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双层氢气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6363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0294682.1

    申请日:2021-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双层氢气管结构,包括内侧氢气管、两个氢气管接头、通风接头以及通风管;内侧氢气管用以输送氢气;两个氢气管接头套设在内侧氢气管的两端;通风接头设置在氢气管接头上,且通风接头与氢气管接头的内部连通;通风管套设在内侧氢气管上,且位于两个氢气管接头之间;其中从一个通风接头至一个氢气管接头内部之间,再至内侧氢气管的外壁与通风管的内壁之间,最后至另一个通风接头至另一个氢气管接头内部之间形成通风通路,通风通路内用以充填通风惰性气体。本发明的双层氢气管结构能够随时监测燃料电池的氢气管是否存在泄漏问题。

    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07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1810102100.3

    申请日:2018-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中心轴、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齿圈、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跛行回家模块、输入轴以及制动器。中心轴的尾端设有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架上设有后排行星轮;第一空心轴的后端设有后排太阳轮,第二空心轴的后端设有前排太阳轮;制动器用以对中心轴进行制动;第一电机与第一空心轴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空心轴连接;齿圈共同与前排行星轮和后排行星轮啮合,齿圈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用以输出混合动力。借此,本发明的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大幅减少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两个行星排对发动机动力进行解耦,使发动机能固定在最优油耗点进行工作,不受车速影响。

    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075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810101738.5

    申请日:2018-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中心轴、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齿圈、第一电机、第二电机、跛行回家模块以及输入轴。中心轴的尾端设有后排行星架,后排行星架上设有后排行星轮;第一空心轴的后端设有后排太阳轮,第二空心轴的后端设有前排太阳轮;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一空心轴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二减速齿轮与第二空心轴连接;齿圈共同与前排行星轮和后排行星轮啮合,齿圈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用以输出混合动力;跛行回家模块包括跛行回家模块输入轴、第二离合器和跛行回家模块输出轴。借此,本发明的一种带跛行回家模块的混合动力系统,能大幅减少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实现电驱动失效时避免拖车。

    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42081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141796.8

    申请日:2020-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的余热管理系统,包括:电堆冷却系统包括电堆循环水泵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用以为电堆冷却系统提供循环动力;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串连在电堆循环水泵的后方,用以去除冷却液中的杂质以及降低冷却液中的离子浓度;电堆串连在冷却液过滤及去离子器的后方用以产生电能;热交换器设置在电堆冷却系统的主回路上,并串连在电堆的后方,热交换器用以将电堆产生的一部分热量交换给客舱供暖系统。客舱供暖系统包括暖风器与热交换器串连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加热循环水泵与PTC加热器串连,且加热循环水泵和PTC加热器与暖风器并联地设置在客舱供暖系统的主回路上。借此减小去离子器的工作负荷。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空压机转速修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4343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034895.0

    申请日:2021-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空压机转速修正方法,通过当系统出现性能衰减后,根据整车控制器发送给系统需求输出功率进行相应修正,并查询系统需求输出功率‑空气流量曲线、系统需求输出功率‑空气压力曲线,输出需求空气流量和需求空气压力调节空压机转速,通过修正空压机转速提高空气流量和空气压力,使系统实际输出功率与需求输出功率一致。本发明通过提出修正系数最终实现修正空压机转速,解决燃料电池系统由于电堆衰减导致实际输出功率与需求输出功率偏差的问题,能够提高配气的控制精度,从而增加整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一种三档平行轴式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5988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313086.3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档平行轴式可跛行带取力模块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套装在一起的输出轴,中心轴,与中心轴固连的行星架,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含三个档位齿轮、倒挡齿轮、固连齿轮的第一中间轴,含一个齿轮的第二中间轴,取力模块,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换挡执行机构,第二换挡执行机构,第三换挡执行机构,第四换挡执行机构,第五换挡执行机构。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一空心轴连接,第二电机通过第一中间轴固连齿轮与输出轴齿轮连接,其中,第一中间轴上还连接有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第三减速齿轮和倒挡齿轮;本发明能大幅减少动力总成的轴向长度、横向宽度,提高发动机直接驱动整车运行的使用概率,可以通过换挡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不同的工况使用需求。

    可自适应燃料电池堆形变的电力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14648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405940.8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燃料电池堆形变的电力连接结构,包括电池堆、触芯、铜排、限位块以及线缆。电池堆两侧具有引脚;触芯与引脚压接式连接,且触芯能够在引脚上做相对移动;铜排设置在电池堆的两侧,铜排与触芯接触连接,且铜排的一端延伸并弯曲至电池堆的顶面;限位块设置在电池堆的两侧,并压设在铜排上,限位块用以限制铜排和触芯不与引脚脱离接触;线缆与铜排的一端接触连接;其中当电池堆发生膨胀形变时,线缆能够牵引铜排和触芯向更加贴近电池堆。该电力连接结构可以自然适应燃料电池堆的形变。

    用于燃料电池堆的浮点支撑固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82887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185410.7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浮点支撑固定装置,包括:电堆、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开设于电堆的前端面的左下角,且第一安装槽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关节轴承;以及第二安装槽开设于电堆的前端面的右上角,且第二安装槽的内部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关节轴承;其中,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二关节轴承的前端圆柱分别与固定在燃料电池壳体的两个前固定支架轴套活动连接。借此,本发明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浮点支撑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且提高了安全性及稳定性。

    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279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00164.8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电机单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由内到外同轴设置的第一中心轴、空心轴,第一中心轴前端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第一中心轴的后端通过行星排与空心轴传动连接,行星排的后端通过第二中心轴可传动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与车轮系统传动连接;第一电机与空心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中心轴上设置的调速机构传动连接,调速机构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本发明具有总成的轴向长度尺寸小,整体电机尺寸减小,电机布置方式能适用于不同车型,且有不同的模式切换,满足不同工况的使用需求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