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抗扰流装置及水下作业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728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77601.8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抗扰流装置及水下作业方法、装置,水下抗扰流装置包括:作业机器人模块;辅助机器人模块,辅助机器人模块与作业机器人模块连接;多普勒测速模块,多普勒测速模块与辅助机器人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水流速度;阻流模块,阻流模块与辅助机器人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水流速度,进行水下抗扰流处理。阻流模块包括:螺旋桨,螺旋桨用于拨动水流;电机组件,电机组件与螺旋桨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桨进行旋转;挡圈,挡圈与电机组件连接,用于阻挡水流;支撑杆,支撑杆与挡圈连接;支架,支架与支撑杆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水下抗扰流装置,提高了作业精准度和续航时间,降低了能耗。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水下工程技术领域。

    一种超声检测探头搭载平台及包括其的水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92841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7823.2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检测探头搭载平台及包括其的水下机器人,超声检测探头搭载平台包括固定底座,其呈弧形并套设于水下机器人的外侧面,固定底座向外延伸有支撑架;超声检测组件,其包括挡板、弹性件和超声探头,挡板安装于支撑架的端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挡板和超声探头,弹性件驱使超声探头向外移动。本超声检测探头搭载平台通过在超声探头上设置弹性件,当水下机器人移动并使超声探头与待检测的水下结构接触时,弹性件能够被压缩和弯曲以适应具有曲面或其他不规则表面的待检测水下结构,弹性件的弹性力也会驱使超声探头保持与待检测水下结构的接触,完成持续性的接触式检测。

    一种多功能接触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15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34243.5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接触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属于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探头、光耦合元件、测力弹簧、限位板;探头,用于感知外部接触物体的压力;光耦合元件,用于产生基电极电流;测力弹簧,用于限制限位板的位移并测量施加的压力;限位板,用于限制弹簧的行程并约束探头的移动范围。本发明能够通过被施加压力或者对外部物体施加压力,可以测出一定范围内施加的压力大小,以及传感器与外部物体的接触情况。

    墩柱加固装置及墩柱加固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33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27004.7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墩柱加固装置及墩柱加固方法,其中,墩柱加固装置包括:套箍组件,所述套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用于相互配合以围合形成环状结构的箍片,所述箍片用于沿目标墩柱的周向围设在目标墩柱的外周,以覆盖目标墩柱的待加固区域;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箍片之间,所述连接结构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箍片;其中,所述箍片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植入目标墩柱的内部的植筋。上述的墩柱加固装置中,通过在箍片的内侧设置用于植入目标墩柱的内部的植筋,以使套箍组件能够参与受力以起到承载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目标墩柱的承载能力。

    一种水下检测机器人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438330U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20392752.6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下检测机器人,包括支撑臂、夹紧组件、检测组件和运动组件,支撑臂可相互围合以形成容纳空间,支撑臂用于环设于桥墩的外周以使桥墩位于容纳空间中;夹紧组件包括柔性气囊和动力泵,柔性气囊设置于支撑臂的内侧,动力泵用于向柔性气囊中充入填充介质,以使柔性气囊向容纳空间膨胀以抵接于桥墩的外周,并使支撑臂固定于桥墩,动力泵还用于从柔性气囊中抽出填充介质,以使柔性气囊收缩并与桥墩分离;检测组件设置于支撑臂;运动组件设置于支撑臂,以用于带动支撑臂相对桥墩移动。利用柔性气囊的延展性,能够在其变形范围内适应不同桥墩的形状和尺寸实现对桥墩夹紧,提升水下检测机器人的对不同桥墩的适应性及水下检测机器人的通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