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57869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461899.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质体微泡载金属‑ICG自组装复合体系。该自组装复合体系具有多模态成像/声动力治疗(SDT)功能。该体系展示出了优于单纯ICG分子的声动力性能,同时具备脂质体微泡的定点爆破和药物定点释放并增加肿瘤、感染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疾病模型的声动力治疗效果。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金属离子/ICG@Microbubbless超声成像,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手段指导下的声动力治疗,该治疗体系制备简单、价格便宜以及疗效显著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01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87159.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4/08 , A61K31/685 , A61K31/403 , A61P3/00 , A61K49/00 , A61K49/22 , A61K4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吲哚菁绿-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两亲性ICG-磷脂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同时展现出良好的鳌合铁离子的能力。通过该螯合作用,铁磁学性质和ICG自身光谱性质会受到影响,并且可通过检测核磁共振信号变化值、荧光信号以及光声信号变化值定量体内外活性铁量,从而用于诊断铁过载疾病程度。本发明还涉及所述ICG/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活体动物铁负荷,展示出优于临床用去铁敏(DFO)的去铁疗效。本发明中使用的ICG和磷脂为临床应用药物,构建的复合物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从而使得该两亲性ICG-磷脂复合物为铁过载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9034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321953.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的乳糖酞菁/阿糖胞苷纳米药物及其应用,其为乳糖酞菁与阿糖胞苷共组装而成的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呈粒径均匀的球形结构,能够有效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减少在其他正常组织中的毒副作用。共组装纳米药物中包含的乳糖酞菁具有优异的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性能,能够实现活体荧光和光声双模态成像,并且乳糖酞菁的高声敏活性和化疗药物的化疗作用,能够实现声动力治疗和化疗在肝癌等癌症中的联合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67601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387159.9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A61K49/00 , C09K11/06 , G01N21/64 , G01N24/08 , A61K31/685 , A61K31/403 , A61P3/00 , A61K49/22 , A61K4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吲哚菁绿‑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两亲性ICG‑磷脂复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同时展现出良好的鳌合铁离子的能力。通过该螯合作用,铁磁学性质和ICG自身光谱性质会受到影响,并且可通过检测核磁共振信号变化值、荧光信号以及光声信号变化值定量体内外活性铁量,从而用于诊断铁过载疾病程度。本发明还涉及所述ICG/磷脂复合物可显著降低活体动物铁负荷,展示出优于临床用去铁敏(DFO)的去铁疗效。本发明中使用的ICG和磷脂为临床应用药物,构建的复合物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可行性,从而使得该两亲性ICG‑磷脂复合物为铁过载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57869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61899.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脂质体微泡载金属-ICG自组装复合体系。该自组装复合体系具有多模态成像/声动力治疗(SDT)功能。该体系展示出了优于单纯ICG分子的声动力性能,同时具备脂质体微泡的定点爆破和药物定点释放并增加肿瘤、感染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动物疾病模型的声动力治疗效果。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金属离子/ICG@Microbubbless超声成像,荧光成像和光声成像手段指导下的声动力治疗,该治疗体系制备简单、价格便宜以及疗效显著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9378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028594.1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7K19/00 , C12N15/62 , C12N15/867 , A61K38/36 , A61P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组织因子凝血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物具有局部快速止血功能,并有伤口感染预防、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具有不同于传统局部凝血剂的复合效果。本发明体系制备简单,应用于术中散在或局部、已知或未知出血点及外伤导致的表皮或组织表层伤口的快速止血,抗菌及促伤口愈合,并且在肝脏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眼部损伤、糖尿病、血友病等情况的应用中更具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93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610581667.4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51 , G01N33/543 , G01N33/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原体比色分析传感器。该二氧化锰纳米粒子表面利用氨基化的聚乙二醇进行修饰来改善水溶性并且表面利用EV71二抗进行标记。本发明中使用的纳米银是4‑邻巯基苯甲酸和三聚氰胺共同修饰,并且该纳米银在锰离子存在下有着明显的螯合反应。在96‑微孔板上进行EV71一抗的修饰,通过层层免疫反应将纳米二氧化锰进行捕获。捕获的纳米二氧化锰可以被维生素C还原同时锰离子释放,从而引起纳米银的团聚,达到EV71病原体高灵敏测试。本发明中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锰可以明显的降低测定检测线,另外该传感器还有制备简单价格便宜以及检测迅速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93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581667.4
申请日:2016-07-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51 , G01N33/543 , G01N33/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4346 , G01N33/531 , G01N33/551 , G01N33/569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原体比色分析传感器。该二氧化锰纳米粒子表面利用氨基化的聚乙二醇进行修饰来改善水溶性并且表面利用EV71二抗进行标记。本发明中使用的纳米银是4-邻巯基苯甲酸和三聚氰胺共同修饰,并且该纳米银在锰离子存在下有着明显的螯合反应。在96-微孔板上进行EV71一抗的修饰,通过层层免疫反应将纳米二氧化锰进行捕获。捕获的纳米二氧化锰可以被维生素C还原同时锰离子释放,从而引起纳米银的团聚,达到EV71病原体高灵敏测试。本发明中使用的纳米二氧化锰可以明显的降低测定检测线,另外该传感器还有制备简单价格便宜以及检测迅速的优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