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专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3603244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310657390.5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专用夹具。其两个后夹块分别与一个左前夹块和一个右前夹块配对使用,左后夹块、右后夹块、左前夹块以及右前夹块利用其与钢轨轨底截面相吻合的缺口定位,用夹块锁紧螺栓锁紧;柱形壳体的测量单元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夹块和右前夹块上,测量单元的内侧面与钢轨腰部弧度吻合并紧贴钢轨固定。利用左前夹块及右前夹块的上平面实现垂向定位,利用左前夹块及右前夹块的侧边纵向定位,利用测量单元弧形内侧面横向定位,测量单元的外侧和上部用左压爪和右压爪压紧。在左前夹块及由前夹块上分别安装了左挡板及右挡板保护测量单元;在左前夹块及由前夹块下部还可以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一种钢轨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专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3603244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657390.5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无线传感网测量单元专用夹具。其两个后夹块分别与一个左前夹块和一个右前夹块配对使用,左后夹块、右后夹块、左前夹块以及右前夹块利用其与钢轨轨底截面相吻合的缺口定位,用夹块锁紧螺栓锁紧;柱形壳体的测量单元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前夹块和右前夹块上,测量单元的内侧面与钢轨腰部弧度吻合并紧贴钢轨固定。利用左前夹块及右前夹块的上平面实现垂向定位,利用左前夹块及右前夹块的侧边纵向定位,利用测量单元弧形内侧面横向定位,测量单元的外侧和上部用左压爪和右压爪压紧。在左前夹块及由前夹块上分别安装了左挡板及右挡板保护测量单元;在左前夹块及由前夹块下部还可以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本发明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用于钢轨的定位划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9236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99535.4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轨的定位划线装置。该装置包括:纵向定位构件和垂向定位构件;纵向定位构件包括第一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圆柱尺以及指针,第一定位套筒固定在钢轨一侧的第一扣件螺栓上,第二定位套筒固定在钢轨同一侧的第二扣件螺栓上,圆柱尺一端嵌入第一定位套筒,另一端嵌入第二定位套筒,指针可滑移地嵌套在圆柱尺上;垂向定位构件包括固定架和划线模板,固定架和划线模板固定在一起,固定架固定在第一扣件螺栓与第二扣件螺栓之间的钢轨上,固定架的基准面与钢轨轨底接触,划线模板的背面与钢轨轨腰接触,沿钢轨方向,正面开设有间隔均匀的三个划线孔。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在钢轨上进行定位划线的精度。

    用于钢轨的定位划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192362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099535.4

    申请日:2013-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轨的定位划线装置。该装置包括:纵向定位构件和垂向定位构件;纵向定位构件包括第一定位套筒、第二定位套筒、圆柱尺以及指针,第一定位套筒固定在钢轨一侧的第一扣件螺栓上,第二定位套筒固定在钢轨同一侧的第二扣件螺栓上,圆柱尺一端嵌入第一定位套筒,另一端嵌入第二定位套筒,指针可滑移地嵌套在圆柱尺上;垂向定位构件包括固定架和划线模板,固定架和划线模板固定在一起,固定架固定在第一扣件螺栓与第二扣件螺栓之间的钢轨上,固定架的基准面与钢轨轨底接触,划线模板的背面与钢轨轨腰接触,沿钢轨方向,正面开设有间隔均匀的三个划线孔。应用本发明,可以提高在钢轨上进行定位划线的精度。

    一种用于钢轨监测节点的防护盒

    公开(公告)号:CN203623711U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20817441.1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钢轨监测节点的防护盒,属于轨道监测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防护盒包括防护盒外罩、底板、密封圈和底膜,其中,防护盒外罩和底板连接,底板的密封槽中压入密封圈密封,在底板上粘贴底膜;防护盒外罩上有两个接头孔、螺柱台和四块筋板;防护盒外罩采用注塑方法制成;接头孔位于防护盒外罩侧面;筋板位于防护盒外罩腔内;螺柱台位于防护盒外罩内侧壁,螺柱台中有螺柱,用于防护盒外罩和底板的连接固定;底板的正面有密封槽、电路板引脚槽,背面有螺钉孔、测量片接入口和接地槽;底膜采用可压缩防水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多个监测节点的防护,工程实用性强,结构简单,一体性强。

    一种叠层-多齿微型压电直线执行器及其极化与驱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006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19816.4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层‑多齿微型压电直线执行器及其极化与驱动方法,属于微型压电驱动技术领域。该压电直线执行器包括压电叠层结构和驱动齿;其中压电叠层结构由至少2层压电材料片叠堆并连接而成,叠堆方向包括沿压电片的厚度方向,每一层压电材料片在顶面和底面上均设有电极;驱动足设置在压电叠层结构的朝向弯曲振动的振动方向的面上。该压电直线驱动器驱动动子沿正向直线运动的工作模态是第三阶弯振模态,驱动动子沿反向直线运动的工作模态是第四阶弯振模态。本发明具备外形尺寸小、驱动电压低、负载能力强、推重比高的技术效果。

    一种压电厚膜驱动的变形镜片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9273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62333.X

    申请日:2023-09-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电厚膜驱动的变形镜片及制备方法,属于微型压电驱动技术领域。该变形镜片包括上电极、环形压电厚膜层、下电极、基片、固态聚合物和下玻璃层。该变形镜片的制备步骤包括基片制备步骤、电极制备步骤、压电厚膜制备步骤、结构刻蚀步骤和封装步骤,其中压电厚膜制备采用基于电射流喷印原理的压电厚膜制备方法。该变形镜片通过对环形压电厚膜层施加直流电压,使之产生形变,驱动透光层与固态聚合物发生形变产生聚焦,实现焦距改变。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变焦响应快、变焦范围大、无电磁干扰等优点,有利于满足现代光学摄像系统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

    一种平面万向微型压电马达

    公开(公告)号:CN115149841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478296.2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面万向微型压电马达,属于微型压电马达技术领域。该压电马达采用四个相同的微型压电驱动元件在同一平面以正方形的方式对称布置,单个微型压电驱动元件均可实现双向运动,并且微型压电驱动元件能够实现单独控制。通过预压弹片实现微型压电驱动元件和被驱动部件的紧密贴合,利用万向槽与滚珠配合形成万向导引结构,实现平面内各方向的辅助运动。通过协同控制四个微型压电驱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实现旋转、直线或插补运动。本发明满足了安装空间纵向狭小的需求,微型压电驱动元件在压电马达驱动时同时被激发出驱动模态,能够提供大的推力,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输出平稳,显著提高了压电马达的驱动性能以及大行程稳定性。

    一种压电陶瓷-基体一体化驱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1385229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905964.0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型压电驱动器领域,提供了一种压电陶瓷‑基体一体化驱动器包括压电陶瓷、下电极、基体、分区上电极。基体上部分布齿形结构,底部为平面。下电极制备在基体底部。压电陶瓷通过电流体喷印技术直接将压电陶瓷喷印至下电极表面,通过高温共烧技术使基体、下电极和压电陶瓷形成无界面的整体,实现压电陶瓷和基体的一体化体系。分区上电极制备在压电陶瓷表面。本发明避免了传统压电驱动器中压电陶瓷粘接精度受限、工艺复杂等问题以及胶结层的结合强度差、对振动传递有损耗等问题,显著提高了压电陶瓷和基体的结合强度,并提高了驱动器的驱动性能和长期可靠性,实现了微型化、大驱动力的驱动器制造。

    一种电流体喷印沉积成膜厚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4962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209189.5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流体喷印沉积成膜厚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增材精密制造技术领域。该控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规划和匹配目标膜厚所需的目标喷印流量和目标喷印线宽,将喷射模式调节成稳定锥射流模式,喷印头扫掠过一定面积沉积成膜,监测喷印流量值反馈调节确定目标气动压力值,监测喷印线宽值反馈调节确定喷嘴与基板之间的目标电压值。还提供一种膜厚控制装置,视觉识别相机识别喷印线宽值反馈调控电场控制模块,重量传感器或液位传感器识别喷印流量值反馈调控气动控制模块。本发明可以获取喷印流量值与气动气压值、以及电场力与喷印线宽值的关系,实现了对成膜厚度工艺参数的快捷在线调节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