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9791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136179.7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Inventor: 蒲德强 , 王小强 , 刘虹伶 , 周肆维 , 牟方生 , 王勇 , 刘东阳 , 卢军 , 雷强 , 李斌 , 张梅 , 郭仕平 , 刘杨 , 杜卫民 , 卞建锋 , 秦艳青 , 龙涛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小型昆虫的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用滤纸将单个培养皿分隔成大小相同的两个或四个独立空间,得到特制培养皿;(b)在步骤(a)的特制培养皿的每个独立空间内放置一片寄主植株叶片,叶背朝上,再分别从种群稳定的植食性昆虫中挑取一头置于每个单独空间内进行饲养,按时更换寄主植株叶片,按时记录每个独立空间内植食性昆虫的繁殖数量,直至植食性昆虫死亡;(c)在步骤(a)的特制培养皿的每个独立空间内分别放置一头捕食性昆虫,再分别放入30~150头植食性昆虫,进行饲养,按时记录单个捕食性昆虫的取食量,直至捕食性昆虫死亡。上述饲养方法用在以生命表技术研究昆虫种群消长动态时,大幅节约了饲养时间和饲养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204907569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425844.0
申请日:2015-06-19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云南绿叶生防科技有限公司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蚜茧蜂存储袋,包括袋体,袋体由网筒和与网筒底部边缘缝合的圆形网片组成,网筒侧壁固定至少一个支撑圈,网筒顶部边缘向外翻起形成卷边,卷边的边沿向外翻转后与网筒连接形成收口腔,收口腔内穿接收口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存储袋不仅便于蚜茧蜂的存储、运输和释放,而且能够提高蚜茧蜂的存活率,可以大规模的存储和运输蚜茧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尼龙网的网筒结构保证了蚜茧蜂的通气性,从而使蚜茧蜂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受到损害,有效提高了蚜茧蜂对蚜虫的防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6949362U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20223059.6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Inventor: 蒲德强 , 刘虹伶 , 周肆维 , 王小强 , 牟方生 , 王勇 , 刘东阳 , 卢军 , 雷强 , 李斌 , 张梅 , 郭仕平 , 刘杨 , 杜卫民 , 卞建锋 , 秦艳青 , 龙涛 , 拓阳阳 , 李斌
IPC: A01M99/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释放装置,包括瓶体、瓶盖、附着板和挂钩,瓶体的侧壁上及底面开设有气孔,其横截面为圆角矩形,瓶体的上端中部成型有收缩的圆柱形瓶颈,瓶盖与瓶体螺纹连接,附着板沿垂直方向固定在瓶体内底部,为滤纸经横向交替正折和反折后形成,挂钩安装在瓶体外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昆虫释放装置,采用聚乙烯材料的方形瓶体,可反复使用,节省加工成本并增大了有效运输和仓储空间,附着板增加了瓶体内昆虫附着的空间,使得单个本实用新型的昆虫释放装置可盛放、运输及释放更多的昆虫,节省了生产防治的成本,在瓶身上开设气孔保证了昆虫在运输时的存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357804U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521002180.3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四川省烟草公司凉山州公司 , 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瓢虫幼虫保存、运输的工具,包括支架和纱网网袋,所述纱网网袋罩在所述支架的外围、顶部和底部;所述纱网网袋底部的纱网通过尼龙线与所述纱网网袋的袋体连接,所述纱网网袋顶部的纱网通过活动拉链与所述纱网网袋的袋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由纱网制作而成,透气性好,可以用于瓢虫幼虫的保存和运输,支架起到固定和支撑纱网网袋的作用;纱网网袋顶部的纱网通过活动拉链与所述纱网网袋的袋体连接,便于开启和关闭,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而且便于携带。
-
公开(公告)号:CN11200587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0463332.6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棉花核不育杂交种选育抗病虫优质棉品种的方法,涉及农作物育种技术领域,利用棉花优质核不育杂交种分离后代的可育株,通过连续多代的品质定向选择,创制高品质可育材料(如川RM69)。通过田间接种病害鉴定抗病性并同步诱导提高抗性的方式,达到选育同时兼顾产量和抗病虫性的优质棉新品种,达到优质、抗病虫性和产量协调。进而培育出常规可育的优质抗病虫品种,用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杂交组合的配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45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53015.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大豆品质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用大豆鲜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简易测定方法,主要步骤包括:鲜籽粒烘干至恒重,计算干物质含量百分比M;烘干籽粒消化及蛋白质含量测定,计算蛋白质含量N1;鲜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干物质含量M×烘干籽粒的蛋白质含量N1=鲜籽粒蛋白质含量N2。运用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地测算出菜用大豆鲜籽粒蛋白质含量,解决了现有菜用大豆鲜籽粒蛋白含量测定方法中存在的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70637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19015.4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 成都大学
IPC: A23L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川明参多糖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咀嚼片由以下重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山梨醇25-35%、乳糖5-15%、柠檬酸0.5-1.5%、糊精5-15%、微晶纤维素9.5-34.5%、硬脂酸镁0.1-1.0%,及川明参多糖20-30%。该咀嚼片是采用直接提取药材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方法,制成口感好、服用方便的剂型产品,在润肺止咳和免疫调节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在呼吸系统保健和机体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得到更好的发挥;相比于川明参通常的食用方式,该川明参多糖咀嚼片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食用更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2998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62707.5
申请日:2013-06-27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IPC: A01G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核不育株嫁接苗的生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00)宿根生产棉花核不育株芽接穗、(S200)砧木准备和嫁接、(S3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栽培管理和(S400)核不育株嫁接棉大田杂交制种;所述步骤(S100)具有(S101)选择安全隔离区、(S102)选择种植密度、(S103)栽培管理、(S104)识别育性并拔除全部可育株、(S105)授粉杂交及种子棉的收获和(S106)接穗准备这几步;所述步骤(S200)具有(S201)播种和(S202)嫁接。本发明的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利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不仅种子生产程序更简化,遗传纯度高,而且提高了母本植株的抗逆性,种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制种成本较低且能显著提高制种户收益,适于推广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470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500049.5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基因抗虫高衣分棉花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方法及其应用,属于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领域。利用转基因抗虫棉花核不育两用系中的不育株与转基因高衣分材料杂交,以转基因抗虫核不育两用系为轮回亲本与杂交后代中的高衣分可育植株连续回交六代,然后经两代自交、一代对株杂交和一代混合交,并结合回交、自交、对株交后代的抗虫性鉴定、育性鉴定以及目标基因的分子鉴定,选育出转基因抗虫高衣分棉花核不育两用系。本发明方法步骤合理、操作简单,缩短了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596119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95651.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通过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虫绿色纤维植株开展群体和单株系统选择,筛选出系列优质转基因抗虫绿色彩色棉新品系。利用本发明方法选育的绿色棉,纤维长度和强力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普通白色棉的纤维品质水平,绿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达到100%,完全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同时衣分、单铃重、抗病性也大幅度提升,产量明显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