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51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16907.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渔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牧场。该海洋牧场通过设置一端固定于海底、另一端高出海平面的渔牧平台以对抗风浪,提升海洋牧场的整体抗流能力。渔牧平台围合呈中空牧场,在中空牧场内设置轨道以将中空牧场分隔为若干养殖区域。被渔牧平台圈出来的中空牧场内海流平稳,适于使用成本较低、柔韧性好且耐腐蚀的HDPE网箱作为养殖箱进行养殖作业,以控制养殖成本。渔牧平台高出海平面的部分能对抗海流冲击,使得养殖箱不会被风浪直接冲击,避免其变形或破损,使得整体的海洋牧场抗海浪、抗海流能力提升,适于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62740.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管桩的沉桩方法,包括:形成具有辅助定位段的管桩;将定位架固定于浮吊船的船舷,在管桩定位口设置抱桩机构;利用定位系统确定沉桩的位置;利用浮吊船的起吊设备将管桩吊起,并使管桩插入管桩定位口;获取起吊设备的实时持重数据,并将管桩沿着管桩定位口下放,直至实时持重数据开始变小,则停止下放;测量管桩的垂直度,利用抱桩机构调整管桩的垂直度至预设范围;继续将管桩沿着管桩定位口下放,直至实时持重数据为零后停止下放;利用液压锤使管桩沉桩至预设标高位置;将辅助定位段与管桩的本体切割分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度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所需使用的设备投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6645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81704.8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IPC: G01M13/021 , G01K13/00 , G06F18/2433 , G06N3/0442 , G06N3/04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发电机齿轮箱异常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发电机齿轮箱的原始待检测数据;对原始待检测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预处理数据;将预处理数据输入至温度预测模型中,得到温度预测值,温度预测模型基于Transformer模型和GRU模型构建;基于温度预测值和正常温度值判断发电机齿轮箱是否发生异常。本发明通过基于Transformer模型和GRU模型构建的温度预测模型来对发电机齿轮箱进行温度预测,并根据温度预测值和正常温度值判断发电机齿轮箱是否发生异常,从而消除了现有方法所带来的人为主观性,进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对发电机齿轮箱进行异常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617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37953.1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转子垂直轴式风渔融合装置,涉及风渔融合技术领域,包括养殖网箱、第一转子、第一发电装置、至少三个第一叶片、第二转子和至少两个第二叶片;第一转子连接于养殖网箱上方且轴心垂直设置;第一发电装置连接于第一转子上;第一叶片沿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的轴心与第一转子的轴心相互平行且存在轴间距;第二叶片沿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二转子上;第二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二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叶片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第一发电装置发电。本申请公开的多转子垂直轴式风渔融合装置可解决现有的风渔融合模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6166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13948.6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广东海装海上风电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至少三根立柱,至少三根立柱围设形成多边形结构,相邻的两根立柱之间通过支撑梁连接;至少一根立柱的端面开设有凹腔,凹腔沿立柱的轴向延伸。本发明公开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在平台复位过程中,由于凹腔上部的空气具有被压缩或膨胀的趋势,可提供额外的恢复力矩,从而可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本方案基于半潜式浮动平台的设计角度提出的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可用于实现针对平台的被动式调节,相比于主动调控方法,本方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并且可以在无需能量输入的情况下降低平台摇摆运动的幅度、提高半潜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6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8261.7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机组尾流特征参数获取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和机组基本参数;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由三维测风激光雷达对风力发电机组周围流场进行多点监测获得;基于SCADA数据、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和机组基本参数,计算风力发电机组周围的平均风速场、平均风向场、湍流强度场,并确定尾流位置;基于平均风速场、平均风向场、湍流强度场,提取尾流位置处的风速数据、风向数据和湍流强度数据。本申请利用三维测风激光雷达对风力发电机组周围流场多点监测,结合多种数据,提高机组尾流特征参数测量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7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34664.5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广东粤电湛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IPC: F03D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包括:第一转子,轴心垂直设置;第一发电装置,连接于第一转子上;至少三个第一叶片,沿第一转子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的轴心与第一转子的轴心存在轴间距,且第二转子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转子的轴心;至少两个第二叶片,沿第二转子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二转子上;第二叶片用于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二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叶片用于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第一发电装置发电。本发明公开的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可解决现有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对风能的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7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48880.4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构以及浮式基础平台;其中,所述浮式基础平台包括中立柱以及围绕在所述中立柱圆周外侧的若干侧立柱,所述中立柱与所述侧立柱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立柱的上端,所述风力发电机构用于将海上风能转化为电能;每个所述侧立柱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下设置的两个垂荡板,且两个所述垂荡板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通过本发明实现有效减小浮式基础平台的运动响应幅度,以确保风力发电机构能维持稳定的风力发电功率和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68773.9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广东粤电湛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风电桩的防冲刷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其中,海上风电桩的防冲刷系统包括若干防冲刷装置,若干防冲刷装置用于绕设在风电桩的外表面,防冲刷装置包括:水平降速结构的顶部设有倾斜面和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安装有第一水流消能器;扰流消能结构的第一消能部的一侧与水平降速结构远离倾斜面的一侧相抵,第二消能部位于第一消能部远离水平降速结构的一侧;第一消能部和第二消能部均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编织网,第一消能部的若干编织网和第二消能部的若干编织网相互垂直;竖向降速结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二水流消能器;支撑架设于扰流消能结构的顶部;第二水流消能器固定于第二支撑架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修复存在的冲刷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901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562745.2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及转运方法,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该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包括:风电平台本体;至少两个缆桩,间隔设置于风电平台本体上;至少两个柔性缓冲组件,间隔连接于风电平台本体上;至少两个拖轮,每一拖轮通过缆绳连接于至少一个缆桩上;每一拖轮与至少一个柔性缓冲组件抵接。该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通过至少两个拖轮之间的配合,以拉动和推动两种方式对风电平台本体进行转运,利用较小空间即可实现风电平台本体的前行及转向,相比于传统的借助大型拖轮的单一转运方式提高了转运灵活性,降低了对拖轮、对航道以及对水深的要求,减轻了拖航过程的难度,从而节约了拖航转运成本,提高了拖航转运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