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吸附和控释乙烯的改性淀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4375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288900.3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吸附和控释乙烯的改性淀粉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淀粉用乙醇水溶液调成淀粉浆液,滴加NaOH溶液,于25-50℃条件下反应10-120min。离心,用盐酸乙醇溶液进行中和,洗涤,干燥。将干燥后的淀粉放入45-100%的乙醇水溶液中,置于30-70℃的水浴中加热,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淀粉。经测试,使用该改性淀粉制备的乙烯复合物中乙烯的含量达到49.6%(w/w),在4℃下能持续释放200h,在25℃下能持续释放100h。该方法对于淀粉改性及乙烯的吸附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产品在果蔬气调及其保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高效吸附和控释乙烯的改性淀粉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6437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910288900.3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效吸附和控释乙烯的改性淀粉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淀粉用乙醇水溶液调成淀粉浆液,滴加NaOH溶液,于25‑50℃条件下反应10‑120min。离心,用盐酸乙醇溶液进行中和,洗涤,干燥。将干燥后的淀粉放入45‑100%的乙醇水溶液中,置于30‑70℃的水浴中加热,洗涤,干燥后得到改性淀粉。经测试,使用该改性淀粉制备的乙烯复合物中乙烯的含量达到49.6%(w/w),在4℃下能持续释放200h,在25℃下能持续释放100h。该方法对于淀粉改性及乙烯的吸附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产品在果蔬气调及其保鲜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低GI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8976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266029.7

    申请日:2019-04-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工业领域,公开了一种低GI代餐粉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蛋白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制得蛋白溶液,调节pH使其小于上述蛋白溶液的pI值;(2)将全谷物粉或淀粉分散于水中,调节pH大于7,加热糊化,形成糊化物;(3)将步骤(1)所得的蛋白溶液逐滴滴加到步骤(2)所得的糊化物中,充分混合,冷却后持续搅拌,真空浓缩或离心,干燥后即可得到低GI代餐粉。该发明具有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等特点,所得产品GI值在18~53之间,对餐后血糖具有调控效果,可作为肥胖和糖尿病人食用的功能性食品或食品配料。

    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桑葚多糖-铁螯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2855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268912.X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桑葚多糖-铁螯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桑葚乙醇回流,水浴提取,醇沉,得到粗多糖;用Sevage法对桑葚多糖除蛋白后,使用大孔树脂脱色,室温下振荡使溶液澄清;将上清液浓缩并用蒸馏水透析;乙醇醇沉,离心,冷冻干燥,得到桑葚多糖;将桑葚多糖溶于水,纯化,以NaCl溶液为洗脱剂,收集洗脱液,浓缩,冷冻干燥,得到螯合用的桑葚多糖;所得的桑葚多糖与柠檬酸三钠溶于蒸馏水中,加入铁盐溶液,加热反应,离心后,透析,乙醇醇沉,冷冻干燥,得到桑葚多糖~铁螯合物。本发明制备出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补铁剂,利于人体吸收,使螯合物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同时发挥抗氧化作用,达到双重保健功能。

    一种海蒿子多糖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7884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268836.2

    申请日:2019-04-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蒿子多糖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热水提取、脱色、脱蛋白、冷冻干燥和硒化反应;其中,硒化反应是将海蒿子多糖与稀硝酸混合,室温下搅拌,然后分别加入亚硒酸钠和氯化钡,加热至60~80℃,搅拌混匀,于100~500W微波功率下,反应3~5min,得海蒿子多糖硒溶液,冷却到室温后,置于透析袋进行透析,冷冻干燥得海蒿子多糖硒。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无污染,硒化程度高,具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活性优于阿卡波糖,且能显著提高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可开发一种具有抗氧化和降血糖功效的膳食补充剂,应用于食品或医药领域。

    一种多模谐振器、振荡器及芯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5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775551.5

    申请日:2024-12-05

    Inventor: 李超 薛泉 秦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谐振器、振荡器及芯片,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多模谐振器包括:两个开关电路,第一开关电路包括端口P1、P2、P3、P4,第二开关电路包括端口P5、P6、P7、P8;通过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使端口P1连接端口P3或端口P4,端口P5连接端口P7或端口P8;谐振电路,包括电感L1、L2、L3、L4,以及电容C1、C2、C3、C4;电感和电容连接在两个端口之间,且电感之间相互耦合。本发明通过控制开关的工作状态,能够产生四种谐振模式,且电路的芯片面积小;基于该多模谐振器,能够设计出比常规技术减少振荡核心的振荡器,以此在不减少调谐范围下降低振荡器功耗,从而提升振荡器的FOM性能。

    一种抽拉式浸没液冷机柜及其维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487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210965235.9

    申请日:2022-08-12

    Inventor: 潘敏强 苗杰 李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拉式浸没液冷机柜,包括填充有冷却液的柜体、预留空腔、冷却液输送装置、隔离装置和控制装置;柜体设有多个互相连通的服务器放置腔;每个服务器放置腔设有用于存放服务器的服务器抽拉柜,服务器抽拉柜浸没于冷却液;服务器抽拉柜水平滑动连接于柜体,可抽出于柜体外或推进于柜体内;隔离装置活动连接于服务器放置腔,用于将服务器放置腔隔离为密闭容腔;冷却液输送装置两端分别连接于预留空腔和密闭容腔,用于在预留空腔和密闭容腔之间输送冷却液;控制装置连接于冷却液输送装置,用于控制冷却液输送装置动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抽拉式浸没液冷机柜的维护方法。采用侧面抽拉式设计提高了服务器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节约了成本。

    一种芯片散热用的级联式流体振荡射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634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77944.2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散热用的级联式流体振荡射流装置,包括:入口射流板;多个射流板,所述多个射流板采用串联形式贴合设置,所述入口射流板和射流板的一面设有流体振荡结构,所述流体振荡结构包括分流腔和至少两个振荡腔,用于将流体的稳态流动转变为周期性振荡射流;射流底板,所述射流底板设有多个流道,所述流体振荡结构的射流出口位于所述多个流道的正上方,各个流道之间形成肋片;出口盖板;所述出口盖板、射流板、入口射流板与位于底部的射流底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均匀发热芯片热源面的散热问题,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形成同相位或反相位非稳态周期性振荡射流,提高散热效果。

    一种服务器用双相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567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29184.0

    申请日:2024-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服务器用双相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制冷模组,用于向服务器提供制冷工质以保持服务器的正常工作温度,所述制冷模组包括氟泵制冷模式和压缩机制冷模式;散热模组,用于制冷工质的热交换,将工质吸收的热量传递到大气中,所述散热模组包括风冷散热模式和混合散热模式;所述制冷模组与散热模组通过管路连接。本发明公开的相变液冷板能更及时的补充液态工质,避免干烧现象,具有更强的换热性能和均温性能。

    一种基于扭热效应的热驱动液体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6855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8337.6

    申请日:2024-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扭热效应的热驱动液体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高温工质循环回路和低温工质循环回路;所述低温工质循环回路包括冷却换热器、汇热换热器、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一两位三通电磁阀、第二两位三通电磁阀及热驱动扭热效应冷却装置;所述热驱动扭热效应装置包括热驱动扭转模块、扭热效应模块和连接轴。所述热驱动扭转模块通过连接轴与扭热效应模块连接成一体,热驱动扭转模块用于提供扭热效应模块所需的扭矩。所述扭热效应模块用于吸收或释放扭热效应元件的热量。本发明采用了热驱动扭热效应的方式,使得冷却系统不需要额外输入扭矩,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并且在高比热的液体通道中应用,拓展了扭热效应的应用场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