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2357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86605.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2K21/14 , H02K1/276 , H02K1/28 , H02K3/48 , H02K3/24 , H02K5/20 , H02K3/32 , H02K9/19 , H02K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及护套参数确定方法,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轴;环绕所述转轴固定设置的具有预设厚度的永磁体;环绕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的护套;环绕所述护套预留的气隙;环绕所述气隙设置的定子铁心;环绕所述定子铁心固定连接的机壳;其中,所述定子铁心设置有卡槽,围绕所述卡槽设置有环形绕组;在所述环形绕组的缝隙中穿插设置有轴向Z字型冷却水道;在所述环形绕组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卡槽内固定设置的热管;所述护套厚度为第一预设值。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高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效率,保证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状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5235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986605.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2K21/14 , H02K1/276 , H02K1/28 , H02K3/48 , H02K3/24 , H02K5/20 , H02K3/32 , H02K9/19 , H02K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及护套参数确定方法,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轴;环绕所述转轴固定设置的具有预设厚度的永磁体;环绕所述永磁体固定连接的护套;环绕所述护套预留的气隙;环绕所述气隙设置的定子铁心;环绕所述定子铁心固定连接的机壳;其中,所述定子铁心设置有卡槽,围绕所述卡槽设置有环形绕组;在所述环形绕组的缝隙中穿插设置有轴向Z字型冷却水道;在所述环形绕组的表面设置有绝缘层;在所述定子铁心的卡槽内固定设置的热管;所述护套厚度为第一预设值。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高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效率,保证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工作状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13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48940.5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通电机永磁体的磁极偏移控制方法及磁通电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磁通电机的永磁体的分组磁体极数和定子槽数,永磁体包括至少两个分组磁体,至少两个分组磁体沿磁通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分组磁体具有相同的层数;根据永磁体极数和定子槽数,得到单齿槽转矩跨度;根据单齿槽转矩跨度,得到第一层分组磁体的第一角度;根据单齿槽转矩跨度和永磁体层数,得到第二角度;按照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层分组磁体进行正向偏移,各层分组磁体在第一层分组磁体基础上依次相对紧邻的上一层分组磁体反向偏移第二角度。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减小磁通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提高磁通电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71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1148940.5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通电机永磁体的磁极偏移控制方法及磁通电机,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磁通电机的永磁体的分组磁体极数和定子槽数,永磁体包括至少两个分组磁体,至少两个分组磁体沿磁通电机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分组磁体具有相同的层数;根据永磁体极数和定子槽数,得到单齿槽转矩跨度;根据单齿槽转矩跨度,得到第一层分组磁体的第一角度;根据单齿槽转矩跨度和永磁体层数,得到第二角度;按照第一角度控制第一层分组磁体进行正向偏移,各层分组磁体在第一层分组磁体基础上依次相对紧邻的上一层分组磁体反向偏移第二角度。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减小磁通电机的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提高磁通电机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934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1488554.6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M1/00 , H02M1/12 , H02M7/483 , H02M7/5387
Abstract: 一种降低交流侧共模电压的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矢量调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矢量调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传统调制策略会产生高频、高幅值的共模电压的问题。包括:在I、III、V扇区采用U1、U3和U5三个电压矢量合成参考电压矢量,在II、IV、VI扇区采用U2、U4和U6三个电压矢量合成参考电压矢量;调整一个载波周期内三个电压矢量的作用发送顺序,使逆变器三相桥臂开关管在一个载波周期内均进行两次切换动作;计算所在扇区内三个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预测每一个电压矢量结束或起始时刻对应的三相电流实际值,进行基于时间脉冲宽度的死区补偿。本发明用于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矢量调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1151.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谐振辅助换流技术的高精度功率放大器及参数设计方法,属于功率放大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PWM调制的开关功放,存在电流过零畸变和死区效应的问题而提出。功率放大器包括电容C1、电容C2、四个MOSFET开关管S1、S2、S3、S4、辅助电感Ld1、辅助电感Ld2、滤波电感Lo和滤波电容Co,开关管S1、S2、S3、S4形成两个桥臂与电容C1和电容C2形成的支路并联;在两个桥臂之间串联辅助电感Ld1和辅助电感Ld2;将辅助电感Ld1和辅助电感Ld2之间的连接点作为C点,在C点与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之间依次串联滤波电感Lo和滤波电容Co;负载R与滤波电容Co并联。本发明可实现功率放大器全负载范围软开关。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44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311830213.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直线导轨的观测器带宽自适应摩擦力补偿方法,属于直线电机摩擦力补偿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直线电机启动阶段和定位阶段由摩擦力造成的位置峰值位置误差大的问题。包括:基于已有摩擦力LuGre模型,根据预滑动区域动子速度趋于0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鬃毛平均形变量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得到摩擦力前馈值和观测器的带宽自适应变化律;在直线电机运行过程中,采用摩擦力前馈值进行摩擦力前馈补偿,再采用观测器对经过前馈补偿的剩余摩擦力进行快速补偿,所述观测器带宽根据提出的简化鬃毛平均形变量计算公式的中间状态进行自适应调节。本发明用于直线电机的摩擦力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1596730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1626824.0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独立绕组结构的动磁式多相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明涉及一种直线电机,为了解决现有的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率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绕组形式为独立绕组;独立绕组电机采用集中绕组的形式,并且将所有线圈的进出端均引出,每个线圈连接一个单独的驱动器,这种电机本体结构形式实现每一个线圈的独立控制,摆脱了传统三相的通电逻辑,对同一极槽配合的电机,采用多相控制,多相直线电机中不同相中通入不同的电流,并且通入的电流采用独立的方式进行控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明显的降低了推力波动以及推力波动率,解决了直线电机推力波动率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44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14148.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P25/06 , H02P23/12 , H02P23/14 , H02P23/04 , H02P25/034
Abstract: 一种抑制宏微直线运动平台耦合干扰的线性自抗扰控制方法,它属于电机控制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耦合干扰抑制方法的控制律设计过程繁琐,且解耦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步骤一、建立宏微直线运动平台的力学方程;步骤二、对建立的力学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宏微直线运动平台的等效耦合模型;步骤三、建立直线电机和音圈电机的空间方程,基于直线电机的空间方程和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宏动台的状态变量和耦合误差,基于音圈电机的空间方程和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微动台的状态变量和耦合误差;并根据估计的状态变量和耦合误差设计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本发明方法可以用于对宏微直线运动平台的耦合干扰进行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99593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169382.X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2K41/03 , H02K1/2793 , H02P23/04 , H02P25/064
Abstract: 一种独立绕组多动子直线电机及其推力波动抑制方法,涉及一种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为了解决直线电机推力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中相邻的两个动子单元之间通过非金属连接件连接;相邻的两个动子单元之间的距离为:mτs+L;同时位于第一个动子单元正下方耦合的独立绕组采用的三相模式工作,而位于第x个动子单元正下方耦合的对应独立绕组通电相位在三相模式工作的基础上对应引入一个相位差;该相位差为:(x‑1)πL/3τ;其中,x=2,3,…,m。有益效果为降低了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