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射流引燃式内燃机预混合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067638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811181048.1

    申请日:2018-10-11

    Abstract: 一种燃料射流引燃式内燃机预混合燃烧系统,属于内燃机燃烧领域。本燃烧系统中采用适合压燃的燃料(柴油等高十六烷值燃料)与适合点燃的燃料(汽油等高辛烷值燃料)的混合物作为预喷射燃料,在进气行程或者压缩行程喷射,使其在燃烧室内形成预混合气。采用不能让这两类燃料的混合物着火,但能让适合压燃的燃料着火的有效压缩比,使缸内的预混合气不发生自燃;在压缩上止点附近,将与形成预混合气的混合燃料中的适合压燃燃料相同种类(如含有一种以上适合压燃的燃料的话,可以只将其中一种)的少量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内,压缩着火燃烧,使缸内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缸内预混合气达到自燃条件,发生大范围多点同时自燃,实现预混合气的快速燃烧。

    一种柴油机辅助支进气道

    公开(公告)号:CN10652321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964601.3

    申请日:2016-11-05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辅助支进气道,其属于柴油机进气道结构设计领域。该辅助支进气道的出气口与柴油机进气道在靠近进气门座处相连接,连接处采用光滑过渡。该辅助支进气道可以平行于气缸盖布置、垂直于气缸盖布置、倾斜于气缸盖布置或者平行于传统进气道、与传统进气道成镜像、参考进气道绕进气门座轴线旋转布置。通过增加该辅助支进气道,可以有效的增加柴油机的进气量,提高进入到燃烧室内的气流强度,促进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降低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与污染物排放量,扩展柴油机工作区间,提高柴油机综合性能。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3247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38674.9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属于发动机的气道技术领域。该进气道结构让第一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道通过进气扰流道相连通,且进气扰流道出气口与第一进气道相连接、进气扰流道进气口与第二进气道连接,进气扰流道出气口的圆形通道面积小于进气扰流道进气口的圆形通道面积,进气扰流道呈渐缩状,进气扰流道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相交处均采用圆弧过渡。当气体流经进气扰流道时,受到进气扰流道形状的影响,气体的流动速度增加,与第一进气道内气体混合后,使得通过第一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气体扰动能力增强,同时也调节了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最终的气体流量。使缸内油气混合情况改善,促使燃烧速度增加,燃烧更加充分。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03699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448436.2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属于内燃机可变气门驱动系统领域。它主要包括供油器、循环选择器、模式转换器、两位两通阀、气门驱动器等。本发明设计的循环选择器达到了只需要两个供油器和两个两位两通阀即可实现内燃机驱动模式和制动模式所要求的可变气门事件,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强大的功能;气门关闭过程不受供油器运行阶段的限制,满足了内燃机怠速及中低负荷所要求的气门提前关闭事件,充分降低内燃机实际应用中的油耗和排放;只需交换模式转换器上的三个油口的连通对象即可应用到自然吸气式和涡轮增压式内燃机,机型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系统各部件之间通过油管相连,便于系统在实际车型上的布置。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03699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448436.2

    申请日:2013-09-27

    Abstract: 一种用于6缸内燃机的集约型多功能连续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属于内燃机可变气门驱动系统领域。它主要包括供油器、循环选择器、模式转换器、两位两通阀、气门驱动器等。本发明设计的循环选择器达到了只需要两个供油器和两个两位两通阀即可实现内燃机驱动模式和制动模式所要求的可变气门事件,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强大的功能;气门关闭过程不受供油器运行阶段的限制,满足了内燃机怠速及中低负荷所要求的气门提前关闭事件,充分降低内燃机实际应用中的油耗和排放;只需交换模式转换器上的三个油口的连通对象即可应用到自然吸气式和涡轮增压式内燃机,机型适应性好,应用范围广;系统各部件之间通过油管相连,便于系统在实际车型上的布置。

    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35803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61414.5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碰撞分流燃烧室,其属于发动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领域。这种燃烧室设有碰撞环带,碰撞环带将燃烧室分为内外两部分。碰撞环带的外面部分为燃烧室顶隙部,碰撞环带的里面部分为燃烧室中心部。喷油器喷出的雾状油束喷射到碰撞环带上,一部分油束被反弹进行二次雾化,一部分沿着喷雾碰撞环带分别流向燃烧室顶隙部和燃烧室中心部,实现油气更好的混合。这种燃烧室使燃油与空气的混合速率和空间区域大幅增加,在燃烧室内形成较稀薄的扩散燃烧,从而使碳烟和NOx排放同时降低,有效改善柴油机燃烧,提高经济性。在标定工况下,碰撞分流燃烧室与原机系统相比,经济性提高4%,碳烟排放下降50%,NOx排放下降8%。

    一种柴油机螺旋辅助进气道

    公开(公告)号:CN106523178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610964585.8

    申请日:2016-11-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柴油机螺旋辅助进气道,其属于柴油机进气道结构设计和混合气形成技术领域。为了提高柴油机燃烧室内的油气混合质量,完善柴油的燃烧程度,设计了这种环绕进气道旋转布置的螺旋辅助进气道。新鲜空气通过螺旋辅助进气道汇入进气道后,可以有效的增加柴油机每循环的进气量,提高进入燃烧室内气体的涡流强度。通过这种进气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改善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与排放性能,扩展柴油机的工作区间。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3247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410838674.9

    申请日:2014-12-30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属于发动机的气道技术领域。该进气道结构让第一进气道与第二进气道通过进气扰流道相连通,且进气扰流道出气口与第一进气道相连接、进气扰流道进气口与第二进气道连接,进气扰流道出气口的圆形通道面积小于进气扰流道进气口的圆形通道面积,进气扰流道呈渐缩状,进气扰流道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相交处均采用圆弧过渡。当气体流经进气扰流道时,受到进气扰流道形状的影响,气体的流动速度增加,与第一进气道内气体混合后,使得通过第一进气道进入燃烧室的气体扰动能力增强,同时也调节了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最终的气体流量。使缸内油气混合情况改善,促使燃烧速度增加,燃烧更加充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