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23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77582.2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W12/122 , H04W12/06 , H04W12/60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5G配电网中馈线自动化终端的资源访问请求,并对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采集馈线自动化终端的馈线自动化参数;基于实际高斯信任集计算第一信任期望和第一信任方差;基于理论高斯信任集计算第二信任期望和第二信任方差;分别分析信任期望和信任方差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确定馈线自动化终端的信任度;将信任度与预设的信任度阈值区间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馈线自动化控制。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5G配电网存在以合法馈线自动化终端作为跳板攻击内网等风险问题,阻断病毒在内部网络中的横向攻击,从而降低5G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的安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66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444294.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层有向图的多微网优化协调运行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多微网优化协调运行控制架构,将多微网系统与双层有向图建立对应关系;然后利用双层有向图表示各代理之间的通信网络;最后根据双层有向图表示的通信网络分别设计分布式控制策略:下层控制利用一致性算法通过信息迭代修正下垂控制参数,实现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频率的二次控制以及功率均分;上层控制用以调节网间功率互济,使多微网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更加合理。本发明不仅综合考虑各子微网的电压、频率稳定以及网间功率交互问题,还通过对多微网运行工况的划分,满足了各子微网运行的独立性和个性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1238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60961.1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动汽车充电领域的一种多插头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获取充电桩的各插头连接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申请信息;根据申请信息对电动汽车用户计算充电排序,并将充电桩的充电信息传递至电动汽车用户;按照充电排序闭合充电桩的相应插头,对电动汽车用户实施充电;与充电完成的电动汽车用户进行充电费用结算;能够在无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实现一台充电桩对多辆电动汽车充电,提升充电桩的使用率,最大程度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且能够减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数量和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578655.7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幅值的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其收集各节点多时间断面的电压幅值,利用相似性算法进行一次识别,然后利用Lasso回归算法进行二次识别,生成拓扑;对生成的拓扑进行校验,若满足压降要求,则输出拓扑,若不满足压降要求,则修正拓扑直到满足压降要求。相较于单一的相似性算法,本发明识别准确率高,很好的解决了配电网电压幅值数据具有较强的多重相关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00274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077578.6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自适应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5G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和历史馈线自动化数据;其中,历史馈线自动化数据包括不同通信时延下不同馈线自动化方式对故障处理的历史数据;将实时运行数据输入到预设的时延依赖度计算模型中,得到当前时延依赖度;根据不同馈线自动化方式中故障最大处理时延和馈线自动化平均时延,计算每一馈线自动化方式的时延依赖度区间;将当前时延依赖度和时延依赖度区间进行比对,以调整5G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方式。本发明能够使得对应不同的网络时延都能切换出最快故障处理的馈线自动化方式,实现5G通信偶发性时延带来的馈线自动化的自适应切换,从而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2208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45813.X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功率调控方法、装置和设备,通过计算功率调控模式的切换指标,当所述切换指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指标阈值时,控制所述当前配电单元的功率调控模式为第一模式,此时这一配电单元独立对自身进行功率调控,当所述切换指标大于预设的指标阈值时,控制所述当前配电单元的功率调控模式为第二模式,此时由其他配电单元对当前配电单元进行功率调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配电单元状态实时变化调整功率调控模式,使得当前配电单元不仅能够平抑自身范围内随机负荷扰动或者间歇式性分布式能源出力不确定带来的功率波动,还能在自身功率平衡时帮助其他单元平抑功率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3205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84394.2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并行树突状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超短期预测方法,首先,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划分离线的数据集,得到多个离线样本子数据集;其次,对每一个子数据集分别训练一个初始的子网络模型,并将其搭建成一个并行结构的整体预测模型;然后,再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在线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并得到隶属度矩阵;接着,选择预测数据隶属度较大的前N类子模型输入预测数据,并计算各个子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后,对选择的前N类子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一个算术平均的计算,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本发明能进一步提高光伏功率的预测精度,对维护电网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6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78655.7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6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幅值的配电网拓扑识别方法,其收集各节点多时间断面的电压幅值,利用相似性算法进行一次识别,然后利用Lasso回归算法进行二次识别,生成拓扑;对生成的拓扑进行校验,若满足压降要求,则输出拓扑,若不满足压降要求,则修正拓扑直到满足压降要求。相较于单一的相似性算法,本发明识别准确率高,很好的解决了配电网电压幅值数据具有较强的多重相关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9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51198.6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电网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对配电网中的管控节点进行多轮迭代,每一轮迭代后会得到该轮迭代的管控节点组合,然后为每一个管控节点确定对应的非管控节点,接着计算该轮迭代的所有管控节点执行故障检测操作所需要的第一时延平均值以确定第一评估分数,最后选择第一评估分数最高的迭代轮次的管控节点作为目标管控节点以应用于实际场景,目标管控节点及其对应的非管控节点形成管控区域,目标管控节点仅负责其所在管控区域内的故障检测,实现了区域的准确划分,有利于配电网的故障快速检测以确定故障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802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77582.2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W12/122 , H04W12/06 , H04W12/60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G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响应5G配电网中馈线自动化终端的资源访问请求,并对馈线自动化终端进行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成功后,采集馈线自动化终端的馈线自动化参数;基于实际高斯信任集计算第一信任期望和第一信任方差;基于理论高斯信任集计算第二信任期望和第二信任方差;分别分析信任期望和信任方差的相似度,并根据相似度确定馈线自动化终端的信任度;将信任度与预设的信任度阈值区间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馈线自动化控制。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5G配电网存在以合法馈线自动化终端作为跳板攻击内网等风险问题,阻断病毒在内部网络中的横向攻击,从而降低5G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控制的安全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