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保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8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23315.9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管线保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方法,其中的管线保护结构包括多条MJS加固体以及两个挡土加强模组;多条所述MJS加固体匀布置且相互咬合,位于基坑位置的管线对应处;与基坑止水帷幕对应的所述MJS加固体与所述止水帷幕相互咬合,以形成封闭式止水帷幕;两个所述挡土加强模组分别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挡土加强模组均包括两组加强围护桩以及挡板,两组所述加强围护桩分别设置在管线端部的两侧,所述挡板连接在两组加强围护桩之间;所述挡板的竖向上端与基坑上的冠梁连接,所述挡板的竖向下端延伸至基坑底部,以形成基坑开挖时的挡土作用。本发明安全可靠,可有效控制管线变形。

    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3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5913.7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式防淹门、防淹门避让槽和撑板,地铁区间隧道的区间疏散平台和地铁站台的站台板之间形成防淹门避让槽,升降式防淹门处于防淹门避让槽的正上方,升降式防淹门落下时插入防淹门避让槽。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在满足水灾工况时,升降式防淹门能顺利下降关闭实现挡水的功能的前提下,当升降式防淹门未落下,且需要通过疏散平台疏散乘客时,使区间内人员可以快速顺地疏散至站台板,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确保疏散过程安全高效,有效避免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地铁换乘站及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6891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49363.X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及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地铁换乘站设置于两条地铁线路的平行贴近处,两条地铁线路分别为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地铁换乘站包括:站台层,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线路的两组轨道经过第一站台,第二线路的两组轨道经过第二站台;站厅层,站厅层设有站厅,第一站台通过第一换乘通道连通站厅,第二站台通过第二换乘通道连通站厅。本发明能使两线车站在站厅层相互连通,实现快速换乘;并且换乘空间较大,较好地避免拥挤。

    与市政隧道合建的T型换乘地铁站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99957.5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一种与市政隧道合建的T型换乘地铁站,可供至少两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T型换乘地铁站具有站厅层以及与第一地铁线路对应的第一地铁线路站台层。位于最上层的地铁线路的上层设置市政隧道,市政隧道的底板与站厅层的底板之间形成用于通行的共用站厅,站厅层通过共用站厅形成连通式站厅。本发明主要是对T型地铁换乘车站与市政隧道合建模式的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较少压低T型换乘地铁站埋深的前提下,连通站厅层,从而使得站厅层形成连通式站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政隧道贯穿换乘车站,将其站厅层分割,而存在的乘客使用及运营管理不便的问题,本发明使用较低的成本解决了分离式站厅带来的弊端问题。

    一种地铁内疏散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3908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011315235.1

    申请日:2020-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内疏散结构,地铁内设置有隧道和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有站台板,相邻的两个地铁车站之间的位置为地铁区间,地铁内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结构,区间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平台,区间疏散平台沿地铁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地铁隧道的侧壁连接;区间疏散平台延伸至与站台板相连接,通过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相连接解决了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不连续的问题,并且即使在车站端头设有地铁区间隔断门,仍然可使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连通使,同时能够使区间内人员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疏散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