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20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54106.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D319/12 , C08G63/08 , C08G6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乳酸解聚和再聚合闭环回收的方法。乙酰丙酮铁催化聚乳酸醇解得到乳酸酯,乙酰丙酮铁催化乳酸酯的缩合反应得到寡聚物,该催化剂继续催化寡聚物聚合得到丙交酯;在引发剂醇存在下,乙酰丙酮铁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聚乳酸。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反应活性高、无副反应发生,且制备的聚乳酸具有精确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低的优点。该催化剂乙酰丙酮铁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价格便宜,本发明用一种催化剂以“聚合物到聚合物”的方式成功实现聚乳酸废弃物到新聚乳酸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026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5290.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D263/24 , B01J31/04
Abstract: 本发明催化体系通过氢键供体/氢键受体双官能活化催化环氧胺与二氧化碳环加成合成5‑羟甲基恶唑烷酮。相较于其他高温、高压、催化剂负载量高等条件下合成5‑羟甲基恶唑烷酮,本发明的反应条件非常温和。本发明通过上述催化体系能够高效合成具有可修饰侧链基团的药物活性中间体5‑羟甲基恶唑烷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利用金属催化合成的5‑羟甲基恶唑烷酮,具有无金属残留、条件温和等特点。在生物医药等对金属残留要求严格的领域具有很大的商业应用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434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67869.2
申请日:2016-11-0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51 , C12N15/70 , C12N2800/101 , C12P19/08 , C12P19/18 , C12Y204/01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葡聚糖蔗糖酶,所述葡聚糖蔗糖酶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编码所述酶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该葡聚糖蔗糖酶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再导入宿主菌,即获得含有该基因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葡聚糖蔗糖酶在催化蔗糖制备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应用,所述葡聚糖蔗糖酶在特定的催化条件下可高效催化蔗糖制备水不溶性葡聚糖,同时葡聚糖得率高达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992978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259471.4
申请日:2014-06-1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菌株和该菌株联产右旋糖酐和甘露醇的方法,该菌株具有同时高效生产右旋糖酐和甘露醇的性能。本发明的假肠膜明串珠菌分类命名为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G123,其保藏登记号为CCTCC NO:M 2014115。本发明通过进化代谢进一步的筛选得到一株同时具有高效制备右旋糖苷和甘露醇的菌株G123,其单批发酵得右旋糖苷粗品含量34.0g/l,生产强度达3.778g/l/h。其单批发酵得甘露醇浓度39.70g/l,甘露醇生产强度达到了4.411g/l/h,比出发菌株的甘露醇生产强度(2.533g/l/h)提高了1.7倍。本发明所述的该菌株具有同时高效生产右旋糖酐和甘露醇的性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20546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44634.X
申请日:2013-04-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蔗糖发酵制备丁二酸的方法,包括菌种活化、种子培养、厌氧发酵产酸三步骤,并创造性地在厌氧发酵产酸的步骤中利用蔗糖和蔗糖-葡萄糖混合糖为碳源。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得丁二酸收率和生产速率均比利用葡萄糖发酵结果高,蔗糖浓度为100g/L时,在血清瓶中厌氧培养能够产生57.1g/L丁二酸,发酵罐中采用补料单批发酵则能够产生60.5g/L丁二酸。蔗糖-葡萄糖混合糖中蔗糖和葡萄糖的最佳比例为4:1,此时丁二酸的浓度和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61.6g/L,85.3%。
-
公开(公告)号:CN102321682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10269332.6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7/46 , C07C51/412 , C07C51/43 , C07C51/44 , C07C55/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涉及一种发酵丁二酸分离过程水循环利用的方法。本发明将分离过程水用于E.coliAFP111的有氧生长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最终产物浓度为55g/L,收率达91.6%,和用自来水配制的培养基发酵结果相比,丁二酸浓度提高8.5%,生产强度提高8.46%。本发明突出的优点是回收利用了丁二酸分离过程中的蒸发水,实现了丁二酸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水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同时丁二酸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水含有少量的乙酸和甲酸等有机酸,将其用于菌体的有氧生长阶段,蒸发水中含有的少量有机酸可作为糖异生碳源提高了细胞内一些关键酶的酶活,从而有利于菌体的厌氧发酵产酸。
-
公开(公告)号:CN101723508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60516.9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南京博威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潜水推流曝气机,它能够在自吸曝气向水体充氧的同时还对水体进行造流,具有构造简单、制造方便等优点。它包括有推流叶轮(1)、减速箱(2)、潜水电机(3)、进水导叶(4)、射流叶轮(5)、出水导叶(6)、进气管(7)和喉管(8),推流叶轮(1)与减速箱(2)的低速端输出轴相连,减速箱(2)与潜水电机(3)相连接将电机(3)的动力进行分配同时传递给推流叶轮(1),进水导叶(4)同时连接电机(3)和出水导叶(6),射流叶轮(5)安装在进水导叶(4)和出水导叶(6)之间并与电机(3)的高速端转子轴相连,出水导叶(6)上设有进气管(7),同时设有喉管(8)与出水导叶(6)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852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54105.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8B3/14 , B01J31/06 , C07D317/3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纤维素固载有机催化剂固定二氧化碳的方法。所述纤维素固载有机催化剂是首次提出的利用乙酰乙酸纤维素阴离子与常见有机碱的共轭酸组成的有机离子对催化剂,可以用于催化固定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制备五元环状碳酸酯。催化剂原料来源广泛易得,经两步合成,同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可在低负载量下实现环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环加成反应的高效转化,并可回收催化剂再利用。本方法得到的五元环状碳酸酯无金属、卤素残留,从环境保护和经济角度考虑,具有非常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7025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5323.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67/03 , C08J11/16 , C07C69/82 , C07C69/68 , C07C69/44 , C07C37/055 , C07C39/16 , C08L77/02 , B01J2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铝酸钠催化缩聚类塑料的化学降解方法,所采用的催化剂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制药、橡胶、印染、纺织、催化剂生产,但将该催化剂应用于催化缩聚类塑料的解聚反应尚属首次。本发明所使用偏铝酸钠作为催化剂催化降解缩聚类塑料的工艺具有成本低廉、催化降解普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具有出色的工业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530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5812.9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C231/10 , C07C233/03 , C07C233/25 , C07C233/15 , C07C209/00 , C07C211/48 , C07C211/52 , C07C211/54 , C07C211/27 , C07C213/00 , C07C217/84 , C07D209/08 , C07D295/185 , C07D295/023 , C07D295/03 , B01J31/04 , B01J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甲酰胺和N‑甲基胺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甲酰胺和N‑甲基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胺基环丙烯阳离子醋酸盐作为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催化还原转化并构筑新的C‑N键,选择性得到甲酰胺以及N‑甲基胺类化合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