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6332299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2568131.8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可灵活地应对在后柱(13)、侧围柱(14)的周边部设定冲击吸收用的溃缩区的要求。车体后部结构在车体包括后柱(13)、侧围柱(14)、以及配设于后柱(13)及侧围柱(14)之间且包括轮罩内件(15I)及轮罩外件(15O)的后轮罩(15),所述车体后部结构还包括托架(32),此托架(32)具有灯具的配线支撑部(32x、32y、32z、37)。托架(32)接合于后柱(13)及轮罩内件(15I),另一方面,所述补强构件在侧围柱(14)的车宽方向内侧不接合于侧围柱(14),而沿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217374662U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20382284.5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部结构,可从车辆侧部结构的前方确保冲击强度,并且抑制电镀液残留。中央立柱(50)的下部的前方侧向前方侧向下方倾斜。在侧梁(10)的中间部的上部,形成有向车内侧凹陷的阶差部(22),在以中央立柱(50)的下部从车外侧覆盖所述阶差部(22)的方式重合的部分的下部,侧梁(10)与中央立柱(50)通过点焊而结合。重合部分的下部具有:第一倾斜部(24a),以从车外侧且前方侧的部分向后方侧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部(24b),以从第一倾斜部(24a)的后方侧的端部连续地向后方侧向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点焊的至少一点焊接点位于第一倾斜部(24a)。
-
公开(公告)号:CN219215155U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320285725.4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即便在基于特定条件的侧面柱碰撞的发生时,也能实现与侧面碰撞载荷相关的吸收性能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所述的车身结构作为前提,所述车身结构包括:左右的侧梁,在车辆的两侧方下部分别沿着车长方向而设;以及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以架设在左右的侧梁之间的方式沿着车长方向隔开第一间隔而设,且其端部接合于侧梁,且所述车身结构具有通过左右的侧梁与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而划分的矩形区域。在左右的侧梁各自中的、与属于矩形区域的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的各接合部,隔开沿着车长方向的第二间隔而分别设有沿着车长方向的第二加劲杆及纵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