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0510479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1252807.5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永川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网柜防潮结构,包括:竖井,设置于电缆沟,且竖井的顶部伸出地面,所述竖井伸出地面的一端开设有通风孔;防水层,设置于竖井;环网柜箱体,设置于防水层,所述环网柜箱体的底部开设有穿孔;所述竖井的内部中空,用于供电缆沟内的电缆通过穿孔穿入到环网柜箱体内。防水层可以隔绝电缆沟内和环网柜箱体之间的水蒸气,竖井的通风孔可以通过自然风流动减少因为防水层开电缆排管口导致的水蒸气顺着电缆进入环网柜箱体内对环网柜箱体侵蚀,本实用新型发明结构简单,建设方面,功能高效,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44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34518.X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建设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导线间隔棒自动安装机器人,包括:H型的轮盘机构和间隔棒安装机构;间隔棒安装机构包括弧形本体和夹手结构;夹手结构具有弧形结构;夹手结构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在从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过度时,夹手结构将导线推动至导线间隔棒的夹头处,弧形结构将处于张开状态的导线间隔棒的夹头推动至闭合状态,进而使导线间隔棒的夹头夹紧导线。本发明提供的装置通过H型的轮盘机构将机器人放置在导线上,并通过调整间隔棒安装机构夹手结构在弧形本体上的位置和夹手结构的两种工作状态,将导线间隔棒安装到导线上,实现机械自动化安装导线间隔棒,降低高空作业风险,减少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3426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38909.5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基自组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空基自组网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空基状态,所述第一空基状态包括空中节点的位置信息、地面节点的位置信息、信道信息;将所述第一空基状态输入预先训练完成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获得动作,所述动作包括信号发射功率分配、空中节点的移动轨迹、中继通信资源调度;执行所述动作使空基自组网转移到第二空基状态。本发明可以联合优化空中节点轨迹、通信调度和发射功率,最大化空基自组网数据传输吞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3832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38920.1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输电在线监测的卫星互联网协议转换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输电在线监测装置的位置信息确定数据通信周期;判断输电在线监测装置每个数据通信周期内上报数据的数据量:当所述数据量小于每个数据通信周期预设数据量时,直接将上报数据在一个数据通信周期内通过卫星上报至上级设备;当所述数据量大于每个数据通信周期预设数据量时,将缓存的数据类型和后续上报的时间周期,以报表形式通过卫星上报至上级设备;然后,将上报的数据进行缓存,并按照数据通信周期通过卫星上传至上级设备。本发明实现了无公网信号覆盖区域输电在线监测数据的回传。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60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38922.0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通信领域,公开一种电力终端接入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卫星通信网络;所述方法通过配置伪欺骗装置,模拟电力终端心跳数据及响应报文,确保电力规约在卫星通信中的正常交互。伪欺骗装置在终端侧模拟上级设备响应,平台侧模拟终端心跳,减少通信开销,实现电力规约的互联互通。通过卫星通道发送心跳数据模拟终端在线,拦截并模拟响应报文,维持终端与电力业务平台的通信,同时转发业务数据报。通过卫星通道发送心跳数据模拟终端在线,拦截并模拟响应报文,维持终端与电力业务平台的通信,同时转发业务数据报。
-
公开(公告)号:CN119828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9854.6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电融合的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主动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变压器的状态监测数据,并根据动态基函数优化策略所述状态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聚类和清洗,得到目标状态监测数据;根据时空对齐算法,将影响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的运行工况数据与目标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匹配;将与运行工况数据进行匹配后的目标状态监测数据与匝间短路故障相关型电气试验数据融合,基于MMRL网络分析电气试验数据所属不同电气试验项目的可靠性并解析电气试验数据轻微匝间短路表征的相关性;应用变压器电磁模型对数电融合数据交叉验证求解匝间短路严重程度,并对变压器轻微匝间短路的主动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628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0470297.1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峰谷差最小的分布式储能优化调度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电网数据,包括负荷数据和分布式储能数据;建立分布式储能数学模型,分析分布式储能状态参数;根据分布式储能的状态参数对分布式储能装置进行聚类,得到K个分布式储能集群,为每个集群建立等效集中式储能模型;以等效集中式储能模型为控制单位,以配电网负荷峰谷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分布式储能的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调度。本发明可降低分布式储能的变量维数,降低求解难度,有利于分布式储能的合理调度,降低配电网运行峰谷差,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提高调控运行过程中分布式储能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83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04178.4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数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宇翔 , 董方云 , 郝佳恺 , 滕玲 , 丁慧霞 , 方帅 , 邢亚 , 金明 , 李宇婷 , 白昊洋 , 海天翔 , 王鹏 , 徐茂智 , 朱云 , 乐宏彦 , 钟博 , 可为 , 张国庆 , 田勐 , 王文辉 , 孔宪琳 , 赵亚新 , 黄晨 , 李尚峰 , 崔文国 , 孙昭良 , 王萌
Abstract: 一种感知设备与卫星安全通讯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通过感知设备监测各种终端数据信息,对采集数据信息使用动态白盒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数据信息上送到边缘计算网关;边缘计算网关根据数据安全等级将接收到的数据信息分发到不同的数据队列中,根据安全策略进行安全校验和解密;将明文数据按照安全等级进行分类并分发到不同的数据队列;对不同数据队列中的明文数据进行压缩,根据安全等级的分类对不同数据队列中的数据按照格式进行加密;将加密数据发送到通信卫星,通信卫星经过信关站将数据发送给地面管理系统,地面管理系统对接收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以及业务处理。本发明提升了监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及数据传输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977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010576678.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41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20/20 , G06Q30/0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用户窃电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用户一段时间的智能电表数据;将所述智能电表数据带入预先训练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户窃电识别模型中进行计算确定窃电用户;其中,所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户窃电识别模型由随机森林分类器代替全连接层的softmax分类器构建;充分利用了智能电表收集的海量数据,提高了识别用户窃电行为的准确度,从而提升了窃电排查的效率,挽回电量损失,以降低了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3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64165.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微电网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分布式微电网控制方法包括:对分布式微电网的物理结构与能量流动路径进行拓扑分析,建立包括控制中心、多个控制节点的微电网架构;为所述微电网架构部署采集传输设备、建立通信网络、引入安全机制;控制中心基于通信网络和安全机制将采集传输设备采集的数据分配至目标控制节点,实时监测微电网架构的能耗,动态调整控制微电网架构各部分的工作状态。分布式微电网控制系统,包括需求分析模块、架构设计模块、通信系统设计模块、能量管理与优化算法设计模块。本发明为分布式微电网进行拓扑分析,并结合能量流动路径设计微电网架构,具有控制性强、分析全面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