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12608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480055288.0

    申请日:2014-08-15

    Abstract: 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100)包括:基板(11);第一薄膜晶体管(10A),其由基板(11)支承,具有主要包含结晶硅的第一有源区域(13c);和第二薄膜晶体管(10B),其由基板(11)支承,具有第二有源区域(17c),该第二有源区域(17c)主要包含具有结晶部分的氧化物半导体。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3758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880012745.2

    申请日:2008-02-18

    Inventor: 牧田直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 H01L27/1218 H01L27/1229 H01L27/1281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100)具备薄膜晶体管(123)和薄膜二极管(124),该薄膜晶体管(123)具有包含沟道区域(114)、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112)的半导体层S1、控制沟道区域(114)的导电性的栅极电极(109)以及设置在半导体层和栅极电极(109)之间的栅极绝缘膜(108),该薄膜二极管(124)具有至少包含n型区域(113)和p型区域(117)的半导体层S2。薄膜晶体管(123)的半导体层S1和薄膜二极管(124)的半导体层S2是通过使同一晶质半导体膜晶化形成的晶质半导体层,薄膜晶体管(123)的半导体层S1的结晶状态与薄膜二极管(124)的半导体层S2的结晶状态不同。

    具备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3629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80024475.7

    申请日:2008-06-05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备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116,所述薄膜晶体管116具有沟道形成区域110、包含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113的晶质半导体层120、控制沟道形成区域110的导电性的栅极电极107、设置在半导体层120与栅极电极107之间的栅极绝缘膜106以及分别连接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113的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115,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113中的至少一方区域包含成为施主或者受主的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沟道形成区域110不包含稀有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量大于成为施主或者受主的元素的原子量,至少一方区域在厚度方向上的稀有气体元素浓度从至少一方区域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连续降低。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3758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880012745.2

    申请日:2008-02-18

    Inventor: 牧田直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 H01L27/1218 H01L27/1229 H01L27/1281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100具备薄膜晶体管123和薄膜二极管124,该薄膜晶体管123具有包含沟道区域114、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112的半导体层S1、控制沟道区域114的导电性的栅极电极109以及设置在半导体层和栅极电极109之间的栅极绝缘膜108,该薄膜二极管124具有至少包含n型区域113和p型区域117的半导体层S2。薄膜晶体管123的半导体层S1和薄膜二极管124的半导体层S2是通过使同一晶质半导体膜晶化形成的晶质半导体层,薄膜晶体管123的半导体层S1的结晶状态与薄膜二极管124的半导体层S2的结晶状态不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