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敏感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011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86786.3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敏感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由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金属纳米颗粒25~35%,绝缘氧化物纳米颗粒2~3%,分散剂0.1~0.5%和余量溶剂;所述金属纳米颗粒的电阻温度系数为正温度系数;所述绝缘氧化物纳米颗粒包括氧化铝纳米颗粒、氧化硅纳米颗粒、氧化锆纳米颗粒或氧化铬纳米颗粒。将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作为温度自补偿应变传感器的敏感层,能够避免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应变信号扰动,使应变传感器具备温度自补偿功能,进而在无需使用外部电路以及无需改变应变传感器尺寸和结构的条件下使应变传感器的系统简化。

    一种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同视机

    公开(公告)号:CN114795870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436441.0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同视机,包括:基座壳体、头部支撑组件、两个镜臂组件、瞳距自动调节模块、供电模块和单片机模块;每一镜臂组件的转动臂的一端与瞳距自动调节模块旋转连接;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画片盒连接;画片盒与目镜盒的一端连接;阵列灯组和画片自动切换装置固定连接于画片盒内;画片自动切换装置和瞳距自动调节模块分别用于在单片机模块的指令下自动切换画片和自动调节瞳距,单片机模块还与智能终端连接。本发明的同视机从机械结构上实现瞳距自动调节以及画片自动切换,同时利用智能终端向单片机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无需手动操作,从控制上也实现了智能化,提高同视机的智能化程度。

    一种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同视机

    公开(公告)号:CN1147958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36441.0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数字化智能同视机,包括:基座壳体、头部支撑组件、两个镜臂组件、瞳距自动调节模块、供电模块和单片机模块;每一镜臂组件的转动臂的一端与瞳距自动调节模块旋转连接;转动臂的另一端与画片盒连接;画片盒与目镜盒的一端连接;阵列灯组和画片自动切换装置固定连接于画片盒内;画片自动切换装置和瞳距自动调节模块分别用于在单片机模块的指令下自动切换画片和自动调节瞳距,单片机模块还与智能终端连接。本发明的同视机从机械结构上实现瞳距自动调节以及画片自动切换,同时利用智能终端向单片机模块发送控制指令,无需手动操作,从控制上也实现了智能化,提高同视机的智能化程度。

    柔轮及谐波减速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733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0291.4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轮,涉及谐波减速器应力应变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本体和应变监测组件,本体包括同轴且固定连接的谐波齿段和圆筒段,谐波齿段外壁面沿周向固定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谐波齿,各谐波齿靠近圆筒段的一端均设置为过渡区,各过渡区沿靠近圆筒段的方向高度逐渐减小;应变监测组件包括柔性监测部件和传输部件,柔性监测部件固定设置于至少一个过渡区的壁面上以用于监测过渡区的应变状态,传输部件与柔性监测部件连接并能够传输柔性监测部件的监测电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柔轮,通过对柔轮的薄弱部位进行监测,准确及时反映柔轮应变状态,进而及时准确判断柔轮的运行状态。

    基于金属玻璃大应变量程高灵敏度裂纹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07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21597.2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金属玻璃大应变量程高灵敏度裂纹传感器,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绝缘层、附着层、金属玻璃层、裂纹银膜;所述绝缘层是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在需检测应变部位的沉积而成;所述附着层是通过磁控溅射的方式在绝缘层表面沉积金属钛而成;所述金属玻璃层通过溅射方式沉积在附着层表面;所述裂纹银膜的制备为在预压缩状态下于金属玻璃层的表面溅射金属银膜,释放应变后制备出裂纹银膜。本发明能够实现原位共形制备,与基底附着力强,具有良好的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将产生的应变转换成电阻变化,具有比较重大的实践生产意义。

    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99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18427.9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一种基于IPMC的主动弯曲导管,涉及智能材料领域。包括介入导管、IPMC驱动单元、上供电电极引线、下供电电极引线和绝缘层;IPMC驱动单元设在介入导管四周,IPMC驱动单元为三层结构,从上自下依次设有上供电电极、Nafion微驱动体层、下供电电极;IPMC驱动单元由上电极引线和下电极引线供电,根据施加电极的正负不同,使得介入导管向不同方向弯曲;上下供电电极引线外附有绝缘层,以使得血液中的电离子不会对电极产生影响;上下供电电极引线依附设在介入导管外壁,绝缘层分别设在IPMC驱动单元、上下电极引线的外层。实现介入导管的多自由度的主动弯曲功能,降低介入器械对血管壁的潜在损伤,提高手术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