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5268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826807.4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3/13 , H01L23/538 , H01L21/7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6225 , H01L2924/15156 , H01L2924/15311 , H01L2924/18161 , H01L23/13 , H01L21/76898 , H01L23/5384 , H01L23/53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系统级封装应用的内嵌扇出型硅转接板结构,在硅基板正面设侧壁具有一定坡度的凹腔,背面设延伸至凹腔底部的垂直互联结构,垂直互联结构包括若干互相独立的导电柱;硅基板的正面以及凹腔的侧壁和底部设有第一金属互联层以用于与置于凹腔内的微电子芯片焊盘连接以及制作正面引出端;硅基板的背面设有第二金属互联层以用于制作背面引出端,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分别与硅基板绝缘设置,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作方法及在封装上的应用,利用凹腔结合垂直互联结构,从而在满足高密度、小尺寸、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维系统封装的应用,提高产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563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202164.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利用射频前端-TSV射频转接板-结构件壳体实现低应力低热阻小型化高密度集成;采用高阻硅TSV转接板内嵌高效传热微结构填充高导热相变材料技术,并结合结构件壳体填充抗冲击高热导率复合相变材料,解决了高热流密度射频前端集成高效传热和抗冲击问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89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01226.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1/56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大功率GaN器件三维异质集成与器件层散热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利用GaN芯片体‑TSV射频转接板‑硅支撑块等多个叠层衬底实现立体折叠微流道设计,微流体从封装壳体底层流入后拾阶而上冷却GaN器件层热点然后拾阶而下流出,克服了传统TSV三维集成技术内嵌微流道从TSV转接板向大功率GaN芯片体内延伸时存在分流设计、传统立体微流道与封装体‑芯片集成与兼容制造等难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3587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0124346.5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器件与ASIC处理电路IC的集成封装方法和结构,首先在ASIC处理电路IC圆片的正面形成一层再布线层,紧接着在再布线层涂敷一层有机物,光刻刻蚀图形化形成微腔阵列;然后将MEMS器件的正面电极焊盘层与微腔阵列对准键合形成闭合空腔结构;将MEMS器件背面硅衬底层减薄抛光至所需厚度,光刻图形化刻蚀暴露出MEMS器件正面电极焊盘层、再布线层的电学接触区;最后,制作金属连接件连接电极焊盘层以及电学接触区。本发明降低了MEMS器件的整体体积、成本,实现芯片倒装键合、提高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76689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601226.5
申请日:2018-06-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1/56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大功率GaN器件三维异质集成与器件层散热一体化需求,提出了一种实现大功率GaN器件层散热的三维异质结构的封装方法,利用GaN芯片体‑TSV射频转接板‑硅支撑块等多个叠层衬底实现立体折叠微流道设计,微流体从封装壳体底层流入后拾阶而上冷却GaN器件层热点然后拾阶而下流出,克服了传统TSV三维集成技术内嵌微流道从TSV转接板向大功率GaN芯片体内延伸时存在分流设计、传统立体微流道与封装体‑芯片集成与兼容制造等难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25636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1202164.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射频前端小型化集成散热的封装结构;利用射频前端‑TSV射频转接板‑结构件壳体实现低应力低热阻小型化高密度集成;采用高阻硅TSV转接板内嵌高效传热微结构填充高导热相变材料技术,并结合结构件壳体填充抗冲击高热导率复合相变材料,解决了高热流密度射频前端集成高效传热和抗冲击问题,进一步实现了高可制造性、高散热效率、高稳定性的三维射频异质集成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983587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124346.5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MEMS器件与ASIC处理电路IC的集成封装方法和结构,首先在ASIC处理电路IC圆片的正面形成一层再布线层,紧接着在再布线层涂敷一层有机物,光刻刻蚀图形化形成微腔阵列;然后将MEMS器件的正面电极pad层与微腔阵列对准键合形成闭合空腔结构;将MEMS器件背面硅衬底层减薄抛光至所需厚度,光刻图形化刻蚀暴露出MEMS器件正面电极pad层、再布线层的电学接触区;最后,制作金属连接件连接电极Pad层以及电学接触区。本发明降低了MEMS器件的整体体积、成本,实现芯片倒装键合、提高成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207134348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1177329.0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L23/13 , H01L23/538 , H01L21/7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系统级封装应用的内嵌扇出型硅转接板结构,在硅基板正面设侧壁具有一定坡度的凹腔,背面设延伸至凹腔底部的垂直互联结构,垂直互联结构包括若干互相独立的导电柱;硅基板的正面以及凹腔的侧壁和底部设有第一金属互联层以用于与置于凹腔内的微电子芯片焊盘连接以及制作正面引出端;硅基板的背面设有第二金属互联层以用于制作背面引出端,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分别与硅基板绝缘设置,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互联层与第二金属互联层。本实用新型利用凹腔结合垂直互联结构,从而在满足高密度、小尺寸、低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三维系统封装的应用,提高产品性能。(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