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拓扑识别的电表聚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9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0906215.5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拓扑识别的电表聚类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目标台区配变低压母线和所有电表N天的电压时序数据;然后,基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筛选出M组数据;接着,对每组数据,根据同类电表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应大于等于相关性阈值系数,异类电表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应小于相关性阈值系数原则对电表进行初次聚类;进而,基于电表间相关系数大小,将初次聚类结果中的单表、双表分类进一步与其它电表类别合并;最后,对M个电表聚类结果取并集得到最终电表聚类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依靠数据分析对低压台区电表进行聚类,有利于减少后续低压台区拓扑识别需要的数据,提高拓扑识别准确率。

    一种基于电压关联特性的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729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0550359.1

    申请日:2020-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压关联特性的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待识别用户以及他们所在低压台区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接着,计算用户间的电压时序曲线相关性系数,将用户与其电压时序曲线相关性数值最大的用户归为一类,形成用户类别集合;然后,在用户分类基础上,根据用户与低压台区低压侧三相母线电压关联特性确定初始相户关系;最后,根据用户间的电压关联特性校核初始相户关系,得到最终的相户关系识别结果。本发明提供的识别方案仅利用电压数据,可以解决用户数据不完整时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问题,且无需增加采集终端,具有成本低、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拓扑识别的电表聚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298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010906215.5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拓扑识别的电表聚类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目标台区配变低压母线和所有电表N天的电压时序数据;然后,基于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筛选出M组数据;接着,对每组数据,根据同类电表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应大于等于相关性阈值系数,异类电表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应小于相关性阈值系数原则对电表进行初次聚类;进而,基于电表间相关系数大小,将初次聚类结果中的单表、双表分类进一步与其它电表类别合并;最后,对M个电表聚类结果取并集得到最终电表聚类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依靠数据分析对低压台区电表进行聚类,有利于减少后续低压台区拓扑识别需要的数据,提高拓扑识别准确率。

    一种基于电压关联特性的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1729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50359.1

    申请日:2020-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压关联特性的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方法。其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待识别用户以及他们所在低压台区低压侧三相母线的电压时序数据;接着,计算用户间的电压时序曲线相关性系数,将用户与其电压时序曲线相关性数值最大的用户归为一类,形成用户类别集合;然后,在用户分类基础上,根据用户与低压台区低压侧三相母线电压关联特性确定初始相户关系;最后,根据用户间的电压关联特性校核初始相户关系,得到最终的相户关系识别结果。本发明提供的识别方案仅利用电压数据,可以解决用户数据不完整时低压台区相户关系识别问题,且无需增加采集终端,具有成本低、工程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基于电动汽车负荷最小峰值模型的微网负荷削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090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245856.8

    申请日:2019-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电动汽车负荷最小峰值模型的微网负荷削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以电动汽车充电总负荷峰值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数学模型;其次,获取电动汽车当前充电状态,进一步地,通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求解微网孤岛运行时电动汽车负荷最小峰值模型;最后,根据求解结果并计及微网可靠性判断是否进行负荷调控或直接切负荷。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充电总负荷峰值最小化的微网负荷削减控制方法,通过对电动汽车进行集群控制,协同微网中的分布式能源以及电气储能装置出力,能够减少微网冗余配置,降低微网投资和运行成本,减少负荷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提高微网供电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