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7444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1810756122.1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PC: B61K9/08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列车轴距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设置在列车轨道的外侧的至少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感测数据,判断当前是否有列车车轮经过所述至少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确定当前有列车车轮经过所述至少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时,根据所述至少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感测数据计算所述列车车轮的移动速度,并计算相邻的列车车轮经过所述至少两个非接触式传感器中的同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第一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移动速度和所述第一时间间隔计算所述相邻的列车车轮的轴距。本公开实施例能够提高列车车轮轴距检测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3376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09025.0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V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5/0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装置及基于该检查装置的转场方法,其中检查装置包括:臂架(1),设有多个探测器,并用于形成检查通道(5);第一舱体(2),设有射线源,并与臂架连接;防护墙(3),与第一舱体或臂架连接,用于对待防护对象进行射线防护;和移动组件,用于使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相对于地面(7)发生移动;其中,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被设置为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本发明设有移动组件,可使臂架、第一舱体和防护墙相对于地面发生移动;可以解决现有检查系统需要在检查现场重新安装和调试的问题;防护墙也与臂架和第一舱体在连接状态下一起运输,可避免在检查现场重新搭建防护墙和进行防护墙土建工作,提高转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2148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910008952.0
申请日:2019-01-04
Applicant: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V5/0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辐射检查设备和辐射检查方法。辐射检查设备包括:辐射探测装置,包括射线源和与射线源配合以对被检物进行扫描检查的探测器,辐射探测装置具有用于被检物在接受扫描检查时通过的检查通道;和行走轮,设置于辐射探测装置的底部,用于辐射检查设备沿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行走,其中,行走轮设置为可旋转90°以使辐射检查设备沿垂直于检查通道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行走。基于本公开提供的辐射检查设备和辐射检查方法,可以实现对多排被检物的连续扫描检查,提高辐射检查设备的使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14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1910384949.9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PC: B65G35/00 , B65G47/82 , B65G47/90 , B65G43/08 , G01N23/20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样品运输检测装置及系统,样品运输检测装置与辐照装置配合使用,样品运输检测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设置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辐照承载部、探测部和运输轨道;其中,辐照承载部用于与辐照装置配合以使待测样品接收辐照,探测部包括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探测的探测元件,运输轨道包括连接于进料口和探测部之间的进料轨道,以及连接于出料口和辐照承载部之间的出料轨道,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交叉形成交叉区域,以使待测样品在交叉区域能够移动至辐照承载部、出料口和探测部中的任一者。运输轨道上形成交叉区域能够简单方便地对待测样品进行辐照和/或探测,样品运输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78201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1910215894.9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激光测速方法、控制装置和激光测速仪,涉及安检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激光测速方法,包括:通过向道路方向探测的多条激光射线获取预定高度范围,以及水平方向上预定探测角度内的探测数据;根据探测数据获取三维点云数据;根据三维点云数据确定被测物体在沿道路方向的位置;根据不同时刻被测物体在沿道路方向的位置的变化情况确定被测物体速度。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基于多个激光传感器获得的探测数据得到探测区域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而通过三维点云数据的识别和处理得到被测物体的位置,进而基于多帧数据确定被测物体的速度,避免物体轮廓变化或非目标出现造成的干扰,提高激光测速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64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011642017.9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辐射检查设备和车辆辐射检查系统。车辆辐射检查设备包括:扫描车,包括扫描车行走部、扫描车车体、扫描装置和输送机,扫描车行走部被配置为驱动扫描车行走,扫描车车体设置于扫描车行走部上并形成扫描通道,扫描装置安装于扫描车车体上,被配置为扫描检查通过扫描通道的待检车辆,输送机设置于扫描车车体的底部并沿扫描通道延伸,被配置为从扫描通道的一端向扫描通道的另一端输送待检车辆;和搬运车,包括搬运车行走部、搬运车车体和搬运部,搬运车车体设置于搬运车行走部上,搬运部设置于搬运车车体上,搬运车被配置为在地面和输送机之间传递待检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999074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10275709.5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B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积测量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辐射领域。体积测量方法,包括:根据从加速器靶点发射的多条X射线的测量结果,确定被测对象在每条X射线所在方向上的厚度;根据位于被测对象的同一个截面的每条X射线对应的厚度,确定相应截面的面积;根据被测对象的截面的面积确定被测对象的体积。通过将X射线扫描应用于体积测量中,可以通过X射线的测量结果获得被测对象的物质类型和多个位置、角度的尺寸信息,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测量被测对象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00921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84949.9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IPC: B65G35/00 , B65G47/82 , B65G47/90 , B65G43/08 , G01N23/200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样品运输检测装置及系统,样品运输检测装置与辐照装置配合使用,样品运输检测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设置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辐照承载部、探测部和运输轨道;其中,辐照承载部用于与辐照装置配合以使待测样品接收辐照,探测部包括用于对待测样品进行探测的探测元件,运输轨道包括连接于进料口和探测部之间的进料轨道,以及连接于出料口和辐照承载部之间的出料轨道,进料轨道和出料轨道交叉形成交叉区域,以使待测样品在交叉区域能够移动至辐照承载部、出料口和探测部中的任一者。运输轨道上形成交叉区域能够简单方便地对待测样品进行辐照和/或探测,样品运输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68293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08228.5
申请日:2019-02-03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0009 , G01B11/00 , G01B11/2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鼻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电子鼻定位装置包括:载体(10);电子鼻(20),设置在所述载体(10)上;调整机构(30),用于调整所述电子鼻(20)的采集位置;和激光传感单元(40),设置在所述载体(10)、所述电子鼻(20)或者所述调整机构(30)上,用于对待检对象(60)进行扫描,以确定所述待检对象(60)的气味采集部位(61)的位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简化电子鼻的检查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91747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1910279867.8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车辆检查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安检技术领域。本公开的一种车辆检查方法包括:通过垂直于通道方向测量的第一传感器获取车辆轮廓信息,根据车辆轮廓信息确定车辆的特征点;通过沿通道方向测量的第二传感器确定车辆在通道内的位置,根据车辆在通道内的位置确定特征点的位置;根据特征点的位置和射线源的位置关系,基于预定策略切换射线源的工作模式。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基于第一、第二传感器的探测结果得到车辆的位置和侧面轮廓,继而确定切换射线源工作模式的时机,提高确定的工作模式切换时机的准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