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939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210594.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13/931 , G01S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主机雷达测距报警方法、装置、电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到目标汽车进入倒车模式时,启动目标汽车的雷达;获取雷达的多个雷达探头的电压值,根据各电压值分配不同的雷达探头ID;将自检结果发送给车载仪表,以使车载仪表对自检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分析结果;在分析结果为自检合格时,接收各雷达探头反馈的障碍物距离信息,将障碍物距离信息发送给车载仪表,以使车载仪表根据障碍物距离信息与预设报警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后,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息进行报警,能够降低雷达装置成本,实现无主机雷达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预警准确性,有效保护驾驶员的行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42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1326370.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9 , H01M10/663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预热加热器、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内设有冷却液管路和制冷剂管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具有电池冷却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本公开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电池冷却回路可通过电池冷却板实现电池的冷却,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分开设置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地响应电池的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06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0621330.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室外冷凝器、第二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储液器,并还包括:加热装置、第一电磁阀、温度风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环境光线传感器;车辆启动后,获取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相应于该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确定制冷或采暖模式,并对系统中的各部件进行调度,以执行空调的冷暖功能。本发明可以摒弃四通换向阀的使用,从而有效提升了制热性能,且解决了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进一步还能提升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56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39182.3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热泵空调装置、余热循环装置和冷却交换器。所述冷却交换器通过第一回路与所述热泵空调装置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却交换器通过第二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所述冷却交换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回路运行的制冷剂与所述第二回路运行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对动力电池进行制冷。所述余热循环装置通过第三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使电机逆变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用于对动力电池进行制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和/或所述第三回路的通断。本发明能减少能源浪费,提高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能力,改善电动汽车能源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065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21330.6
申请日:2017-07-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0007 , B60H1/00735 , B60H1/0075 , B60H1/008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室内冷凝器、第一膨胀阀、室外冷凝器、第二膨胀阀、蒸发器以及储液器,并还包括:加热装置、第一电磁阀、温度风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压力传感器以及环境光线传感器;车辆启动后,获取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相应于该系统的控制方法是根据室内、室外温度信号、环境光照强度信号以及温度设定值,确定制冷或采暖模式,并对系统中的各部件进行调度,以执行空调的冷暖功能。本发明可以摒弃四通换向阀的使用,从而有效提升了制热性能,且解决了系统可靠性差的问题,进一步还能提升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7939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210594.8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13/931 , G01S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主机雷达测距报警方法、装置、电路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在检测到目标汽车进入倒车模式时,启动目标汽车的雷达;获取雷达的多个雷达探头的电压值,根据各电压值分配不同的雷达探头ID;将自检结果发送给车载仪表,以使车载仪表对自检结果进行分析,并反馈分析结果;在分析结果为自检合格时,接收各雷达探头反馈的障碍物距离信息,将障碍物距离信息发送给车载仪表,以使车载仪表根据障碍物距离信息与预设报警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后,判断是否生成报警信息进行报警,能够降低雷达装置成本,实现无主机雷达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预警准确性,有效保护驾驶员的行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26370.9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9 , H01M10/663 , B60L5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池冷却板、电池冷却器、预热加热器、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内设有冷却液管路和制冷剂管路;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具有电池冷却回路、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本公开的电动汽车电池冷却系统的电池冷却回路可通过电池冷却板实现电池的冷却,空调制冷回路和电池冷却器冷却回路分开设置有利于更加及时有效地响应电池的冷却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48413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49722.7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杜士云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温度风门、采暖回路、制冷回路、除湿回路及空调控制器;其中,压缩机上设置有补气孔;采暖回路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与压缩机相连;空调控制器用于控制压缩机以及温度风门的运行;空调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采暖回路、制冷回路及除湿回路的导通或关闭。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汽车空调系统,保证了热泵的正常工作,提升了制冷效率,同时解决了低温采暖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15825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40663.9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级压缩的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现有汽车空调系统中使用双级压缩机,通过控制器获取环境传感器信号,改变该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车外阳光负荷过大时,使汽车空调系统处于第二状态,提高制冷效率;外界环境为正常状态时,使汽车空调系统处于第一状态,可节省能源。该汽车空调系统,通过利用控制器获取环境传感器的信号,改变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制冷效率和驾乘的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1184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338744.2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3 , H01M10/6567 , H01M10/667 , B60H1/00 , B60L1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冷却液循环装置和余热循环装置。所述冷却液循环装置通过第一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冷,以使所述动力电池的温度降低。所述余热循环装置通过第二回路与动力电池进行热交换,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制热,以使电机逆变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用于对动力电池的温度升高。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回路或所述第二回路的通断。本发明提高动力电池的散热效率,减少动力电池加热升温时能源浪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