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142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36063.9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G06F30/25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利用离散元法对土体颗粒微观参数进行标定;基于土体颗粒微观参数的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在超重力环境下采用砂雨法生成地基;利用有限差分法生成单桩网格并贯入土体;对单桩顶面施加单调水平荷载;导出所有数据并根据离心模拟的相似比律处理数据并分析。本发明通过本发明的超重力场下砂雨法制备地基方法,基于真实的物理实验试验制备地基过程来模拟微观地基土体的制备过程,可以生成出的孔隙率能达到指定要求、力链均匀的地基。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71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0198137.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包括:反力架,设有底板,底板上固定设有第一立柱和模型箱,模型箱内适于容纳有饱和土层;单桩,部分插入饱和土层内;施力组件,包括施力件,施力件与底板平行,施力件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传力组件,设于施力组件与单桩之间,包括传力框,传力框一端与施力件连接,传力框另一端与单桩固定连接,传力框以将施力件传递的力转换为施加给单桩的转动力,以使单桩沿自身周向方向进行周期性转动。本发明解决现有的单桩测试装置,仅能开展传统锚固基础受到某一个力的受力试验,无法进行扭矩分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9990.2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一重力施加的土体流变试验装置,包括支架、可调节角度平台、制样平台、油缸托轮、多层剪切盒和加载盖板,所述可调节角度平台一端与支架顶部铰接,所述油缸托轮布置在支架上,所述可调节角度平台另一侧通过油缸托轮抬升角度,所述油缸托轮竖直上升使可调节角度平台达到目标角度,所述制样平台与可调节角度平台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将剪切盒倾斜的方式可以实现仅靠一组重力施加装置同时对试样施加法向力和切向力,同时靠重力加载的方式更为稳定,有效的避免了应力波动对流变试验造成的影响,通过采用多层剪切盒的方式,使被剪切试样所受应力场更均匀、试验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007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98137.6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桩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包括:反力架,设有底板,底板上固定设有第一立柱和模型箱,模型箱内适于容纳有饱和土层;单桩,部分插入饱和土层内;施力组件,包括施力件,施力件与底板平行,施力件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传力组件,设于施力组件与单桩之间,包括传力框,传力框一端与施力件连接,传力框另一端与单桩固定连接,传力框以将施力件传递的力转换为施加给单桩的转动力,以使单桩沿自身周向方向进行周期性转动。本发明解决现有的单桩测试装置,仅能开展传统锚固基础受到某一个力的受力试验,无法进行扭矩分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海上风机基础抗扭测试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8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0634672.8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支撑的土压力计,涉及岩土工程压应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隔离环、承压盖、承压筒、压力传感器和用于给所述承压筒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隔离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以用于将所述承压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腔,所述承压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且所述承压筒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承压盖设于所述承压筒顶部且与所述壳体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承压盖的底部固设有伸长杆,所述伸长杆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承压筒内腔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利用承压筒的变刚度特性,可充分保护压力传感器,且其变形后的结构稳定性好,可进行多次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34672.8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支撑的土压力计,涉及岩土工程压应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壳体、隔离环、承压盖、承压筒、压力传感器和用于给所述承压筒加热的加热组件,所述隔离环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侧壁上以用于将所述承压筒安装在所述壳体内腔,所述承压筒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体且所述承压筒由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制成,所述承压盖设于所述承压筒顶部且与所述壳体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承压盖的底部固设有伸长杆,所述伸长杆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承压筒内腔且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受力面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利用承压筒的变刚度特性,可充分保护压力传感器,且其变形后的结构稳定性好,可进行多次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12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6076.8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2D1/0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岩土工程中内应力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变刚度支撑杆的土压力计。现有的土压力计在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产生的冲击力而造成测量误差,甚至损坏土压力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变刚度支撑杆的土压力计,包括承压组件和底座,所述承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承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承压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性支撑杆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控制器相连接。当弹性支撑杆的变刚度和形状记忆过程可逆时,测量完毕可重复使用;当弹性支撑杆的变刚度和形状记忆过程不可逆时,支撑杆主动回缩,测量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12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911126076.8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E02D1/0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岩土工程中内应力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变刚度支撑杆的土压力计。现有的土压力计在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产生的冲击力而造成测量误差,甚至损坏土压力计。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变刚度支撑杆的土压力计,包括承压组件和底座,所述承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承压组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弹性支撑杆,所述弹性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承压组件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弹性支撑杆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与控制器相连接。当弹性支撑杆的变刚度和形状记忆过程可逆时,测量完毕可重复使用;当弹性支撑杆的变刚度和形状记忆过程不可逆时,支撑杆主动回缩,测量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9187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40893.8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6Q10/063 , G06Q50/4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地下水位变动对地铁车站安全的影响评价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地下水位变动对地下空间安全影响研究领域。在离心试验模型中,使离心机加速度值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记录地铁车站结构的受力、应变、变形、位移,记为地铁结构的第一状态数据;逐步升高水位,记录地铁车站结构的第二状态数据;将第二状态数据与第一状态数据对比分析,判断地下水位上升对地铁车站结构安全性、抗浮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降低水位,记录地铁车站结构的第三状态数据,将第三状态数据与第一、二状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地下水下降对地铁车站结构安全的影响。本发明旨在评估和分析地下水位变动对地铁车站抗浮及结构安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197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98208.4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重建系统、方法及终端设备,系统包括第一图像采集设备、第二图像采集设备、多个支撑立柱以及终端设备,多个支撑立柱用于支撑待重建对象,第一图像采集设备和第二图像采集设备位于待重建对象的两侧;第一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获取待重建对象一侧的多个不同视角的第一图像信息集;第二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获取待重建对象另一侧的多个不同视角的第二图像信息集;终端设备,用于根据第一图像信息集建立第一点云模型;根据第二图像信息集建立第二点云模型;根据第一点云模型和第二点云模型,得到待重建对象的点云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