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4851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14148.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表面的水平移动装置和垂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和垂直移动装置上均设有驱动电机;脊髓撞击器,安装于垂直移动装置上,用于撞击脊髓形成损伤;测距定位器,安装于垂直移动装置上,用于定位撞击部位和自动化测量撞击深度;脊柱固定器,安装于水平移动装置上,用于固定动物脊柱,以便暴露和定位脊髓;以及具有操控面板的操控装置,用于设置驱动上述各仪器相关工作参数和操控仪器工作。从而可实现自动化撞击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达到精确化和客观化。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整体重量较轻,便于搬动。

    一种路径规划状态可达性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3521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13539.6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径规划状态可达性智能预测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读取路径规划域与路径规划问题的PDDL文件得到状态数据;对状态数据进行编码,得到该路径规划问题的状态数据模板;遍历该路径规划问题的所有可达状态,得到可达状态数据集;批量枚举生成状态,依次与所述可达状态数据集对比,选取其中路径不为可达状态且不重复的状态,得到不可达状态数据集;对预设的状态可达性智能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状态可达性智能分类模型;将状态数据输入至训练好的状态可达性智能分类模型,模型输出状态可达性结果。本方法与传统技术相比,使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训练路径规划状态可达性验证模型,大大提高了状态数据可达性验证和预测的速度。

    自动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2485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914148.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包括操作台,操作台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表面的水平移动装置和垂直移动装置,水平移动装置和垂直移动装置上均设有驱动电机;脊髓撞击器,安装于垂直移动装置上,用于撞击脊髓形成损伤;测距定位器,安装于垂直移动装置上,用于定位撞击部位和自动化测量撞击深度;脊柱固定器,安装于水平移动装置上,用于固定动物脊柱,以便暴露和定位脊髓;以及具有操控面板的操控装置,用于设置驱动上述各仪器相关工作参数和操控仪器工作。从而可实现自动化撞击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达到精确化和客观化。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整体重量较轻,便于搬动。

    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撞击器

    公开(公告)号:CN218356443U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21997332.8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的撞击器,包括撞击头、撞击驱动装置和壳体,壳体固定连接在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装置上,撞击驱动装置连接在壳体上,撞击头可相对活动地连接在撞击驱动装置的驱动端,撞击头具有第一活动方式和第二活动方式,第一活动方式构造成人为按压所述撞击头进行撞击定位,操作方便快捷,不会对撞击动作造成误差影响,而且手动按压力度可控,不易出现操作不慎而损坏脊柱或撞击头;第二活动方式构造成驱动端带动所述撞击头进行脊髓撞击,通过撞击驱动装置来执行撞击动作,驱动距离短,且与撞击头具有同轴性,故能提高撞击的精准性、可重复性高,而且高度定位和撞击分开驱动,可有效避免误操作而损坏撞击头。

    薄膜电池自动贴片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680720U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21366593.5

    申请日:2021-06-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薄膜电池自动贴片装置,包括正负极进料机构、薄膜进料机构、装配机构、收料机构和控制机构,整体设备以装配机构为中心,正负极进料机构安装在装配机构的后方,薄膜进料机构安装在装配机构的左侧,收料机构安装在装配机构的右侧,薄膜进料机构、装配机构、收料机构均与控制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薄膜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薄膜电池的产品精度,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