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791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953282.5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外套筒、内套筒、第一内芯杆以及第二内芯杆,所述的内套筒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外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内芯杆和所述的第二内芯杆分别通过螺纹匹配插入内套筒相应的端部,第一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与第二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内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内套筒和内芯杆螺纹旋向设置,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转动,同时内套筒在外套筒内也形成转动,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外套筒的设置保护了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也避免对外界建筑结构的破坏。

    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791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1810953282.5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减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外套筒、内套筒、第一内芯杆以及第二内芯杆,所述的内套筒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外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内芯杆和所述的第二内芯杆分别通过螺纹匹配插入内套筒相应的端部,第一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与第二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内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内套筒和内芯杆螺纹旋向设置,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转动,同时内套筒在外套筒内也形成转动,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外套筒的设置保护了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也避免对外界建筑结构的破坏。

    一种建筑物天棚网架节点构件

    公开(公告)号:CN208815742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21347917.9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物天棚网架构件属于建筑领域,其圆钢管的两端口处均设有封口密封板,封口密封板上均设有两组径向对称的螺口,圆钢管的两端均套装着圆形套帽,圆形套帽外部固定有圆弧形耳板,圆弧形耳板上设有弧形连接孔,圆弧形耳板两侧的圆形套帽端头上均设有与螺口配合使用的通孔,圆形套帽通过螺杆穿过通孔后与螺口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物天棚网架节点构件,具有重量轻,工厂化化预制生产,现场无焊接拼装,以满足建筑和结构的建造需要。圆钢管和圆形套帽在工厂内计算机控制焊接组装成一个构件,再运到现场螺栓固定拼装,现场施工所需人员少,施工效率高,节约了高空作业时间。

    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815703U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821348498.0

    申请日:2018-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减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螺旋式耗能减震约束支撑装置,包括外套筒、内套筒、第一内芯杆以及第二内芯杆,所述的内套筒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外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内芯杆和所述的第二内芯杆分别通过螺纹匹配插入内套筒相应的端部,第一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与第二内芯杆和内套筒形成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内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内套筒和内芯杆螺纹旋向设置,第一内芯杆和第二内芯杆在内套筒转动,同时内套筒在外套筒内也形成转动,从而消耗地震能量,外套筒的设置保护了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转,同时也避免对外界建筑结构的破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超局部模型的关节模组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385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761836.2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局部模型的关节模组协同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高度依赖于关节模组的诸多参数才能完成对关节模组的高性能控制,无法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控制性能下降问题,且关节模组控制的鲁棒性较差的缺陷。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关节模组运行数据的获取;建立关节模组的动力学方程;关节模组超局部模型的建立;设计协同控制器;关节模组协同控制的实现。本发明基于关节模组超局部模型进行协同控制器设计,具有不依赖于系统模型的特性,能够有效应对关节模组中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控制性能下降及鲁棒性欠佳的问题。

    一种光伏直接耦合制氢系统的电解槽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33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2882.4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直接耦合制氢系统的电解槽结构参数优化方法,以满足制氢工程需求和实现光伏最优消纳,包括:1建立光伏直接耦合制氢系统模型;2分析光伏阵列、碱性电解槽和系统的运行特性;3在固定光伏阵列结构的前提下,考虑到系统产氢速率和运行功率随辐照度变化,采用多个典型场景辐照度数据,将系统产氢量和能量传递损失设置为多目标函数,利用加权求和方法处理该多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从而得到能量传递效率、产氢量综合最优的电解槽串并联结构参数,并得出电解小室数目优化组合方案。本发明能增大产氢量,减小能量传递损失,并能保证光伏直接耦合制氢系统高效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