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6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84100.8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D19/02 , E01D21/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桥梁下部结构快速化建造系统及施工方法,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包括预制盖梁和预制管桩,所述预制盖梁中设有盖梁开孔,所述预制管桩采用桩柱一体设计,预制管桩桩内设有管桩开孔,管桩开孔的孔洞与预制盖梁的盖梁开孔的孔洞对接,将竖向钢筋和螺旋箍筋组成的钢筋笼放置于管桩开孔的孔洞内并穿过盖梁开孔的孔洞,浇筑内浇混凝土进行连接。利用混凝土浇筑形成一体,施工较为便捷,对施工精度和灌浆质量要求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216410473U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23110858.8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梁负弯矩测量设备,包括加压组件、组合梁、测量组件、固定支座、中部支撑组件;所述加压组件位于所述组合梁上方,且所述加压组件与所述组合梁连接,所述测量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测量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组合梁两端底部,所述固定支座与所述测量组件底部连接,所述中部支撑组件一端支撑于所述组合梁中部,且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另一端与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均匀作用力于所述组合梁上,且能够对所述组合梁上的力进行实时检测;可以准确测量出所述组合梁两端部的位移变化量,且能够对所述组合梁进行支撑;可以防止所述测量组件在工作时发生偏移或侧翻,大大加强了设备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6194131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500379.0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公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
IPC: E01D22/00 , E01D19/12 , E01D2/04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连续箱梁错墩拼宽系统,包括拼宽部分现浇箱梁与旧桥现浇箱梁,所述拼宽部分现浇箱梁与旧桥现浇箱梁相互独立,通过弹性橡胶连续体固定器进行连接,中间预留接缝。利用橡胶连续体承担接缝处由各项活载产生的内力,适应新老桥之间相对挠度差,解决横向拼接小体量混凝土浇筑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在不拆除老桥的前提下实现了高速公路桥梁的拓宽改造,避免了工程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大量节约了工程造价,产生出巨大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05100.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应力安全度均匀性的连续梁桥配束优化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首先拟定连续梁桥结构尺寸和预应力钢束立面样式,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若干代表性截面;按施工阶段顺序依次计算并提取张拉单位钢束对代表性截面产生的应力值,构建应力影响矩阵;按规范计算并提取无预应力结构施工和运营阶段代表性截面最不利应力值,构建初始应力向量;利用叠加原理计算施工和运营阶段结构应力,以运营阶段应力安全度最均匀为目标构建数学优化模型,整理设计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方程;然后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使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应力安全度最均匀的钢束配置,提高了桥梁结构受力合理性和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78185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75214.6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梁斜向阻尼约束系统,由一组斜向设置的阻尼器组成,阻尼器一端连接于斜拉桥的主梁,另一端连接于斜拉桥的索塔,该组阻尼器在索塔两侧对称设置,且沿斜拉桥纵向轴线对称布置;斜向设置的阻尼器以水平面为基准,阻尼器设置轴线与主梁的纵轴线存在一个夹角,对主梁同时提供纵桥向和横桥向阻尼约束。本发明整合“减振抗震、减振抗风、双向控制、有限限位”四项技术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斜拉桥主梁阻尼约束系统,填补了桥梁阻尼减振技术的一项空白,提出了桥梁阻尼减振技术新标准;桥梁振动得到全面控制,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得到保证;结构得到简化,可到达、可检测、可维修、可更换的条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975564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77671.4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菱形截面分肢单柱式索塔,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上塔柱、分肢中塔柱、分肢下塔柱、下横梁以及塔底梁,上塔柱的顶面为菱形,上塔柱的截面为带倒角的菱形,且截面尺寸连续变化,所述上塔柱共形成八个外侧面,八个外侧面固定斜度,所述分肢中塔柱、分肢下塔柱均为中空结构,下横梁设置在对应桥面主梁的位置,塔底梁设置在船撞范围内。结构具有“抗撞、抗风、抗震”等综合优势;上塔柱独特的弓形塔壁表现出拱式结构的工作特征,根本改变了索塔的受力方式,极大提高了塔柱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分肢中、下塔柱进一步提高了单柱式索塔的通透感,同时创造了桥梁养护、应急、拓宽的结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17818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575214.6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D19/16
Abstract: 一种斜拉桥主梁斜向阻尼约束系统,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由一组斜向设置的阻尼器组成,阻尼器一端连接于斜拉桥的主梁,另一端连接于斜拉桥的索塔,该组阻尼器在索塔两侧对称设置,且沿斜拉桥纵向轴线对称布置;斜向设置的阻尼器以水平面为基准,阻尼器设置轴线与主梁的纵轴线存在一个夹角,对主梁同时提供纵桥向和横桥向阻尼约束。本发明整合“减振抗震、减振抗风、双向控制、有限限位”四项技术为一体,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斜拉桥主梁阻尼约束系统,填补了桥梁阻尼减振技术的一项空白,提出了桥梁阻尼减振技术新标准;桥梁振动得到全面控制,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得到保证;结构得到简化,可到达、可检测、可维修、可更换的条件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4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4302.X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板件离散的箱形截面桥梁统一承载力预测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将箱形截面离散为由不同板件组成,从而将截面层次的承载力破坏问题转换至组成截面的任意板件层次的承载力破坏问题,将原本在截面内力层次的耦合承载力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在板件应力层次的耦合承载力问题,进一步地将板件分层并提出层间受力平衡方程,将板件承载力破坏问题再次转化为组成板件的上、下薄膜层承载力破坏问题,并提出了上、下薄膜层在复杂外荷载作用下的三种可能的破坏模式及其对应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最后将逐步破坏加载方法应用于截面破坏状态的确定,得到箱形截面的极限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4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505100.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应力安全度均匀性的连续梁桥配束优化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首先拟定连续梁桥结构尺寸和预应力钢束立面样式,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若干代表性截面;按施工阶段顺序依次计算并提取张拉单位钢束对代表性截面产生的应力值,构建应力影响矩阵;按规范计算并提取无预应力结构施工和运营阶段代表性截面最不利应力值,构建初始应力向量;利用叠加原理计算施工和运营阶段结构应力,以运营阶段应力安全度最均匀为目标构建数学优化模型,整理设计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方程;然后利用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使结构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应力安全度最均匀的钢束配置,提高了桥梁结构受力合理性和设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012225U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20703906.X
申请日:2015-09-10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叠置回转拉索,由上、下两层回转式拉索组成,设置于斜拉桥的单柱式索塔上,所述上、下两层回转式拉索在单柱式索塔内联合设置,形成整体四根一组的拉索。本实用新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四索面拉索结构型式,扩展了回转式拉索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推动了回转式拉索这一原创性技术的发展。拉索及索塔结构型式简化,安全、耐久性提高,材料用量减少,应用效果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