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出砂规模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83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00044.3

    申请日:2023-0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出砂规模的预测方法,首先建立了固体颗粒脱落运移模型,随后根据热‑流‑力‑相变耦合模型与固体颗粒脱落运移模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水合物开采出砂模型,最后依据水合物开采出砂模型建立了场地尺度水合物开采出砂数值模拟平台;利用场地尺度水合物开采出砂数值模拟平台,基于现场地质勘探数据建立目标区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藏储层模型,依据计算结果定量分析产砂行为,实现对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出砂规模的定量预测。

    一种跨尺度的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热导率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550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30385.5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尺度的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热导率的计算方法。热导率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的关键参数。目前热导率模型对于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适用性较低,计算误差较大。因此,本发明针对含水合物多孔介质内各相的赋存形态,构建孔隙尺度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建模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传热过程,并利用傅里叶定律推导宏观热导率公式。通过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对比,验证该热导率模型对不同含水合物多孔介质预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孔隙尺度下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64046.4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孔隙尺度下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在储层岩石内的分布特征,通过采集真实油藏的数据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转化成矩阵数据来构建基本的计算域,然后建立不同相流体相应的微观方程,在确定完初始和边界条件后开始向计算域注入CO2以实现CO2‑油‑水三相流体驱替或封存过程的模拟,通过判断是否达到混相条件来实现CO2混相和非混相的驱替或封存行为;达到稳定流动后输出CO2‑油‑水三相流体运移图像和油采收率变化曲线。该方法面向真实油藏的孔隙结构适用于不同油藏温度、压强条件下针对不同密度、粘度的CO2‑油‑水三相流体实现稳定的运移过程。

    一种跨尺度的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热导率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550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430385.5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尺度的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热导率的计算方法。热导率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的关键参数。目前热导率模型对于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适用性较低,计算误差较大。因此,本发明针对含水合物多孔介质内各相的赋存形态,构建孔隙尺度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基于物理模型,建模多孔介质内孔隙尺度传热过程,并利用傅里叶定律推导宏观热导率公式。通过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对比,验证该热导率模型对不同含水合物多孔介质预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一种模拟环流海底管道水合物堵塞的预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2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186298.X

    申请日:2021-02-17

    Abstract: 一种模拟环流海底管道水合物堵塞的预警方法,其属于管道流动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中包括水合物生成、运输和沉积过程及受抑制剂影响对水活性造成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实现了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抑制剂作用下区域性海底输气管道堵塞风险的预测,为现有的区域性海底输气管道流动安全风险预测和评估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方法能不仅能够预测该区域海底管道的整体水平,同时能较精确对不同风险的每段海底管道进行处理,降低海底管道输运风险,对海底输气管道的流动安全的被动监测和处理转为主动预测和应对。该方法可以对海底管路的流动安全进行的判断,具有成本低、覆盖广、效率高的特点,对流动安全问题提供数据和评价,提高海底天然气运输的安全性。

    一种蓄热/蓄冷式双流程半导体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3120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85265.X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一种蓄热/蓄冷式双流程半导体空调装置,属于半导体空调领域。该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单元、换热单元、排风扇和电源控制器。制热/制冷机芯分为结构相同的上下两层,下层第一换热单元的各换热片间构成进风口,上层第一换热单元的各换热片间构成出风口,在出风口处设置排风扇,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经回流槽,从出风口由排风扇排出。该空调装置通过换热单元和蓄温材料吸收半导体制冷单元的冷量或热量,在环境需要制冷时,半导体制冷单元释放的热量被蓄温材料吸收,在环境需要制热时,半导体制冷单元释放的冷量被蓄温材料吸收。半导体制冷单元通过转换直流供电正、负极,实现制冷、制热的切换。回流槽有效增加换热面积和换热时间,提升制冷或制热效率。

    孔隙尺度下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015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664046.4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孔隙尺度下二氧化碳驱油封存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在储层岩石内的分布特征,通过采集真实油藏的数据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并转化成矩阵数据来构建基本的计算域,然后建立不同相流体相应的微观方程,在确定完初始和边界条件后开始向计算域注入CO2以实现CO2‑油‑水三相流体驱替或封存过程的模拟,通过判断是否达到混相条件来实现CO2混相和非混相的驱替或封存行为;达到稳定流动后输出CO2‑油‑水三相流体运移图像和油采收率变化曲线。该方法面向真实油藏的孔隙结构适用于不同油藏温度、压强条件下针对不同密度、粘度的CO2‑油‑水三相流体实现稳定的运移过程。

    一种基于粒径分布的颗粒随机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4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27331.6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粒径分布的颗粒随机生成的方法,能够符合地质结构的粒径分布特性。该方法采用颗粒随机生成方式,避免了常用的球体结构,与真实土体结构非常相似。结合实际的粒径分布,采用分批生成处理不同粒径,随机选择孔隙位置生成颗粒种子,基于种子生成颗粒。本发明通过提出基于粒径分布的颗粒随机生成方法,能够通过模拟仿真的方式还原土壤的多孔介质结构,为地下水渗透及化石能源开采研究提供多孔介质模型。为模拟计算多相多组分流动运移的孔隙结构建模提供技术,有助于推动微观孔隙流动规律研究的发展。

    一种基于自供电数字微流体的液滴能量收集及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48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219896.7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供电数字微流体的液滴能量收集及驱动系统,包括液滴摩擦发电装置及液滴水平驱动装置;液滴摩擦发电装置包括基板、感应电极板及疏水层;感应电极板包括上电极及下电极,上、下电极之间彼此分离;液滴水平驱动装置包括水平基板、驱动电极组件及驱动组件疏水层;驱动电极组件包括左电极及右电极,左、右电极之间彼此分离;液滴摩擦发电装置固定于倾斜支架上且使上电极高于下电极,液滴水平驱动装置置于水平面上,液滴摩擦发电装置的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与液滴水平驱动装置中的左电极、右电极相连。本发明可替代笨重而且耗电的电压源,不仅增加了便携性而且降低能耗,使便携式DMF平台成为可能。并且能够实现液滴的连续输送和合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