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以及结合防护型声屏障

    公开(公告)号:CN11046875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62806.4

    申请日:2019-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防护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轨道交通洞口过渡段结合防护型声屏障的结构如下:包括有骨架以及辅助配件,骨架包括有门型框架以及檩条,檩条与门型框架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骨架,辅助配件包括有防护网以及声屏障。本发明采用了封闭式结构设计,在骨架上设置了具有吸声隔声功能的声屏障,其满足了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降噪需求。骨架的顶部镂空部分设置防护网组成封闭结构加强了洞口段安全防护。因防护网采用网状结构,其具有较高的通透性,由此构成封闭式防护型声屏障不用另外设置通风排烟装置、采光装置,就可以满足列车出入洞口段的防护需求以及车辆行驶要求。

    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130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5913.7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该系统包括升降式防淹门、防淹门避让槽和撑板,地铁区间隧道的区间疏散平台和地铁站台的站台板之间形成防淹门避让槽,升降式防淹门处于防淹门避让槽的正上方,升降式防淹门落下时插入防淹门避让槽。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铁隧道中升降式防淹门系统,在满足水灾工况时,升降式防淹门能顺利下降关闭实现挡水的功能的前提下,当升降式防淹门未落下,且需要通过疏散平台疏散乘客时,使区间内人员可以快速顺地疏散至站台板,避免两次上下楼梯进行疏散,减小了人员上下楼梯过程中的风险,确保疏散过程安全高效,有效避免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一种隧道泄压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88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16221.4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泄压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隧道两端洞口处的洞口缓冲段和在风井处设置的风井缓冲段;每一所述洞口缓冲段的截面面积沿由洞口到洞内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洞口缓冲段的最小截面面积等于所述隧道的标准截面面积;所述风井缓冲段呈纺锤形,所述风井缓冲段的两端与所述隧道相连通,纺锤形的所述风井的最小截面面积等于所述隧道的标准截面面积;所述风井与所述风井缓冲段的中部相连通。本发明的隧道泄压结构,其能够有效降低由于列出行驶过程中引起的压力变化,避免乘客或司机感觉不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