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0124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67662.2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配电保护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护罩主体、驱动机构、配电盒及对接管;所述护罩主体内部开设有容纳空间,所述护罩主体两侧开设有流通口,所述配电盒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对接管设置于所述配电盒体两侧,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护罩主体底部与所述配电盒之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配电盒在所述护罩主体内部移动,本申请通过通过将配电盒设置在护罩主体的容纳空间内,当配电盒出现过热时,驱动机构驱使配电盒相对护罩主体旋转一定角度,使流通口与对接管连通,外部冷却设备启动,冷却介质能够被驱动传输进入配电盒内,从而实现快速对配电盒冷却的目的,避免配电盒因过热而损伤外部零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8805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64471.9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巡检中飞行装置的飞行方向实时调整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在进入当前巡检流程的每个飞行阶段时,实时获取T接塔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T接塔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飞行装置的第一飞行方向;根据所述第一飞行方向,生成第二飞行方向;若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二飞行方向的调整指令,基于所述调整指令,确定所述飞行装置的第三飞行方向,并在所述飞行装置向所述第三飞行方向行进时进入下一飞行阶段,直至所述飞行装置到达所述巡检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在巡检过程中不断地基于T接塔的实际位置自动调整飞行方向,使得飞行装置可以更为准确有效地对T接塔进行定位和巡检。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8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867664.1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短期连续发电量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短期连续发电量预测有效性差的问题。包括:获取分布式光伏板目标时间点的天气环境信息、安装信息以及电量信息;解析所述天气环境信息的光照状态变化数据,并解析所述安装信息的设备状态变化数据;基于所述光照状态变化数据、所述设备状态变化数据以及所述电量信息确定多个电量预测时间分段,并基于完成模型训练的发电量预测模型对所述光照状态变化数据、所述设备状态变化数据以及所述电量信息在所述电量预测时间分段的电量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167108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2332909.9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电易科创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媛媛 , 郝宁 , 林琳 , 胥莹 , 郝旭东 , 刘亮 , 刘宸菘 , 苏婷婷 , 李彩云 , 田宝奇 , 王帅 , 宋鑫 , 王浩 , 王凡 , 王悦妹 , 吴丹 , 王新娜 , 余志森 , 王康 , 龚先权 , 王显全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监测设备领域,且公开了旁路电缆工作电流实时监测报警装置,包括两组机壳和两组内盖,所述机壳为半圆环状结构,所述内盖固定于所述机壳内侧开口处,两组所述机壳开口相对,两组所述机壳相接处一端铰接配合,且两组所述机壳相接处另一端设置有锁扣件,还包括两组夹持部,两组所述夹持部对称设置于两组所述内盖中部并伸入所述机壳内侧。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组可升降移动的夹持部,并通过弹簧保持两组夹持部的夹持片保持抵紧,从而能够利用柔性的夹持片压紧到待测电缆外表面进而实现夹持固定,解决现有固体夹块作为夹持部件对于电缆直径存在最小要求的问题,夹持范围更广,使用更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8920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08502.9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北京网联直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36 , G06F30/18 ,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柔性直流输电直流侧故障对交流侧影响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柔性直流输电网,构建直流汇集送出系统模型,等效转化后得到直流汇集送出系统等效模型;将预先创建的直流侧故障事件输入直流汇集送出系统等效模型,得到对应的故障等效电路;根据交流侧和直流侧之间谐波的次数关系,对故障等效电路等效转换后得到各个交流侧序分量网络;分别获取每一直流侧故障类型在交流侧序分量网络中的交互影响数据;在柔性直流输电网实际运行中,基于检测到的交互影响数据,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网对应的故障结果。本发明能够明确直流侧故障在交流侧的特征变化和故障发展阶段,精准分析直流侧故障对交流侧的影响,实现直流侧故障后对交流侧的有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88012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05123.2
申请日:2025-01-02
IPC: G01H11/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声敏传感器。涉及半导体领域,包括:声敏芯体,封装有声敏芯片,其中,声敏芯片接收到声压信号时,声敏芯片输出与声压信号具有比例关系的电信号,并通过声敏芯体的输出端将电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与声敏芯体的输出端相连接,用于接收声敏芯体发送的电信号,并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电信号发送至处理器。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压电晶体材料构建的声敏传感器的稳定性较低、并且封装后的集成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731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729345.0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头屏蔽管加工模具,包括注模部件、芯棒、预埋件;注模部件具有用于浇注屏蔽管的注模腔体,注模部件的至少部分可拆卸地设置;芯棒设置在注模腔体内,芯棒与注模部件可拆卸地连接;预埋件套设在芯棒的部分上,芯棒内沿其径向方向可运动地设有限位件,限位件的端部可伸缩地与预埋件的内壁配合连接;其中,注模部件上设有与注模腔体连通的注料口,以通过注料口向注模腔体内注入注模材料,以使注模腔体内形成带有预埋件的屏蔽管,进而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工带有预埋件的屏蔽管时难以对其进行稳固地固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1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73622.2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低压配电网的触电保护方法,属于低压电网触电保护领域,采集用户侧的剩余电流信号;基于VMD将剩余电流信号分解为IMF分量;计算IMF分量的总能量,将不同频段能量值作为特征;将特征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漏电故障类型识别模型中,所述漏电故障类型识别模型对不同漏电场景进行识别;基于漏电场景识别结果,执行保护判据。在复杂的剩余电流波形中精确提取触电电流分量,反映触电事故的程度,在得到触电电流后,根据该电流的有效值大小执行不同的动作措施,有效防止因干扰因子导致的RCD保护误动作以及触电状态下的拒动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7088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2301.2
申请日:2024-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包括50~70wt%聚醚醚酮、25~35wt%聚四氟乙烯和5~15wt%多孔玻璃微珠;多孔玻璃微珠包括第一多孔玻璃微珠和第二多孔玻璃微珠,且两者的质量比为(20~40):(80~60);其中,第一多孔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径为1~5μm,第二多孔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径为20~30μm。本申请利用聚四氟乙烯的自润滑性和多孔玻璃微珠的多孔结构,并通过特定质量配比的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和多孔玻璃微珠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使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优异的耐磨性能,还具有优异的透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926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71940.0
申请日:2024-12-04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50/02 , G05D23/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系统优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生长温室电热负荷运行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有效积温范围,采用预先构建的有效积温模型计算采暖室内设计温度范围;根据采暖室内设计温度范围,采用预先构建的温室热负荷模型计算温室的热损失范围;根据热损失范围,确定热负荷设备调节潜力;构建电热负荷优化运行模型;其中,电热负荷优化运行模型包括以碳交易成本与用能成本之和最低的目标函数,以及对应的约束条件;基于热负荷设备调节潜力以及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得到运行优化方案。本发明通过构建电热负荷优化运行模型,综合考虑碳交易成本与用能成本,实现了温室电热负荷的经济性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