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2940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10219769.5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同时实现下压力的产生和转弯性这两者的跨骑型车辆。在具备将车架(2)的一部分从侧方覆盖的侧盖罩(7b)的机动二轮车(1)中,侧盖罩(7b)具备:内盖罩(31);外盖罩(32),其以与内盖罩(31)之间形成将来自前方的行驶风向后方引导的导风路(38)的方式,将内盖罩(31)从车宽方向外方覆盖;以及整流构件(41),其从内盖罩(31)指向外盖罩(32)的车宽方向内表面,并且通过在导风路(38)中流动的行驶风来产生下压力,其中,整流构件(41)从外盖罩(32)的车宽方向内表面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879825.8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配置在前罩内侧的进气管道,能够提高撑条的形状自由度,使得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支承于车架(10)的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65)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10),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臂部件(75L、75R)的上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75L、75R)的下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879357.4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内具备进气管道,能够高效地配置灯体及驱动器。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内;一对前照灯(52),其在前罩的内侧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向前方发光;以及驱动器(66),其驱动前照灯(52),左右的前照灯(52)与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对置地配置,并且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驱动器(66)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配置在左右的下端部(52a)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879357.4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内具备进气管道,能够高效地配置灯体及驱动器。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内;一对前照灯(52),其在前罩的内侧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向前方发光;以及驱动器(66),其驱动前照灯(52),左右的前照灯(52)与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对置地配置,并且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驱动器(66)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配置在左右的下端部(52a)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135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337255.2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在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中,并且在该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的下方配置有牌照支架安装部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在两轮摩托车的前部设有用于罩住前照灯单元(50)周围的前罩(53),还设有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支承牌照(93)的牌照支架(90)。前照灯单元(50)在车宽方向左右具有前照灯灯泡(51L、51R)。前罩(53)具有用于罩住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的下表面的底部(66)。在该底部(66)上形成有向上方凸起的凹部(80),以使该底部(66)不遮挡牌照支架(90)。
-
公开(公告)号:CN102009596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010273152.0
申请日:2010-09-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3/06 , B60T7/104 , Y10T74/20396 , Y10T74/2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容易地识别驻车制动杆的锁定状态、并且驻车制动杆能良好地收在把手杆上的驻车制动杆的配置结构。驻车制动杆(28)由把手后方臂部(66)和把手上方臂部(67)构成。把手杆后方臂部(66)在将驻车制动钳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后方相邻。把手上方臂部(67)在将驻车制动钳成为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解除位置,与左把手杆(20)的上方相邻。驻车制动杆(28)的转动轴(44),在把手后方臂部(66)中,与左把手杆(20)的轴方向大致平行,通过将驻车制动杆(28)往上方提起,可将驻车制动钳操作为锁定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875439.1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能够抑制车体内部的露出,并且有效地排出散热器的排风,而且形成为平滑的外观形状,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而提高驾驶性。中间罩(41)在前罩(40)及底罩(42)之间至少设置在散热器(36)的侧方。中间罩(41)具备主罩(46)和配置在主罩(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罩(47)。主罩(46)具备沿着散热器(36)的侧缘部的主罩上部开口(46b)。外罩(47)设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主罩上部开口(46b)重叠。外罩(47)具备外罩开口(47c),主罩上部开口(46b)与外罩开口(47c)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局部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875439.1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能够抑制车体内部的露出,并且有效地排出散热器的排风,而且形成为平滑的外观形状,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而提高驾驶性。中间罩(41)在前罩(40)及底罩(42)之间至少设置在散热器(36)的侧方。中间罩(41)具备主罩(46)和配置在主罩(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罩(47)。主罩(46)具备沿着散热器(36)的侧缘部的主罩上部开口(46b)。外罩(47)设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主罩上部开口(46b)重叠。外罩(47)具备外罩开口(47c),主罩上部开口(46b)与外罩开口(47c)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局部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879825.8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配置在前罩内侧的进气管道,能够提高撑条的形状自由度,使得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支承于车架(10)的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65)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10),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臂部件(75L、75R)的上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75L、75R)的下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70606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242797.4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5/02 , B62K25/005 , B62K25/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后挡泥板支承结构的大型化且外观的设计性也优异的跨骑型车辆的后挡泥板支承结构。在具备后轮(RW)和覆盖后轮的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20)的跨骑型车辆(1)的后挡泥板支承结构中,后挡泥板(20)在跨骑型车辆(1)的左右方向一侧支承于摆臂(10),摆臂具备:臂部(10a),其沿跨骑型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贯通孔(13),其设置于臂部的后端,用于支承车轴(18);拼合夹紧部(11),其通过紧固连结部件紧固包围贯通孔的上圆弧部(11a)及下圆弧部(11b),从而在贯通孔内支承车轴。后挡泥板(20)安装于上圆弧部的前方处的臂部(10a)的上表面(10u)的前侧固定部(17f)和下圆弧部的后方的后侧固定部(17r)。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