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23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8023.2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内分泌侦测的睡眠辅助系统及方法,涉及医疗健康信息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脑电波信号和心电图数据,通过佩戴式传感器获取皮质醇激素水平数据;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所述皮质醇激素水平数据和所述脑电波信号建立人体昼夜节律周期模型;睡眠状态评估模块,用于将所述人体昼夜节律周期模型与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的心电图数据匹配,得到睡眠状态评估结果;灯光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睡眠状态评估模块的评估结果调节室内灯光,引导褪黑激素分泌,调节用户的睡眠节律。本发明通过多维度生理信号的协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用户的昼夜节律与睡眠状态,进而提升睡眠质量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98658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479783.6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F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韧带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柔性振动技术的仿生韧带辅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套设有放线筒,所述壳体的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背板,所述背板的固定连接有空心辊,所述空心辊的内侧设置有压电振动器机构,所述空心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空心辊的外圈表面固定连接有紫外照射机构,该装置将刚性振动转化为柔性振动进而达到消除仿生韧带内部应力又能使其表面不受损伤等效果,通过无极可调紫外照射系统的设计,促使局部的分子链重新排列,释放残余应力,多种巧妙的设计实现了仿生韧带力学性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4223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882190.8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韧带的去应力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和韧带进出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外侧表面安装有韧带进出口,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十字凹槽辊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自适应张力调节机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曲面导轨机构,所述曲面导轨机构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弹性支撑机构,可以有效地消除仿生韧带内的应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其性能表现,凹槽辊系统和曲面导轨系统的结合,该装置不仅提供了多种变向路径和应力分散方案,还能够模拟人体韧带的常见运动轨迹,进一步优化内应力的释放效果,自适应张力调节系统的引入,实现了动态调节和智能控制,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功能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3903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48833.X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长春恒晓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王珺楠 , 李宝民 , 关恒 , 赵青 , 张金玲 , 刘戈 , 史永丰 , 刘宁 , 李添伟 , 隋宝珍 , 仇淑园 , 孙晓婷 , 孙净 , 黄景林 , 高敏 , 林林 , 朱道林 , 孙玉峰 , 王贺
IPC: G01N21/64 , G01N33/533 , G01N33/543 , G01N33/577
Abstract: 一种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MYBPC3试剂盒,属于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侧向免疫层析法(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测定血液中MYBPC3浓度,能在15分钟内出结果,只需简单设备,能满足快速诊断AMI发生要求的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MYBPC3试剂盒。本发明包括试纸卡,是在底板上顺次相互搭接经过处理的样品垫、吸附有MYBPC3抗体-荧光微球的结合垫、包被有检测线和质控线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组装后形成试纸板,然后切割成3-4mm宽的试纸条,将试纸条装入塑料外壳形成试纸卡。本发明简单,快速,定量检测血液中MYBPC3浓度,用于早期诊断AMI发生,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将有很大市场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35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76761.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F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韧带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仿生韧带无损辅助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导流板的一端上方设置有送料机构,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有喷雾机构,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微波发热机构,所述壳体的外壁两侧焊接有支撑柱,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除湿机构,基于微波只能对水和脂肪等极性分子产生加热作用,而无法直接加热绝缘体的原理,该装置通过独特的喷雾机构,在仿生韧带表面喷洒水雾,微波作用时,仅表面的水分子被加热,从而使仿生韧带表面升温,这种装置可以在不损伤材料的情况下释放应力,从而优化仿生韧带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580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6347.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形机器人的仿生驱动装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形机器人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式单一,环境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包括:仿生脚座、螺旋桨驱动系统、仿生驱动系统和传感监测系统,仿生脚座上开设有通孔;螺旋桨驱动系统包括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一螺旋桨组件设置在通孔的内部;仿生驱动系统包括两组仿生动力组件,两组仿生动力驱动组件设置在仿生脚座的底部,且两组仿生动力驱动组件分别位于通孔两侧;由于设置有仿生驱动系统,可以模拟毛毛虫等动物不停蠕动,从而驱动整个装置前进,当第一螺旋桨组件的螺旋桨正对地面时,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向或转速,可以增加或减少整个装置对地面的抓地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00716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490429.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V20/59 , G06V20/40 , G06V40/18 , G06V10/762 , G06V20/70 , G06V10/82 , G06N3/0464 , A61B5/18 , A61B5/00 , A61B3/1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脑卒中患者驾驶能力分析系统,涉及脑卒中患者驾驶能力分析技术领域,其能够通过眼球追踪设备采集眼球状态追踪视频,并在后端引入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分析的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算法来对该眼球状态追踪视频进行分析,以此来学习和刻画出脑卒中患者的眼球行为模式时序传播聚合表示特征,用以反映出脑卒中患者的眼球注视点位置、注视时间、瞳孔大小变化等语义信息,从而对该患者是否适宜驾驶进行评估和检测。这样,通过结合眼动追踪技术与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算法能够实现对脑卒中患者驾驶能力的智能化分析和客观性评测,以判断驾驶员是否适宜驾驶,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5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26347.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形机器人的仿生驱动装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人形机器人驱动装置的驱动方式单一,环境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包括:仿生脚座、螺旋桨驱动系统、仿生驱动系统和传感监测系统,仿生脚座上开设有通孔;螺旋桨驱动系统包括第一螺旋桨组件,第一螺旋桨组件设置在通孔的内部;仿生驱动系统包括两组仿生动力组件,两组仿生动力驱动组件设置在仿生脚座的底部,且两组仿生动力驱动组件分别位于通孔两侧;由于设置有仿生驱动系统,可以模拟毛毛虫等动物不停蠕动,从而驱动整个装置前进,当第一螺旋桨组件的螺旋桨正对地面时,通过改变螺旋桨的转向或转速,可以增加或减少整个装置对地面的抓地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06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26778.4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71/00 , B29C37/00 , B65H23/188 , B65H23/26 , B32B27/32 , B32B27/28 , B32B27/08 , B32B33/00 , B32B1/00 , B29L29/00 , B29K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韧带的应力强化装置,通过电场调节机构和电场发生机构控制并施加电场以达到给仿生韧带施加表面应力的目的,凹槽辊机构用于转动仿生韧带,并且设置两个凹槽辊,实现了均匀照射,第一张力机构提供动力和张力使其能够进入凹槽辊机构内第一个凹槽辊主体,凹槽辊主体轴线与电极板平行,凹槽辊主体有对应仿生韧带直径的凹痕,这种设计能提供准确的定位,使电场能均匀照射到仿生韧带中,上下两个凹槽辊主体之间有个“8”字型移动的第二张力机构,第二张力机构也提供张力控制,通过在仿生韧带表面增加静电应力,有效避免了传统的机械拉伸和热拉伸方法可能造成的表面损伤,从而显著提高了韧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04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221605.2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肾细胞焦亡模型的构建方法,1)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置于培养箱内,每2~3d传代1次,得生长良好的对数期细胞;2)在培养基中加入黄曲霉毒素B1,终浓度为1.25‑2.5μM;培养48小时,获得了肾细胞具有高水平LDH释放量和细胞内与焦亡相关蛋白高表达的细胞模型;选取6‑8周龄小鼠,按小鼠体重,每天灌服0.5‑1.0 mg/kg的黄曲霉毒素B1,28天后获得肾细胞焦亡小鼠模型。有利于了解黄曲霉毒素B1所致的各类肾脏疾病机制。为深入开展黄曲霉毒素B1的健康风险评估和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并为预防和缓解黄曲霉毒素B1所致的肾损伤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