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5678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011503336.1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化合物Terphenyllin在制备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产品中的应用,该化合物Terphenyllin在斑马鱼和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模型上都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和积累;能够降低B16F10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同时还可以显著地降低B16F10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含量;并且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开发成新型美白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2656781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03336.1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化合物Terphenyllin在制备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产品中的应用,该化合物Terphenyllin在斑马鱼和黑色素瘤细胞B16F10模型上都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和积累;能够降低B16F10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同时还可以显著地降低B16F10细胞内酪氨酸酶的含量;并且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开发成新型美白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5322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10965771.9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
IPC: C07D311/92 , C07D307/60 , C07D311/86 , C07D493/14 , C07D491/107 , C07C49/573 , C07C43/295 , C07C65/24 , C07C59/42 , C12P17/04 , C12P17/06 , C12P17/18 , C12P7/26 , C12P7/42 , C12P7/22 , A61K31/352 , A61K31/365 , A61K31/5513 , A61K31/12 , A61K31/085 , A61K31/192 , A61K31/201 , A61P35/00 , C12R1/645
Abstract: 物。本发明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本发明公开深海真菌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 合物,为开发利用深海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来源于深海真 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CCC 3A00292,共获得16个聚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深海真菌
-
公开(公告)号:CN11450713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0164600.6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
IPC: C07C69/716 , C07C67/48 , C07C67/56 , C07C62/18 , C07C51/42 , C07C51/47 , C07C59/205 , C07C49/557 , C07C45/78 , C07C45/79 , A61P31/16 , C12P7/62 , C12P7/40 , C12P7/26 , C12R1/66
Abstract: 环丙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抗流感病毒的应用,属于海洋药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环丙烷类化合物分离于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ydowiiMCCC 3A00324发酵产物,本发明分离鉴定出一系列新结构环丙烷类化合物,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可用于制备和开发抗流感病毒药物。本发明为研究开发抗流感药物提供了新化合物来源,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来源的天然化合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0971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53773.7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C12N1/20 , C12N1/02 , A62D3/02 , C12R1/01 , A62D101/20
Abstract: 高效降解聚苯乙烯塑料的戈登氏菌属菌株,涉及塑料污染治理与废弃物循环利用。提供一类高效聚苯乙烯塑料降解细菌,用于聚苯乙烯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提供聚苯乙烯塑料降解菌5个菌株的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2163~22167;提供以上5种聚苯乙烯塑料降解菌株Gordonia spp.在聚苯乙烯塑料资源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与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所述戈登氏菌属Gordonia spp.菌株可在生物降解聚苯乙烯中的应用。能降解平均初始量为0.05~0.07g左右的聚苯乙烯,降解率为2.66%~7.73%。
-
公开(公告)号:CN11072464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1911079420.2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
IPC: C12N1/14 , C12P17/18 , C12P17/16 , C12P17/06 , C12P17/04 , C12P7/42 , C12P7/26 , C12P7/22 , C07D311/92 , C07C49/573 , C07D307/60 , C07C43/295 , C07C65/24 , C07D311/86 , C07D493/14 , C07D491/20 , C07C59/42 , A61K31/352 , A61K31/085 , A61K31/5513 , A61K31/12 , A61K31/37 , A61P35/00 , C12R1/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深海真菌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来源于深海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CCC 3A00292,共获得16个聚酮类化合物。本发明深海真菌P.chrysogenum MCCC 3A00292的发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制备和开发抗肿瘤药物。本发明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为开发利用深海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5719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82988.X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几丁质酶Chi6115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所述的酶序列见SEQ ID NO:2。本发明基于深海热液硫化物样品宏基因组测序数据,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几丁质酶chi6115基因序列,并添加酶切位点BamHI和XhoI,将该基因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重组几丁质酶Chi6115蛋白。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6.0;在45~60℃和pH5.0~6.5范围内酶活力较高,其酶活力均保持85%以上;该酶不仅可以水解胶体几丁质,还可以水解不溶性几丁质底物,在几丁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几丁寡糖制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27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219807.7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一株耐铬的石油烃降解菌Thp3‑30及其应用,涉及石油烃降解菌。已于2018年11月2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832。一株耐铬的石油烃降解菌(Luteibacter anthropi)Thp3‑30在治理土壤石油烃污染中的应用。石油烃降解菌(Luteibacter anthropi)Thp3‑30的分离及应用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菌种资源,有效填补了该方面的研究空白,并为治理混合型石油烃污染环境的工作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践方案,呈现出巨大的研究价值与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59194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882118.4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16 , C02F103/20
Abstract: 一株异养氨氧化菌及其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来源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海水,经人工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得到,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美丽盐单胞菌Halomonas venusta的菌株MA‑ZP17‑13。通过对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美丽盐单胞菌Halomonas venusta的菌株MA‑ZP17‑13基因组的测序,发现含有氨氮加氧酶基因。一株异养氨氧化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接触酶和氧化酶阳性,专性需氧,菌体形态呈杆状,菌落乳白色不透明,边缘规则,表面凸起,无晕环,直径1~2mm。可在含盐污水去除氨氮处理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8315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202885.3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切褐藻胶裂解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本发明以弧菌Vibriosp.MCCC 1A13243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通过PCR扩增外切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将该基因克隆入pET‑22b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得到较高纯度的重组外切褐藻胶裂解酶蛋白。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8.5,在pH4.5~10.0范围内保温30min仍能保持50%以上的相对酶活力;Mn2+和Co2+对该酶活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该酶对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底物特异性,其降解终产物主要是单糖组分,在褐藻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用前景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