一种基于自适应多尺度特征建模的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394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12968.3

    申请日:2025-04-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自适应多尺度特征建模的异常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数据异常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时间成分分解与门控网络,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为数据分配适合的专家网络。在专家层中利用深度卷积网络与跨时间片段的注意力机制,挖掘时间序列中不同时间段之内以及不同时间段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结合图结构,建模变量间的空间交互特征。最后,学习数据的潜在表示来生成重构数据,计算重构误差和潜在空间的KL散度进行模型训练,从而在无监督的条件下进行高效的异常检测。本发明提升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异常检测的精度,为实际应用提供更加灵活和准确的异常检测工具,在没有标签数据的情况下,适应工业控制系统中时间序列数据的复杂动态变化。

    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99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536715.X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活化催化剂载体、浸渍烘干、煅烧得到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本发明采用负载铜钴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协同降解抗生素和氨氮,在相同条件下,抗生素的降解效率比单独使用臭氧或者使用未负载的γ‑Al2O3小球显著加快,也比使用负载锰或者铈单组分催化剂有较大提高,此外,其还能协同降解抗生素氧化生成的氨氮和废水中原来存在的氨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一种养殖尾水沉淀处理用压滤装置及压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10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117189.0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养殖业尾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沉淀处理用压滤装置及压滤方法,包括支架、转动辊一、转动辊二、清理部、清洗部、橡胶带和滤带,所述支架的内部设有吸入连通组件。本发明通过利用动力组件带动加强压滤部的往复移动,在压滤过程中,间歇并快速的对滤带顶部进行压缩,并截断顶部所在区域的尾水和污泥,在截断且压缩瞬间对该区域尾水和污泥的顶部和外侧进行封闭处理,进一步加强压滤吸入区域的密封性,配合持续吸入的负压作用,在瞬时封闭阶段完成瞬时加强压滤,提高液态水渗透滤带的效果,实现进一步加强压滤,减少滤带顶部滤饼中的含水量,配合加强压滤部的往复动作,持续进行加强压滤作用,实现更高效果的压滤处理。

    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9954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1536715.X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活化催化剂载体、浸渍烘干、煅烧得到负载型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本发明采用负载铜钴双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协同降解抗生素和氨氮,在相同条件下,抗生素的降解效率比单独使用臭氧或者使用未负载的γ‑Al2O3小球显著加快,也比使用负载锰或者铈单组分催化剂有较大提高,此外,其还能协同降解抗生素氧化生成的氨氮和废水中原来存在的氨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活性。

    一种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958157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172332.8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采用直接溶剂热合成法制备有效的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包括合成、洗涤、干燥、活化步骤;并将其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用于催化削减前体物臭氧化生成含氮副产物。合成设计催化剂所需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可实现显著的含氮副产物削减率。

    一种水体污染底泥的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9066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242578.7

    申请日:2016-04-1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污染底泥的修复方法,所述水体污染底泥为富营养化严重的城市河道和景观湖水体的污染底泥,该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水体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及污染负荷,在水体中均匀投加粒径为1~4mm的底泥活性覆盖材料,覆盖厚度为2~6cm;(2)待水体水质明显改善且透明度提高至大于三分之一水深时,向水体中种植沉水植物;(3)在冬季时进行沉水植物恢复。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削减底泥中氮和磷的排放,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且技术实施过程简单,成本低廉。

    一种强化铁/过一硫酸盐均相体系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456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35001.3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铁/过一硫酸盐均相体系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步骤包括:用高氯酸、氢氧化钠、磷酸盐缓冲溶液等将待处理水体pH值调为5~8,然后将亚铁离子和/或铁离子、过一硫酸盐以及氨三乙酸加入水体,在水温为0~35℃下搅拌反应0.5~3.5小时,即完成一种利用氨三乙酸强化铁/过一硫酸盐均相体系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与不加入氨三乙酸的铁/过一硫酸盐均相反应体系相比,有效pH适用范围从酸性拓宽至中性,活性物种生成速率和有机污染物去除速率更快,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可相应提高2~20倍。本发明适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地下水及土壤有机污染修复领域。

    一种用于制备高铁酸盐的组合式电解槽

    公开(公告)号:CN10604864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35764.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9/18 C25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高铁酸盐的组合式电解槽,包括:4个呈方形排列的单元电解槽,所述单元电解槽均处在恒温槽内;所述单元电解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开口连通,另一端经过所述恒温槽延伸至恒温槽外;所述单元的侧面还设有第二开口,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恒温槽的槽底设有固定固定单元电解槽的卡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高铁酸盐的组合式电解槽,该电解槽不仅操作简单、能实现连续制备,而且可并联多个实现大规模的制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