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08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62759.4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该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包括风电平台本体、角度传感装置和抽吸装置;风电平台本体具有若干个立柱,每一立柱内设有压载水舱;角度传感装置设置于风电平台本体上并用于获取风电平台本体的倾角数据;抽吸装置与角度传感装置电连接,抽吸装置用于根据角度传感装置获取的倾角数据对相应的压载水舱进行水体注入操作或水体抽取操作。本发明公开的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可解决浮式风电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过度倾斜时将对设备的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将导致风电机组停机而使得发电量大幅削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019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562745.2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及转运方法,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该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包括:风电平台本体;至少两个缆桩,间隔设置于风电平台本体上;至少两个柔性缓冲组件,间隔连接于风电平台本体上;至少两个拖轮,每一拖轮通过缆绳连接于至少一个缆桩上;每一拖轮与至少一个柔性缓冲组件抵接。该漂浮式风电平台转运系统通过至少两个拖轮之间的配合,以拉动和推动两种方式对风电平台本体进行转运,利用较小空间即可实现风电平台本体的前行及转向,相比于传统的借助大型拖轮的单一转运方式提高了转运灵活性,降低了对拖轮、对航道以及对水深的要求,减轻了拖航过程的难度,从而节约了拖航转运成本,提高了拖航转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2179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62740.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管桩的沉桩方法,包括:形成具有辅助定位段的管桩;将定位架固定于浮吊船的船舷,在管桩定位口设置抱桩机构;利用定位系统确定沉桩的位置;利用浮吊船的起吊设备将管桩吊起,并使管桩插入管桩定位口;获取起吊设备的实时持重数据,并将管桩沿着管桩定位口下放,直至实时持重数据开始变小,则停止下放;测量管桩的垂直度,利用抱桩机构调整管桩的垂直度至预设范围;继续将管桩沿着管桩定位口下放,直至实时持重数据为零后停止下放;利用液压锤使管桩沉桩至预设标高位置;将辅助定位段与管桩的本体切割分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施工场地的平整度要求较低,适用范围广,所需使用的设备投入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221024098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3152139.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及浮式风电设备,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该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包括风电平台本体、角度传感装置和抽吸装置;风电平台本体具有若干个立柱,每一立柱内设有压载水舱;角度传感装置设置于风电平台本体上并用于获取风电平台本体的倾角数据;抽吸装置与角度传感装置电连接,抽吸装置用于根据角度传感装置获取的倾角数据对相应的压载水舱进行水体注入操作或水体抽取操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浮式风电平台调载系统可解决浮式风电平台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过度倾斜时将对设备的结构造成损坏,同时将导致风电机组停机而使得发电量大幅削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974482U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23148302.7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系泊锚链更换辅助装置,涉及系泊技术领域,该系泊锚链更换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用于与目标锚链的第一链环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用于与目标锚链的第二链环可拆卸连接;第二链环与第一链环相隔至少一个链环;张紧组件,张紧组件的第一牵引端与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张紧组件的第二牵引端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张紧组件用于拉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靠近。该系泊锚链更换辅助装置利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待更换链环两侧的第一链环和第二链环,并通过张紧组件使锚链维持当前张紧状态,如此便可将待更换链环单独拆除并更换为新的链环,而无需整体更换,从而降低了锚链的更换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1047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48880.4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构以及浮式基础平台;其中,所述浮式基础平台包括中立柱以及围绕在所述中立柱圆周外侧的若干侧立柱,所述中立柱与所述侧立柱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中立柱的上端,所述风力发电机构用于将海上风能转化为电能;每个所述侧立柱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上下设置的两个垂荡板,且两个所述垂荡板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通过本发明实现有效减小浮式基础平台的运动响应幅度,以确保风力发电机构能维持稳定的风力发电功率和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573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68773.9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广东粤电湛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海上风电桩的防冲刷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其中,海上风电桩的防冲刷系统包括若干防冲刷装置,若干防冲刷装置用于绕设在风电桩的外表面,防冲刷装置包括:水平降速结构的顶部设有倾斜面和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安装有第一水流消能器;扰流消能结构的第一消能部的一侧与水平降速结构远离倾斜面的一侧相抵,第二消能部位于第一消能部远离水平降速结构的一侧;第一消能部和第二消能部均包括层叠设置的若干编织网,第一消能部的若干编织网和第二消能部的若干编织网相互垂直;竖向降速结构包括支撑架和第二水流消能器;支撑架设于扰流消能结构的顶部;第二水流消能器固定于第二支撑架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修复存在的冲刷坑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6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8261.7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机组尾流特征参数获取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涉及风力发电机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风力发电机组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数据、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和机组基本参数;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由三维测风激光雷达对风力发电机组周围流场进行多点监测获得;基于SCADA数据、三维测风激光雷达数据和机组基本参数,计算风力发电机组周围的平均风速场、平均风向场、湍流强度场,并确定尾流位置;基于平均风速场、平均风向场、湍流强度场,提取尾流位置处的风速数据、风向数据和湍流强度数据。本申请利用三维测风激光雷达对风力发电机组周围流场多点监测,结合多种数据,提高机组尾流特征参数测量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71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34664.5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 广东粤电湛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IPC: F03D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包括:第一转子,轴心垂直设置;第一发电装置,连接于第一转子上;至少三个第一叶片,沿第一转子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转子上,第二转子的轴心与第一转子的轴心存在轴间距,且第二转子的轴心平行于第一转子的轴心;至少两个第二叶片,沿第二转子的周向间隔设置于第二转子上;第二叶片用于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二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一叶片用于在风力作用下带动第一转子沿第一方向旋转,以驱动第一发电装置发电。本发明公开的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可解决现有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对风能的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83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33476.2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型浮式光伏装置和养殖网箱,涉及水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其中,薄膜型浮式光伏装置包括薄膜、内浮力环和外浮力环;薄膜呈闭环状,薄膜上表面设有若干光伏板;内浮力环与薄膜的内周连接;外浮力环的顶部设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与薄膜的外周连接;第一升降组件用于带动薄膜的外周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薄膜的外周高于薄膜的内周。本发明通过在外浮力环设有第一升降组件,并利用第一升降组件带动薄膜沿第一方向移动,使薄膜的外周高于内周并形成倾斜面,从而使得薄膜上积聚的水体能够沿着倾斜面排走,实现排水效果,进而避免了布置在远海区域的薄膜型浮式光伏装置容易因海水上浪、灌水等问题受损并沉底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