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52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40914.1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类型清洁能源监控分析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对待评估能源进行评估的评估请求,所述待评估能源包括直接供电清洁能源和间接供电清洁能源;响应于所述评估请求,建立所述待评估能源对应的预调度任务;根据所述待评估能源的类型,确定所述预调度任务对应的规则;根据所述预调度任务对应的规则生成目标调度方案,并执行所述目标调度方案,使得最终选取的目标调度方案能够充分考虑待评估能源的类型以及该类型对应的调度任务规则,在保障供电需求的情况下,兼顾供电清洁能源类型的差异,提高供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16836.4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锚杆及其非接触式检测装备与方法,包括锚杆主体、应激组件和检测组件,锚杆主体的自由段套接有自由段测力组件中的柔性套,锚杆主体上分别套接有锚固界面堵环和锚固界面定位元件,本发明,通过应激组件来发送相应数据,可以进行非接触检测,即使锚杆全部被混凝土喷射覆盖后仍可以进行非接触检测,提高了检测方法的实用性;检测过程中通过转动电机带动中轴转动,进而带动中轴上的辐轴在圆环滑轨上滑动,同时滑移气缸带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沿着辐轴往复运动,使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在圆环滑轨平面内沿着螺旋线轨迹进行扫描,获取锚杆上各应激组件的信号,并实现应激组件的空间位置定位,从而达到锚杆非接触式检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91307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692372.4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数字孪生的隧道交通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数字孪生模块,被配置为:根据隧道物理实体生成与隧道场景结构对应的虚拟场景;感知监测模块,包括布置在隧道实体中的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获取隧道中运行车辆的车速与车辆信息,以及隧道内的事件信息;数据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基于感知监测模块获取的数据得到隧道内车辆的平均车速、车辆密度、交通饱和度、交通流数据、车辆轨迹、车辆行为和交通事件形成交通状况监测数据,并将其发送到数字孪生模块中展示;预警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利用得到的交通状况监测数据并基于隶属度函数确定隧道交通状况等级,发出对应等级的预警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685935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542019.8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评估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测量的同一目标的轨迹数据,构成待评估的轨迹数据集;基于轨迹数据集,确定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运行状态多个评估指标所对应的评估指标值;基于评估指标等级隶属函数,计算每一评估指标值的隶属度,构建模糊评判矩阵;基于模糊评判矩阵和多个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待评估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的综合隶属度,以综合隶属度最大值所对应的评估等级作为最终的评估等级。本发明通过获取待评估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测量同一目标的轨迹数据,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估法,客观评估待评估路侧毫米波雷达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更准确的状态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8199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593406.4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济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隧道机电控制系统,涉及隧道机电控制领域。包括数字孪生系统、数据感知模块和终端设备模块,数据感知模块用于采集原始数据信息;计算单元用于获取原始数据信息,基于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发送至数据库的计算结果数据集和终端设备模块;终端设备模块用于接收计算结果,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信息模型单元用于预存储信息模型;数据映射单元用于获取信息模型单元中的信息模型,并分别从原始数据集、计算结果数据集中获取数据,将获取的数据与对应的信息模型进行挂接,生成数字孪生模型。本发明实现了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数据分析的可视化,通过不同终端设备的数据间协同实现隧道机电设备的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49381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18770.5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IPC: G06F16/2458 , G06Q30/018 , G06Q50/26 , G06F17/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公路各属性阶段资源消耗量计算碳减排量的方法及装置,聚焦于碳减排场景下各属性阶段资源消耗的特点,分析相应的碳减排机理,并确定合理的基准线、形成基准线排放量核算模型,有效提高了基准线排放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公路碳减排量计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挖掘碳资产开发潜力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以及为在后的公路碳资产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9377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41689.3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高速公路电网能源监测系统,通过将高速公路电网系统划分为服务设备、应用场所两个主要维度,监测两个主要维度数据影响因子,进行公路电网系统异常判断,通过采集高速公路电网中服务设备以及应用场所整体能源的历史数据信息,记录相关历史异常信息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历史重要度区别标记,确定高速公路电网中服务设备、应用场所整体能源相关数据的影响因子,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结合本发明所用方法,以解决对于高速公路电网系统中的电能分配、操作控制、日常维护以及异常监控缺少智能化和精确化的监控及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52086.1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4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固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上绿化区域固碳总量计算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到高速公路建设期绿化工程量清单再结合通过无人机采集的高速公路上植被图谱,在单位尺度上计识别和计算出植被(例如乔木和灌木树种)的叶面积指数,以用于确定植物的覆盖面积;基于不同植被单位叶面积日净固碳量,计算出不同种类植被的年平均固碳量;以满足在分析与评估不同种类植物的固碳能力的基础上,以获取到高速公路常见绿化植被类型的碳汇能力差异,为实现综合考虑碳汇水平、自然景观以及养护成本而优化选择高速公路植被类型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05844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68023.0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集装箱充换电站,涉及充换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吊装箱体、下充电箱体、外防护架和内电池输送带,所述吊装箱体底部和下充电箱体顶部贴合,下充电箱体外部两侧均转动有外防护架,下充电箱体内部两侧均设置有内电池输送带,下充电箱体顶部间隔设置有内横杆,内横杆上部垂直滑动有中插块,中插块底部固定有下支撑弹簧,内横杆在中插块的两侧通过转动有环形的中同步带,内横杆在中同步带的外侧垂直滑动有侧插块。下支撑弹簧支撑中插块凸出提升高度,更高的中插块位置更加明显,降低位置对齐难度,解决了下方集装箱顶部卡块的高度设置较低不容易观察位置,增加吊装对齐难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4106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39298.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公路碳排放监测评估系统,确定监测区域,选取车辆监测区域及设备监测区域;构建地理围栏,构建车辆监测区域地理围栏及设备监测区域地理围栏;评估监测区域车辆碳排放值,评估监测区域设备碳排放值,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于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精细化管控监测以及对于车辆碳排放值监测精度提高和自定义区域以及特殊边界区域的碳排放监测评估方法提供了较优解决方法,可以灵活的设置监测区域,具有积极的意义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