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灯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27759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07832.8

    申请日:2008-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Q1/068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灯装置,该前灯装置能够以在车身侧的支撑部以外的位置设置的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使灯体摆动来进行光轴调整。在前灯装置(200)的后方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在上下方向分离的两处前灯支撑部。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导向轴(184)和在前灯装置(200)的上侧基部(203)形成的长孔状槽(204)构成。下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长孔(183)和与前灯装置(200)的下侧基部(205)螺合的螺栓(300)构成。长孔(183)和长孔状槽(204)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C)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前灯装置(200)通过导向轴沿着长孔滑动从而以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摆动。

    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2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873988.5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该挡泥板能够在防止溅泥的同时对轮胎周围的行驶风进行整流,并且不容易承受穿过轮胎和挡泥板的行驶风。在鞍乘型车辆的挡泥板结构中,该鞍乘型车辆具有摆臂(13),该摆臂(13)在后端对后轮(3)进行支承,具有覆盖后轮(3)的轮胎部(3e)的前部的内挡泥板(46),其中,内挡泥板(46)具有:基部(46a),其与摆臂(13)的上表面(13c)连接;侧壁部(46b),其从基部(46a)沿着轮胎部(3e)的侧面(3f)向上方延伸;以及遮盖部(46d),其在侧壁部(46b)的上缘(146b)覆盖轮胎部(3e)的上表面,在遮盖部(46d)的后端具有切口部(51)。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0875439.1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能够抑制车体内部的露出,并且有效地排出散热器的排风,而且形成为平滑的外观形状,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而提高驾驶性。中间罩(41)在前罩(40)及底罩(42)之间至少设置在散热器(36)的侧方。中间罩(41)具备主罩(46)和配置在主罩(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罩(47)。主罩(46)具备沿着散热器(36)的侧缘部的主罩上部开口(46b)。外罩(47)设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主罩上部开口(46b)重叠。外罩(47)具备外罩开口(47c),主罩上部开口(46b)与外罩开口(47c)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局部重叠。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875439.1

    申请日:2019-09-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能够抑制车体内部的露出,并且有效地排出散热器的排风,而且形成为平滑的外观形状,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而提高驾驶性。中间罩(41)在前罩(40)及底罩(42)之间至少设置在散热器(36)的侧方。中间罩(41)具备主罩(46)和配置在主罩(4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罩(47)。主罩(46)具备沿着散热器(36)的侧缘部的主罩上部开口(46b)。外罩(47)设置成在车辆侧面观察时与主罩上部开口(46b)重叠。外罩(47)具备外罩开口(47c),主罩上部开口(46b)与外罩开口(47c)在车辆侧面观察时局部重叠。

    车辆的前部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879825.8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配置在前罩内侧的进气管道,能够提高撑条的形状自由度,使得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支承于车架(10)的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65)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10),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臂部件(75L、75R)的上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75L、75R)的下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车辆的前部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7953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910879357.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内具备进气管道,能够高效地配置灯体及驱动器。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内;一对前照灯(52),其在前罩的内侧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向前方发光;以及驱动器(66),其驱动前照灯(52),左右的前照灯(52)与进气管道(60)的左右的侧面(60b)对置地配置,并且前照灯(52)的下端部(52a)延伸到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驱动器(66)在进气管道(60)的下方配置在左右的下端部(52a)之间。

    跨骑型车辆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6136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042115.3

    申请日:2011-02-17

    Inventor: 青木宏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5/00 B62K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燃料箱承受作用在箱罩上的载荷的情况,并能够实现燃料箱的轻量化的跨骑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架(5);固定在车架(5)上并积存燃料的燃料箱(51);覆盖燃料箱(51)的至少一部分的箱罩;设置于燃料箱(51)并将燃料箱(51)紧固在车架(5)上的凸缘部(53);紧固在凸缘部(53)上并支承箱罩的罩用支承部件(66)。

    跨骑型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61362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42115.3

    申请日:2011-02-17

    Inventor: 青木宏次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5/00 B62K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由燃料箱承受作用在箱罩上的载荷的情况,并能够实现燃料箱的轻量化的跨骑型车辆。机动二轮车(1)具备:车架(5);固定在车架(5)上并积存燃料的燃料箱(51);覆盖燃料箱(51)的至少一部分的箱罩;设置于燃料箱(51)并将燃料箱(51)紧固在车架(5)上的凸缘部(53);紧固在凸缘部(53)上并支承箱罩的罩用支承部件(66)。

    前灯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27759B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810107832.8

    申请日:2008-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Q1/068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灯装置,该前灯装置能够以在车身侧的支撑部以外的位置设置的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使灯体摆动来进行光轴调整。在前灯装置(200)的后方侧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在上下方向分离的两处前灯支撑部。上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导向轴(184)和在前灯装置(200)的上侧基部(203)形成的长孔状槽(204)构成。下侧前灯支撑部由在散热器罩(180)的支撑部件(181)形成的长孔(183)和与前灯装置(200)的下侧基部(205)螺合的螺栓(300)构成。长孔(183)和长孔状槽(204)形成为沿着以虚拟摆动中心(C)为中心的同心圆的圆弧的形状,前灯装置(200)通过导向轴沿着长孔滑动从而以虚拟摆动中心为中心摆动。

    车辆的前部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4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879825.8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备配置在前罩内侧的进气管道,能够提高撑条的形状自由度,使得能够高效地支承车体构成部件。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前罩,其设置在车架(10)的前方;进气管道(60),其配置在前罩的内侧;以及撑条(65),其支承车体构成部件,支承于车架(10)的进气管道(60)沿前后方向延伸,撑条(65)配置在进气管道(60)的左右,并且支承于车架(10),撑条(65)具备在进气管道(60)的侧方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臂部件(75L、75R),臂部件(75L、75R)的上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上表面(60d)靠上方的位置,臂部件(75L、75R)的下端位于比进气管道(60)的下表面(60e)靠下方的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