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隐式柔性结构求解器的HINGE连接器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249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7633.2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隐式柔性结构求解器的HINGE连接器计算方法,将HINGE连接器的空间大转动分解为旋转轴和旋转角度,并将旋转轴与旋转角度形成的转动变量定义为转动伪矢量;基于转动伪矢量构建旋转矩阵,对基于旋转矩阵构建的转动公式进行一阶变分以及等量替换,得到旋转矩阵的线性化矩阵;基于四元数表示的旋转矩阵、转动伪矢量、旋转矩阵的线性化矩阵,分别构建JOIN连接器、REVOUTE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联合两种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得到HINGE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采用牛顿‑拉弗森与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该矩阵形式,得到HINGE连接器中所求节点的位移增量及约束力。

    一种基于隐式柔性结构求解器的HINGE连接器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249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27633.2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隐式柔性结构求解器的HINGE连接器计算方法,将HINGE连接器的空间大转动分解为旋转轴和旋转角度,并将旋转轴与旋转角度形成的转动变量定义为转动伪矢量;基于转动伪矢量构建旋转矩阵,对基于旋转矩阵构建的转动公式进行一阶变分以及等量替换,得到旋转矩阵的线性化矩阵;基于四元数表示的旋转矩阵、转动伪矢量、旋转矩阵的线性化矩阵,分别构建JOIN连接器、REVOUTE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联合两种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得到HINGE连接器的运动学约束方程的矩阵形式,采用牛顿‑拉弗森与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该矩阵形式,得到HINGE连接器中所求节点的位移增量及约束力。

    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车辆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60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66286.0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包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车辆。电池安装结构包括地板框架组件以及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电池框架组件;地板框架组件包括前地板、地板前横梁、地板后横梁以及连接在前地板相对两侧的两个门槛梁;地板前横梁和地板后横梁间隔安装在前地板上,所述地板前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门槛梁之间,所述地板后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门槛梁之间;电池框架组件包括两个电池纵梁以及均安装在前地板底面上的电池前横梁和电池中横梁;电池前横梁和电池中横梁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电池纵梁。本发明中,该电池安装结构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最大程度上保护正碰或者侧碰时电池包发生破裂、爆炸等事故,保证了电池包的安全性。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76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039508.7

    申请日:2022-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包括后侧围横向加强梁、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内加强板、加强板连接板、后减震器安装板、后地板上横梁以及后纵梁;后轮罩内加强板和加强板连接板固定于后轮罩内板的内侧;后轮罩内加强板的上端固定于后侧围横向加强梁,下端与加强板连接板的上端固定,加强板连接板的下端与后地板上横梁固定;后减震器安装板固定于后轮罩内板的外侧;后轮罩内加强板和后减震器安装板围合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传力腔。形成闭环的传力路径,有利于提升车身后部结构弯扭刚度模态及后减震器固定点动刚度。

    车身及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8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404222.4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及车辆,包括车身侧围、前横梁组件以及后横梁组件;其中,所述前横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围的前部,所述后横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围的后部;所述前横梁组件、所述后横梁组件以及所述车身侧围围合形成一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安装天幕玻璃。在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及车辆中,只通过前横梁组件和后横梁组件便可以与车身侧围连接形成用于安装天幕玻璃的安装区,无需额外设置天窗框架等结构,从而降低车身的重量,有利于车身是轻量化设计。另外,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还可以减少车顶零部件的数量,进而提高车内乘员的视野范围。

    车身及车辆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147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0404222.4

    申请日:2022-04-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及车辆,包括车身侧围、前横梁组件以及后横梁组件;其中,所述前横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围的前部,所述后横梁组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侧围的后部;所述前横梁组件、所述后横梁组件以及所述车身侧围围合形成一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安装天幕玻璃。在本发明提供的车身及车辆中,只通过前横梁组件和后横梁组件便可以与车身侧围连接形成用于安装天幕玻璃的安装区,无需额外设置天窗框架等结构,从而降低车身的重量,有利于车身是轻量化设计。另外,通过这种设置方式还可以减少车顶零部件的数量,进而提高车内乘员的视野范围。

    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5045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917205.9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舱下横梁总成及纯电汽车,包括车身机舱下横梁和连接于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两端的两个前纵梁铸件,车身机舱下横梁为空心梁,车身机舱下横梁的末端形成有第一、二搭接边,第一搭接边位于第二搭接边上方,第一搭接边相对于第二搭接边延长;前纵梁铸件的靠近车身机舱下横梁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四搭接边,第三搭接边位于第四搭接边上方,第四搭接边相对于第三搭接边延长;第一搭接边与第三搭接边搭接,第二搭接边与第四搭接边搭接。车身机舱下横梁能够从上到下上件,提高密封性;第一、三搭接边的搭接处,相对于第二、四搭接边的搭接处错位,增加车身机舱下横梁与前纵梁铸件的连接强度。

    上部边梁传力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41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815498.X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本发明上部边梁传力结构包括机舱纵梁、塔座、副车架安装板总成、上边梁斜撑板总成、上边梁总成和A柱内板,副车架安装板总成的上端与机舱纵梁连接,上边梁斜撑板总成连接机舱纵梁的前端、副车架安装板总成和上边梁总成,塔座连接上边梁总成和机舱纵梁,上边梁总成连接A柱内板,机舱纵梁、副车架安装板总成和上边梁斜撑板总成内分别设有第一、二、三传力腔,第三传力腔的下端连通第二传力腔,上端贯通至上边梁总成。通过副车架安装板总成连接副车架,缩减机舱纵梁的Z向尺寸,有利于碰撞吸能和轻量化;机舱纵梁与副车架安装板总成和上边梁斜撑板总成交叉,提升副车架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提升碰撞安全性能,缩减前端碰撞吸能空间。

    一种前机舱总成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171728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224163.0

    申请日:2019-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机舱总成结构,包括前纵梁总成、防撞梁总成、前围板总成、塔座横梁总成、轮罩总成、A柱内板和风窗上横梁,前纵梁总成、轮罩总成和A柱内板设于汽车两侧,防撞梁总成横设于前纵梁总成的前端,前围板总成位于前纵梁总成的后方且横设于A柱内板的底部,风窗上横梁横设于A柱内板的顶部,轮罩总成设于前纵梁总成的上方,且塔座横梁总成包括横设于轮罩总成之间的第一传力通道和设于第一传力通道与风窗上横梁之间的第二传力通道。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通过优化车身框架结构,提供多条传递通道使上、下部结构形成一整体,有效分解整车载荷及前碰吸能。

    车辆机舱总成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016506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1098769.1

    申请日:2017-11-09

    Inventor: 杨宏 叶宝文

    Abstract: 一种车辆机舱总成,包括机舱主纵梁、副车架、连接板、前端梁、副车架加强件和上纵梁,所述副车架包括有副车架横梁和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横梁的下纵梁,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横梁,所述机舱主纵梁和所述上纵梁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副车架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副车架横梁两端和所述机舱主纵梁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面,所述前端梁沿车辆长度方向从所述副车架加强件延伸连接到所述上纵梁的末端。本车辆机舱总成中,由于前端梁和副车架加强件的设置,当发生小偏置碰时,可以有效的支撑避障,将碰撞力副车架加强件和前端梁传递后机舱后部,改善了碰撞力的传递路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