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海水腐蚀高强度钢材、圆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44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0263392.5

    申请日:2022-03-17

    Inventor: 赵四新 王成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海水腐蚀高强度钢材,其除了Fe以外还含有质量百分含量如下的下述各化学元素:C:0.24~0.34%,Si:0.1~0.6%,Mn:0.3~1.0%,Cr:0.4~1.4%,Ni:2.0~4.2%,Mo:0.3~0.9%,Cu:0.05~0.4%,Al:0.01~0.05%,Nb:0.005~0.05%,V:0.05~0.35%,Ti:0.003~0.03%,N:0.002~0.013%。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上述的耐海水腐蚀高强度钢材制得的圆钢。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圆钢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冶炼和铸造;(2)采用一火成材或两火成材工艺进行轧制;(3)淬火:淬火加热温度为850~980℃,保温时间为2~6h,然后水冷至室温;(4)回火:回火温度为450~650℃,保温时间为1~4h,回火后水冷至室温。

    一种连铸大方坯缩孔内部微观偏析加热后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2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210048719.7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大方坯缩孔内部微观偏析加热后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连铸坯断面进行超声波扫描,确定缩孔存在位置区域;S2在该位置区域内对缩孔占比多的区域进行取样;S3在试样上寻找缩孔,对该缩孔进行扫描并计算缩孔内部微观偏析比值SR的平均值;S4将试样真空封样后进行加热,对试样上所记录的缩孔位置进行检测,并计算加热后缩孔内部微观偏析比值SR;S5预测加热后缩孔内部微观偏析比值SRAH;S6将加热后缩孔内部微观偏析比值SR与预测加热后缩孔内部微观偏析比值SRAH进行对比,若结果误差绝对值小于10%,则预测准确。本发明可以预测缩孔内部加热后微观偏析的扩散情况,确定合适加热温度与时间。

    一种镁合金板材全连续轧制生产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96766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17616.6

    申请日:2020-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镁合金板材全连续轧制生产工艺,其包括下列步骤:S0:将镁合金挤压板卷作为来料;S1:对镁合金板卷进行开卷,调节开卷后的镁合金板带的转向,以使其进入水平轧制方向;所述镁合金板卷为步骤S0中的镁合金挤压板卷或步骤S3结束后的镁合金板卷;S2:采用搅拌摩擦焊连接相邻的镁合金板带的首尾;S3:镁合金板带进入逆向温轧机进行轧制,调节轧制后的镁合金板带的转向以使其能够进入卷取机进行卷取;再次转至步骤S1以重复上述步骤S1‑S3,直至目标厚度。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全连续轧制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实现镁合金板材的全连续轧制,制备出板材力学性能与成形性能兼具的镁合金板材。

    一种轮毂用镁合金、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651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10063071.1

    申请日:2020-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用镁合金,其化学元素质量百分比为:Al:4.5~9.5wt%,Mn:0.2~0.9wt%,Ca:0.2~1.9wt%,Zn:0.2~1.0wt%,0<Fe≤0.007wt%,Ni≤0.007wt%,Cu≤0.007wt%,余量为Mg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各化学元素还满足下列各项的至少其中之一:Mn/Fe>40;Ca/Al:0.03‑0.2;Fe+Ni+Cu≤150ppm。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轮毂,其采用上述的轮毂用镁合金制得。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的轮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步骤:(1)熔铸;(2)热处理;(3)锻造;(4)精加工和涂装。

    双辊薄带连铸凝固模拟装置以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0222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710104512.6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双辊薄带连铸凝固模拟装置,其包括:真空室;熔炼坩埚,其熔炼钢水,并在底部具有通孔和可对通孔进行开闭的底盖;加热元件,其对熔炼坩埚进行加热;温度检测元件,其对熔炼坩埚中的温度进行检测;转动部,其被设置为可绕横轴转动;转动驱动元件,其向转动部提供驱动力;冷却基体,其位于熔炼坩埚的下方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被转动部支承,冷却基体具有可动部和直线驱动元件,可动部具有可与钢水接触的钢水接触平面,并以可沿着钢水接触平面中的与横轴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直线运动的方式而形成,直线驱动元件向可动部提供驱动力。由此,能够模拟薄带连铸熔池钢水在结晶辊表面的凝固时的运动状态。

    抗拉强度≥110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36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035374.7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抗拉强度≥110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双辊连铸工艺铸造厚度为1.0‑4.5mm的铸带,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5‑0.40%,Si0.15‑0.40%,Mn1.3‑2.0%,P≤0.015%,S≤0.01%,N≤0.012%,此外,还包含微合金元素Nb、V、Ti、Mo中至少一种,Nb0.01‑0.06%,V0.01‑0.06%,Ti0.01‑0.06%,Mo0.10‑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2)铸带冷却;3)铸带在线热轧;4)热轧带冷却;5)卷取;6)冷轧;7)发蓝退火。本发明通过薄带连铸+冷轧后进行回复退火的经济性工艺生产的高强捆带,抗拉强度≥1100MPa,延伸率≥12%。

    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75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035057.5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抗拉强度≥1250MPa的薄带连铸经济性超高强捆带及其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双辊薄带连铸工艺铸造厚度为1.0?2.4mm的铸带,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28?0.38%,Si0.25?0.35%,Mn1.5?1.8%,P≤0.015%,S≤0.01%,N≤0.012%,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2)铸带冷却;3)铸带在线热轧;4)铅浴等温淬火;5)卷取。本发明通过薄带连铸经济性工艺生产的超高强捆带,抗拉强度≥1250MPa,延伸率≥6.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