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05553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02808842.5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32 ,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08 , B23K26/037 , B23K26/067 , B23K26/0853 , B23K26/24 , B23K26/244 , B23K26/32 , B23K2101/18 , B23K2101/34 , B23K2103/04 , B23K2103/08 , B23K2103/5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38281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1980090018.6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钎焊装置(10)具有:钎焊用激光照射单元;和除去激光照射单元,其向异物照射用于除去异物的除去激光(74a),该异物是在接合工件(20)时在工件(20)的表面上附着或生成的,除去激光(74a)的照射方向相对于钎焊用激光(44a)的照射方向,向除去激光(74a)的照射位置接近所述钎焊用激光(44a)的照射位置的方向倾斜规定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505553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02808842.5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32 ,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08 , B23K26/037 , B23K26/067 , B23K26/0853 , B23K26/24 , B23K26/244 , B23K26/32 , B23K2101/18 , B23K2101/34 , B23K2103/04 , B23K2103/08 , B23K2103/5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0513048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510126907.3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42 , B23K26/0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907601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610108483.2
申请日:2006-08-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2D1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9/00
Abstract: 电极(20a、20b)被分别埋入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金属工件(MW)被放入彼此配合的第一模具(16)和第二模具(18)之间的空腔(19)内。随后,将熔融金属通过通道(34)浇入空腔(19)内。所述熔融金属凝固成铸件(CM),形成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的接触区域(L)。此后,从电源(38)向跨过接触区域(L)的电极(20a、20b)提供电流。所提供的电流破坏金属工件(MW)表面上的氧化膜,并且在接触区域(L)内接合金属工件(MW)和铸件(CM)。
-
公开(公告)号:CN11156587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80085392.2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硬钎焊装置(10)具有硬钎焊装置主体(11)、硬钎焊头(12)和去除激光头(13),将侧面板(14)和车顶面板(15)接合。硬钎焊装置主体(11)安装于机器人(17)的臂(17a)。通过机器人(17)的驱动,硬钎焊装置(10)沿行进方向(D1)移动。从硬钎焊用激光照射部(43)照射的硬钎焊用激光(43a)由焊头主体反射镜(46)以及硬钎焊单元反射镜(51)反射,照射于线材(48)。从去除激光照射部(72)照射的去除激光(72a)由第1反射镜(73)以及电流镜(74)反射,照射于车顶面板(15)的附着有异物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1414427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80050867.1
申请日:2020-06-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作为接合品制造装置的接合装置(50)具有按压力施加机构,该按压力施加机构施加将形成于第二工件(14)的第二接合部(34)向形成于第一工件(12)的第一接合部(24)按压的按压力。在该接合装置(50)上设置有激光照射装置(130),该激光照射装置(130)向第一接合部(24)与第二接合部(34)的相互接近的部位照射激光(L)。按压力施加机构和激光照射装置(130)通过移动机构(76)沿着第一接合部(24)和第二接合部(34)的延伸方向一体地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652219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880010813.1
申请日:2008-03-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3K11/115
Abstract: 一种焊接设备,所述焊接设备包括:第一电极头(3);与第一电极头相对的第二电极头(4);和导电部分(2),所述导电部分可以被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W)之间,以便确保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的导电。导电部分包括导电部件(10)和具有导电性的一对邻接部件(8,9),当所述导电部件放入第二电极头与工件之间时,所述导电部件的一侧通过空隙(S)与工件相对,第二电极头在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侧邻接所述导电部件,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以朝向工件延伸的方式与导电部件一体地设置,所述一对邻接部件的末端邻接工件,其中导电部件和第二电极头的邻接位置被定位于所述一对邻接部件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781646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510126907.3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42 , B23K26/0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180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06484.5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21
Abstract: 要解决的问题是使熔融部的表面平滑化,并在熔融部的端部及其附近抑制锐利部和咬边部的形成且确保焊缝厚度。手段是在激光焊接方法中,一边对重叠多个工件而成的层叠体的表面照射激光光束,使多个工件熔融,一边使激光光束相对于多个工件在规定的行进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将工件彼此进行焊接。激光光束包含主光束、子光束、后方光束及端部光束。主光束照射至规定的主区域上。子光束照射至围绕主区域的子区域上。后方光束以比主光束的功率密度小的功率密度照射至后方区域上,后方区域与主区域相比,位于后方。端部光束照射至端部区域上,端部区域与后方区域相比,位于后方,且与子区域整体上的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端部相比,位于外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