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38038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510212413.0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南开大学
Inventor: 杨诚 , 孙涛 , 周红刚 , 刘慧娟 , 孙波 , 刘艳荣 , 王静 , 刘慧芳 , 樊云静 , 朱方娜 , 张强 , 肖婷 , 孟晶 , 仲威龙 , 秦源 , 张鹏 , 张向明 , 刘学强
IPC: A61K31/395 , A61K31/7052 , A61P1/14 , A61P1/10 , A61P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及其用途。大环内酯类衍生物具有下列结构通式:其中,R1选自氢、羟基、卤素、C1‑C6烷基、C1‑C4烷氧基、C1‑C6链烯基、(CH2)m(C6‑C10元芳基)、(CH2)m(C5‑C10元杂芳基)或C2‑C10炔基;R2、R3均选自氢、羟基、卤素、C1‑C6烷基、C1‑C6链烯基、(CH2)m(C6‑C10元芳基)、(CH2)m(C5‑C10元杂芳基)、C2‑C10炔基、C1‑C4烷氧基、吡喃糖基,其中,所述吡喃糖基是未取代的或者被下列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取代:氢、卤素、C1‑C6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酰基、C1‑C4烷酰氧基;每个m独立地为0‑4的整数。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于制备具有促进消化道动力的功能、抗生素活性低、副作用小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21314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710424537.4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31/366 , A61K31/357 , A61K31/541 , A61P37/02 , A61P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青蒿素类衍生物在制备治疗或辅助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药物中的用途,青蒿素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能够降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含量,对Graves病、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或产后甲状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726520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72594.6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9/72 , A61K31/365 , A61K47/24 , A61K47/28 , A61P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127 , A61K9/0043 , A61K31/365 , A61K47/24 , A61K47/28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含笑内酯二甲胺脂质体,所述脂质体以类表面活性物质作为载体,包含药物有效成分为含笑内酯二甲胺及其衍生物。所述的含笑内酯二甲胺脂质体是在治疗肺纤维化中药物中的应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以PSMC为载体的含笑内酯二甲胺雾化吸入剂以及其在治疗肺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是通过PSMC与细胞膜相同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以及磷脂的滋润保护作用,提高药物与肺泡细胞的结合率,改变药代动力学特点,延长药物体内作用时间,显著提高含笑内酯二甲胺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663119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73833.X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31/365 , A61P35/00 , A61P35/04 , A61P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3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治疗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是通过小白菊内酯逆转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作用,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侵袭或转移。本发明实施例中包括MTT实验、Transwell、划痕实验、免疫荧光等细胞及动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菊内酯可以逆转肺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从而抑制肺癌细胞(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可在肺癌治疗上发挥显著成效。
-
公开(公告)号:CN10425767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15924.5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多西环素在制备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中的应用。细胞水平的药效学实验数据表明多西环素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的IC50为11.84μM,随着多西环素浓度的增大,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可以很好地抑制肝脏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动物水平的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多西环素可以逆转及抑制机体的肝纤维化水平、抑制肝脏内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改善肝脏供血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对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36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75589.7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6/537 , A61K33/30 , A61K33/44 , A61K47/46 , A61P1/16 , A61P35/00 , B82Y5/00 , C01B3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凋亡小体包裹的丹参复合锌碳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药与材料融合开发。丹参复合锌碳点的粒径为8‑10nm左右,符合纳米材料的粒径要求。将星孢菌素0.2‑0.8μM加入商业购买的正常肝细胞培养皿内诱导,使得细胞呈现凋亡趋势。换液细胞培养基后加入丹参复合锌碳点诱导8‑14小时后,收集凋亡小体,获得具有肝细胞凋亡小体包裹的丹参复合锌碳点。具有肝细胞凋亡小体包裹的丹参复合锌碳点具有诱导肝细胞癌泛死亡的能力,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的恶行演进,能够用于生物制药,具有肿瘤细胞靶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4733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46395.4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41 , C12N15/11 , C12R1/35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探针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探针组合物由经过修饰的特异性针对猪鼻支原体16S rRNA基因(NCBI Reference Sequence:NR_117469.1)的双链核苷酸序列和海藻酸碳量子点通过缩合反应偶联而成。探针组合物用于靶向猪鼻支原体,可以精确地原位检测肿瘤组织切片中的支原体载量。该探针组合物可以应用于临床肿瘤组织中猪鼻支原体的精准检测,为患者的预后评价及临床用药方案提供指导,亦可应用于临床回顾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58817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83591.2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31/7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7种miRNAs构成的组合物,分别为miR‑146a‑5p,miR‑466i‑5p,miR‑206‑3p,miR‑690,miR‑6239,miR‑615‑5p,miR‑7651‑5p,及其在制备治疗脓毒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筛选出的miRNAs(miR‑146a‑5p,miR‑466i‑5p,miR‑206‑3p,miR‑690,miR‑6239,miR‑615‑5p,miR‑7651‑5p)有良好的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炎性反应的活性,将上述miRNAs组合物在机体中应用,可作为抵抗炎症因子风暴或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30377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810318991.6
申请日:2018-04-11
Applicant: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 , 南开大学
IPC: A61K31/4439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吡啶咪唑酮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氨基吡啶咪唑酮类衍生物具有如下通式(I)结构:其中,R1为C1‑3烷基、芳环、芳基杂环或氢原子;R2为C1‑3烷基、烷氧基或氢原子;R3为O‑烷基甲肟、O‑烷基羟胺、噁二唑环、三氟甲基取代的噁二唑环、C1‑5烷基取代的噁二唑环、C1‑5烷基取代的咪唑环、C1‑5烷基取代的三氮唑环、C1‑5烷基取代的噻二唑环、N‑羟基甲酰胺、N‑烷氧基甲酰胺;以及X为C1‑4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885312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810960895.1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K38/17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升麻素苷作为髓源性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升麻素苷可以抑制机体MDSCs的产生和募集活化,并且提高CD3+CD8+T细胞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其不仅适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而且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炎性介导的组织损伤等药物的制备。除此以外,升麻素苷能够与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协同作用,进而增强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