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5381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18576.6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1C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48 , G01C3/08 , G01S7/4813 , G02B1/041 , G02B7/022 , G02B19/0014 , G02B19/0085
Abstract: 一种光学式测距装置。把保持发光透镜(5)和受光透镜(6)的由金属构成的透镜框架(11)保持在由遮光性树脂构成的二次模制件(9)与三次模制件(10)之间。向形成在二次模制件(9)上表面的固定孔(9a)和形成在透镜框架(11)的通孔(11a)填充用于形成三次模制件(10)的遮光性树脂,以形成锚定(10a)。把透镜框架(11)由金属构成,由于即使周围温度变化和自身发热也几乎不热膨胀,所以几乎没有透镜之间距离变化量的差。由于利用锚定(10a)把透镜框架(11)固定在二次模制件(9)与三次模制件(10)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在透镜框架(11)与二次模制件(9)和三次模制件(10)之间产生的由热膨胀系数差引起的滑移。
-
公开(公告)号:CN102853809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222556.6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1C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3/0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式测距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光学式测距装置中,在由遮光性树脂形成的二次模制件(9)及三次模制件(10)之间保持透镜架(11),该透镜架(11)由金属形成,保持发光透镜(5)及受光透镜(6)。透镜架(11)在表面及背面具有凹凸结构(11b)。因为大幅提高发光透镜(5)及受光透镜(6)与透镜架(11)的紧密结合力,所以能够防止发光透镜(5)、受光透镜(6)与透镜架(11)之间发生滑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096464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267419.5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6F3/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11 , G06F3/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式检测装置及电子设备。一种光学式检测装置,具备:面传感器即发光元件(2)、将从发光元件(2)射出的光束照射到测定对象物(20)的发光透镜部(4a)、对来自测定对象物(20)的反射光进行聚光的光接收透镜部(5a)、对由光接收透镜部(5a)聚光的来自测定对象物(20)的反射光进行检测的光接收元件(3)、以及对来自光接收元件(3)的光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处理部(7)。上述信号处理部(7)基于来自光接收元件(3)的光接收信号,根据光接收元件(3)上的光点位置或光点形状的其中至少一项检测出xy坐标平面上的测定对象物(20)的x坐标或y坐标的其中至少一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32235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710142374.7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1141
Abstract: 提供一种遥控接收机和包括它的电子设备。在一个共同的模封装内至少包括以入射光的形态分别接受遥控信号并进行光电变换的多个受光区域(PD1、PD2、PD3、PD4)。包括:第一信号处理电路(61~64、65、67、69),将这多个受光区域输出的信号相互相加,基于得到的信号将遥控信号解调后输出。包括第二信号处理电路(61~68、70~73),取这多个受光区域输出的信号之间的差分,得到并输出用于表示入射光对于多个受光区域入射的方向的方向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0343997C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02823267.4
申请日:2002-12-10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H01L31/0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1/103 , H01L31/02161
Abstract: 一种光接收装置包括硅衬底1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第一P型扩散层101、以及在所述第一P型扩散层101上的P型半导体层102。在所述P型半导体层102表面部分上,设置两个N型扩散层103和103作为光接收部分,并且设置第二P型扩散层104在所述两个N型扩散层103和103之间。在所述P型半导体层102上,设置由通过热氧化形成的第一氧化硅107以及通过CVD形成的第二氧化硅108组成的抗反射薄膜结构106。所述第一氧化硅107的薄膜厚度设定为大约15nm,因此防止在所述第一氧化硅107与所述P型半导体层102之间的界面上的缺陷。所述第二氧化硅108的薄膜厚度设定为大约100nm,因此当长时间施加电源电压时防止在阴极之间的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991407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064049.9
申请日:2006-10-30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Abstract: 发送器(1)具有出射与有规定重复频率的调制信号同步的光信号的发光元件(4)和向发光元件(4)输出调制信号的调制信号发生器(5)。接收器(2)具有接收由测定对象物(12)反射的光束(11)并转换为电信号的受光元件(6)、接收来自调制信号发生器(5)的信号并以规定的定时向两条路径切换来自受光元件(6)的电信号的开关(7)和分别存储由上述开关(7)转换的两条路径电信号的第一、第二存储部分(8a、8b)。信号处理部分(3)具有对被第一、第二存储部分(8a、8b)存储的电信号进行差动运算的差动运算部分(9)和根据差动运算部分(9)的差动运算结果判定到测定对象物(12)距离的距离判定部分(10)。
-
公开(公告)号:CN103134470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441004.4
申请日:2012-11-07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nventor: 和田秀夫
IPC: G01C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式测距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电子设备。该光学式测距装置具有:发光元件(32)、受光元件(33)、发光透镜(39)、受光透镜(40),在所述受光透镜(40)与所述受光元件(33)之间设有将通过所述受光透镜(40)会聚的光束的光轴方向改变而向所述受光元件(33)引导的第一反射面(43a)及第二反射面(41a),在所述第一反射面(43a)与所述第二反射面(41a)之间存在单一的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853811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210218576.6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PC: G01C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48 , G01C3/08 , G01S7/4813 , G02B1/041 , G02B7/022 , G02B19/0014 , G02B19/0085
Abstract: 一种光学式测距装置。把保持发光透镜(5)和受光透镜(6)的由金属构成的透镜框架(11)保持在由遮光性树脂构成的二次模制件(9)与三次模制件(10)之间。向形成在二次模制件(9)上表面的固定孔(9a)和形成在透镜框架(11)的通孔(11a)填充用于形成三次模制件(10)的遮光性树脂,以形成锚定(10a)。把透镜框架(11)由金属构成,由于即使周围温度变化和自身发热也几乎不热膨胀,所以几乎没有透镜之间距离变化量的差。由于利用锚定(10a)把透镜框架(11)固定在二次模制件(9)与三次模制件(10)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在透镜框架(11)与二次模制件(9)和三次模制件(10)之间产生的由热膨胀系数差引起的滑移。
-
公开(公告)号:CN101132235B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0710142374.7
申请日:2007-08-22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1141
Abstract: 提供一种遥控接收机和包括它的电子设备。在一个共同的模封装内至少包括以入射光的形态分别接受遥控信号并进行光电变换的多个受光区域(PD1、PD2、PD3、PD4)。包括:第一信号处理电路(61~64、65、67、69),将这多个受光区域输出的信号相互相加,基于得到的信号将遥控信号解调后输出。包括第二信号处理电路(61~68、70~73),取这多个受光区域输出的信号之间的差分,得到并输出用于表示入射光对于多个受光区域入射的方向的方向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1435699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174071.8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夏普株式会社
Inventor: 和田秀夫
IPC: G01B1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角度检测装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角度检测装置具备:第一受光透镜、第一受光元件、第二受光透镜和第二受光元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受光透镜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受光元件配置为使通过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中心和所述第一受光透镜顶点的第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中心和所述第二受光透镜顶点的第二直线、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中心和所述第二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中心的第三直线形成为等腰三角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