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4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529725.3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环境燃油雾化质量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该系统包括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低温制冷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图像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环境试验舱。低温制冷系统通过对流换热降低喷油器内部燃油的温度;环境试验舱根据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实际缸内环境参数,模拟舱内环境气压、温度及湿度;图像数据采集系统获取低温燃油在可变环境中的喷雾图像信息并进行图像处理,通过实测燃油喷射时循环喷油量,根据不同经验公式计算索特平均直径,综合分析燃油雾化特性。本发明对研究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低温状态的燃油在低温环境下燃油雾化情况,深刻的分析复杂环境对发动机冷启动的影响,从而寻求提升发动机冷启动性能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4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768642.5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1M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多气门进气道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主要包括流量计、进气道软管、气门座、汽缸盖、进气电动执行机构、气门导管、封板、进气弹簧、凸台、气门、透明气缸套、气门座阀杆、多回转电动执行机构、气缸底板、气缸底板阀杆、排气电动执行机构、转体、气道压力传感器、缸内压力传感器、气道温度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其中气门升程采用直线驱动的电动执行机构调控进气门导管、气门上下运动;气门座与转体相连接,多回转电动执行机构通过气门座阀杆推动气门座运动,实现转体在垂直于气门导管轴线的汽缸盖空心域内做平面移动。采用的嵌套式进气道、卡扣式缸套实现进气位置及缸径可调,实现了可变多气门气道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97188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23932.5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发动机的径向密封结构,在定子的每两个圆弧形侧壁相接处开三角凹槽,在三角凹槽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密封柱,密封柱的两个侧面与三角凹槽的两个侧面对应,密封柱朝向空腔内的一面设置有弧形面,弧形面与转子接触并形成密封腔;两个侧面处设置有圆柱形弹簧孔;密封柱的三角顶端处设置第二压缩弹簧槽;三角凹槽的三角顶端与密封柱的第二压缩弹簧槽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槽,压缩弹簧位于第一压缩弹簧槽和第二压缩弹簧槽之间;两个圆柱形弹簧孔内安装有圆柱形弹簧孔。本发明能够实现相邻燃烧室间的分隔密封,密封柱弧形面与转子接触为滚动摩擦,减少了密封柱磨损的同时也提高了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了转子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1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23959.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工程设计的活塞‑环组‑缸体结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所述协同优化设计以机油消耗、漏气量、摩擦磨损和NVH多目标为设计目标,包括如下步骤,针对活塞、环组、缸体进行温度场测试,并对活塞、环组、缸体的多项参数建立活塞‑环组‑缸体仿真模型,运用帕累托多目标优化对于活塞、环组、缸体目标获得解集,判定所需的最优参数,再通过实验验证最优解;本发明基于活塞‑环组‑缸体模型,依据NVH、漏气量、机油消耗、摩擦磨损等指标,进行多目标最优集的获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学分析,获取目标最优值,以此达到减少实验的目的,只需进行少量的验证实验,以达到多目标协同优化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0823959.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向工程设计的活塞‑环组‑缸体结构协同优化设计方法,所述协同优化设计以机油消耗、漏气量、摩擦磨损和NVH多目标为设计目标,包括如下步骤,针对活塞、环组、缸体进行温度场测试,并对活塞、环组、缸体的多项参数建立活塞‑环组‑缸体仿真模型,运用帕累托多目标优化对于活塞、环组、缸体目标获得解集,判定所需的最优参数,再通过实验验证最优解;本发明基于活塞‑环组‑缸体模型,依据NVH、漏气量、机油消耗、摩擦磨损等指标,进行多目标最优集的获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动力学分析,获取目标最优值,以此达到减少实验的目的,只需进行少量的验证实验,以达到多目标协同优化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45112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815992.2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使用无碳燃料发动机润滑油消耗量的测量装置,包括进气气体分析仪、进气气体流量计、催化氧化器、颗粒捕集器、排气气体流量计及排气气体分析仪;进气气体分析仪和进气气体流量计安装在进气歧管处;催化氧化器安装在排气歧管处,在催化氧化器后面安装颗粒捕集器;排气气体流量计和排气气体分析仪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末端,分别用于检测排气中排气流量及排气CO2的含量。通过碳元素守恒可计算润滑油消耗量。本发明通过排气系统所检测CO2含量减去进气中所含CO2含量计算润滑油消耗量。本发明能够测量不同工况下润滑油消耗量,且该成本低、操作简便,同时无需加入额外示踪剂,对发动机性能无任何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4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768680.0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测试的特殊环境模拟实验舱,包括环境舱、压力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湿度调节系统以及电控柜。所述环境舱包括环境舱主体、舱门和观察窗。所述环境舱主体整体上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其结构为顶部采用半圆结构、下部采用圆柱形结构。压力调节系统包括真空泵、高压气瓶、电控压力阀和压力表,用于保证舱内压力可按需求进行调节。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空调、压缩机组、蒸发器机组及温度计,用于实现对舱内温度的准确控制。湿度调节系统包括加湿器、干燥箱、湿度计及控制阀,用于实现对舱内湿度的准确控制。本发明为动力机械在高原低温低压高湿环境背景下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疲劳可靠性的研究提供全环境阈值实验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71914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768663.7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特殊环境进排气及工作环境模拟系统,包括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排气模拟系统、工作环境模拟系统、发动机工况模拟系统及监控检测系统。进气模拟系统包括进气压力模拟单元、进气温度模拟单元、进气湿度模拟单元;排气模拟系统的一端与发动机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外界大气相通;工作环境模拟系统包括环境模拟舱,被测发动机固定在环境模拟舱的底部,被测发动机通过法兰盘与测功机刚性连接在一起组成发动机工况模拟系统。所述监控检测系统可对环境舱内试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本发明可模拟发动机在不同环境下的进排气、工作环境及工况等,可实现发动机在极寒、高温、高湿、干旱等特殊环境下的进排气、工作条件及工作状况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826583.2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6F30/28 , G06T17/00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高强化柴油机钢活塞头部进行热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1)抽取钢活塞内冷油腔的三维流体模型;2)进行振荡流动与传热的模拟试验;3)建立内冷油腔振荡流动与传热仿真模型;4)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5)进行台架试验并建立温度场仿真模型,获得钢活塞热边界条件;6)对钢活塞内冷油腔结构、热障涂层厚度、环岸高度进行参数化设计,建立钢活塞头部热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提取典型解;7)进行热疲劳模拟试验,构建疲劳寿命评估方法;8)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本发明从试验、理论、仿真等角度对钢活塞头部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与分析,形成了钢活塞头部热设计的评估评估方法,能够为高强化钢活塞头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5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0676995.2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8/04089 , H01M8/026 , H01M8/0267 , H01M8/04029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冷型阴极开放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进排气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针对传统单侧进排气方式下因质子膜含水量不均匀电堆输出功率低,以及阳极吹扫频繁引发的氢气浪费量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双侧进排气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在阳极流道两侧端口均布置可控的进气与排气管路,通过优选双侧进气策略,促使反应产生的水依据电堆需求在阳极流道内可控流动,提高膜内水分布的均匀性;同时依据氮气与液态水的累积特点优选排气端口,提高杂质气体与液态水的排出效率。实验证明,此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风冷型阴极开放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水热特性,有效提高电堆的输出功率,延长排气周期,减少氢气消耗,提高电堆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