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0279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755124.6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基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该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具体包括:隔断桩、若干MJS桩、及冻结帷幕;若干MJS桩分别咬合形成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分别设置在隔断桩的左右两侧并排设置,隔断桩与第一排桩相互咬合设置,第三排桩设置在隔断桩的上下两端,第三排桩与隔断桩、第一排桩、及第二排桩相互咬合垂直设置;MJS桩内打设冻结孔,冻结孔通过冻结MJS桩形成冻结帷幕,冻结帷幕封堵基坑底部及侧边漏水的通道。本发明具有完全封闭截断江中及江底河床水土再次涌入基坑范围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0071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010842301.4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型换乘车站柱网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柱网的逻辑骨架;S2.设置切角辅助线;S3.构建凸形联动柱网;S4.构建跳柱法;S5.根据客流量确定柱网层数并沿柱网的外沿构建车站轮廓。本发明通过在设计时将柱网对换流区进行避让设柱,避免柱体对换流区造成影响,同时通过构件凸形联动柱网,避免了柱距过窄、通道对柱、锐角设柱等不利情况,采用此方法设计的换乘车站柱网,满足工艺要求,乘降流线顺畅、建筑空间舒适、结构受力合理、工程经济合理,且避免了重复修改的过程,达到了设计高效的目。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23315.9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管线保护结构及基坑施工方法,其中的管线保护结构包括多条MJS加固体以及两个挡土加强模组;多条所述MJS加固体匀布置且相互咬合,位于基坑位置的管线对应处;与基坑止水帷幕对应的所述MJS加固体与所述止水帷幕相互咬合,以形成封闭式止水帷幕;两个所述挡土加强模组分别设置在管线长度方向的两端;每个所述挡土加强模组均包括两组加强围护桩以及挡板,两组所述加强围护桩分别设置在管线端部的两侧,所述挡板连接在两组加强围护桩之间;所述挡板的竖向上端与基坑上的冠梁连接,所述挡板的竖向下端延伸至基坑底部,以形成基坑开挖时的挡土作用。本发明安全可靠,可有效控制管线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013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5913.7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式防淹门、防淹门避让槽和撑板,地铁区间隧道的区间疏散平台和地铁站台的站台板之间形成防淹门避让槽,升降式防淹门处于防淹门避让槽的正上方,升降式防淹门落下时插入防淹门避让槽。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在满足水灾工况时,升降式防淹门能顺利下降关闭实现挡水的功能的前提下,当升降式防淹门未落下,且需要通过疏散平台疏散乘客时,使区间内人员可以快速顺地疏散至站台板,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确保疏散过程安全高效,有效避免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668915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49363.X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H3/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换乘站及地铁换乘站的建造方法,地铁换乘站设置于两条地铁线路的平行贴近处,两条地铁线路分别为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地铁换乘站包括:站台层,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第一线路的两组轨道经过第一站台,第二线路的两组轨道经过第二站台;站厅层,站厅层设有站厅,第一站台通过第一换乘通道连通站厅,第二站台通过第二换乘通道连通站厅。本发明能使两线车站在站厅层相互连通,实现快速换乘;并且换乘空间较大,较好地避免拥挤。
-
公开(公告)号:CN11304743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92157.6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4B1/30 , E04B1/58 , E02D29/05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梁柱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钢管柱、框架梁和型钢;所述钢管柱竖向设置,所述框架梁横向设置,所述框架梁围绕所述钢管柱;在所述钢管柱与所述框架梁的节点连接处通过设置所述型钢实现连接。本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梁柱节点结构中上翼缘板的端部局部下沉以形成局部下沉上翼缘板,将梁上皮第二排纵向钢筋焊接在局部下沉上翼缘板上,解决梁上皮第二排纵向钢筋现场焊接问题,不至于局部钢筋过密,方便现场焊接和混凝土浇筑,保证了框架梁内力的有效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12253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99957.5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一种与市政隧道合建的T型换乘地铁站,可供至少两条地铁线路进行换乘,T型换乘地铁站具有站厅层以及与第一地铁线路对应的第一地铁线路站台层。位于最上层的地铁线路的上层设置市政隧道,市政隧道的底板与站厅层的底板之间形成用于通行的共用站厅,站厅层通过共用站厅形成连通式站厅。本发明主要是对T型地铁换乘车站与市政隧道合建模式的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较少压低T型换乘地铁站埋深的前提下,连通站厅层,从而使得站厅层形成连通式站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政隧道贯穿换乘车站,将其站厅层分割,而存在的乘客使用及运营管理不便的问题,本发明使用较低的成本解决了分离式站厅带来的弊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3908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011315235.1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内疏散结构,地铁内设置有隧道和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具有站台板,相邻的两个地铁车站之间的位置为地铁区间,地铁内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结构,区间疏散结构包括:区间疏散平台,区间疏散平台沿地铁隧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地铁隧道的侧壁连接;区间疏散平台延伸至与站台板相连接,通过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相连接解决了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不连续的问题,并且即使在车站端头设有地铁区间隔断门,仍然可使区间疏散平台与站台板连通使,同时能够使区间内人员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提高疏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04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4545.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轨道交通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 F24F1/0018 , F24F1/0043 , F24F1/6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调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机房无冷却塔地铁车站空调系统,安装在地铁车站,包括:天幕式室外散热模块、整装式压缩机模块以及室内供冷模块。本发明将天幕式室外散热模块以及室内供冷模块分别设置,且跟整装式压缩机模块进行冷媒管线连接,通过整装式压缩机模块进行冷媒循环动力,即可实现对地铁车站内的供冷,该方式相较于传统通过水冷机组进行对地铁车站内外进行热交换的供冷模式,由于用于散热的天幕式室外散热模块以及用于供冷的室内供冷模块均独立设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对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同时相较于传统供冷的模式,该方案通过冷媒管线进行热量传导,管路的布局也更加灵活,而且具有更好的传导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5245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826023.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河地下结构的分期施工方法,首先沿河道一侧驳岸施作一期围堰,排除一期围堰内的积水并填土,随后施作基坑围护结构并施作一期地下主体结构,待一期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则拆除一期围堰并沿一期地下主体结构的延伸方向继续施作二期围堰,排除二期围堰内的积水并填土,继续施作二期地下主体结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各期地下主体结构连接为一体,凿除相邻两期地下主体结构之间的围护结构并浇筑混凝土使得整个地下主体结构连接为一体。本发明通过分期施工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时的过水面积,确保了过水地下结构的施工安全及竣工后主体结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