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3685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431233.8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F15/00 , A61K31/555 , A61P25/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金属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促进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表明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可修复海马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此外,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快速实现脊髓损伤小鼠功能的恢复,BMS评分改善水平相较于损伤组提升明显;同时,踏空实验及转棒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明显增强小鼠的行为功能。除此以外,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有效降低脊髓损伤小鼠体内ROS生物发光强度,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氧自由基清除以及脊髓损伤修复作用,为脊髓损伤药物助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5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1271851.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Zn‑MO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Zn‑MOF能够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脊髓损伤后IL‑6和IL‑1β的水平,抑制MMP9的表达,实现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修复海马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所诱导的损伤,并可促进神经元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同时,本发明的Zn‑MOF能够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小鼠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Zn‑MO对机体的主要组织和器官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为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来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585462.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8/52 , A61K38/46 , A61P25/00 , C12N9/90 , G01N33/573 , C12Q1/6883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PDIA6蛋白或其活性片段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和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了PDIA6在SCI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与spastin相互作用以调控神经突向外生长,证明了PDIA6表达水平在SCI过程中上调,PDIA6能够在体内和体外与spastin发生物理相互作用。同时还发现PDIA6与spastin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还能够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且共转PDIA6和Spastin的促进作用较单转Spastin效果更加明显。本发明明确了PDIA6为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靶点,在调节神经突生长和分支中发挥作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的实验证据和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013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80263.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4‑3‑3蛋白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发现14‑3‑3蛋白在脊髓损伤后显著上调。通过GST‑Pulldown及免疫共沉淀实验进行证实14‑3‑3蛋白与Spastin可在体内外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蛋白复合体。本发明明确了14‑3‑3是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蛋白,主要作用为促进脊髓损伤后受损轴突内微管动态,促进轴突的再生以修复脊髓损伤,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切实的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271851.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Zn‑MO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Zn‑MOF能够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脊髓损伤后IL‑6和IL‑1β的水平,抑制MMP9的表达,实现显著的抗氧化能力,可修复海马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所诱导的损伤,并可促进神经元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同时,本发明的Zn‑MOF能够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小鼠机体内的氧自由基,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Zn‑MO对机体的主要组织和器官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为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来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3685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431233.8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F15/00 , A61K31/555 , A61P25/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金属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促进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表明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可修复海马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此外,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快速实现脊髓损伤小鼠功能的恢复,BMS评分改善水平相较于损伤组提升明显;同时,踏空实验及转棒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明显增强小鼠的行为功能。除此以外,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能够有效降低脊髓损伤小鼠体内ROS生物发光强度,进一步证实了本发明的金属铱化合物在体内具有显著的氧自由基清除以及脊髓损伤修复作用,为脊髓损伤药物助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药物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3045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71862.3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AIE‑N3‑Zn‑MO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制备合成的AIE‑N3‑Zn‑MOF能够有效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实现显著的抗氧化能力。经AIE‑N3‑Zn‑MOF处理后可促进分支形成和神经突生长,修复神经元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此外,体内研究表明,在采用AIE‑N3‑Zn‑MOF处理后,能够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且AIE‑N3‑Zn‑MOF在机体内可被逐渐代谢,对机体主要器官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并可通过AIE发光实时检测体内药物的作用靶点和含量,大大提高了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发明为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来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66883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85462.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8/52 , A61K38/46 , A61P25/00 , C12N9/90 , G01N33/573 , C12Q1/6883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PDIA6蛋白或其活性片段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和修复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大量研究证实了PDIA6在SCI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与spastin相互作用以调控神经突向外生长,证明了PDIA6表达水平在SCI过程中上调,PDIA6能够在体内和体外与spastin发生物理相互作用。同时还发现PDIA6与spastin作用不仅能够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还能够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且共转PDIA6和Spastin的促进作用较单转Spastin效果更加明显。本发明明确了PDIA6为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靶点,在调节神经突生长和分支中发挥作用,为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切实的实验证据和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218356443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1997332.8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D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撞击器,包括撞击头、撞击驱动装置和壳体,壳体固定连接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上,撞击驱动装置连接在壳体上,撞击头可相对活动地连接在撞击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撞击头具有第一活动方式和第二活动方式,第一活动方式构造成人为按压所述撞击头进行撞击定位,操作方便快捷,不会对撞击动作造成误差影响,而且手动按压力度可控,不易出现操作不慎而损坏脊柱或撞击头;第二活动方式构造成驱动端带动所述撞击头进行脊髓撞击,通过撞击驱动装置来执行撞击动作,驱动距离短,且与撞击头具有同轴性,故能提高撞击的精准性、可重复性高,而且高度定位和撞击分开驱动,可有效避免误操作而损坏撞击头。
-
公开(公告)号:CN219331858U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23273249.9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一体化椎弓根钉连接板,包括与椎弓根钉连接的第一端板和与脊柱的横突连接的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之间通过一中间板连接以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具有高度差,其特点是第一端板与椎弓根钉的连接设置成可调节距离的连接。这里的距离可调节包括三个维度方向的位移可调节,因此能实现连接板的第二端板与横突的连接更为匹配与贴合,保证第二连接板与横突的连接牢固稳定,且不会因连接不贴合而造成患者不适,从而大大提高了一体化连接板的适用性,相比于现有的防脱连接板而言更加适用;而且采用连接板替代骨水泥进行强化固定椎弓根钉,有效避免骨水泥对患者的危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