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81646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510126907.3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42 , B23K26/0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2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3245.3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7/023 , B23K1/0008 , B23K1/0056 , B23K2101/006 ,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顶盖结构及该车辆用顶盖结构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顶盖结构能够抑制对顶板与侧外板进行接合的钎料的缘部产生起伏。本发明的车辆用顶盖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接近对置部(11),其在顶板(10)上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并与侧外板(21)抵接或接近;负曲面部(12),其在顶板(10)上位于比接近对置部(11)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面(121);以及安装面(215),其在侧外板(21)上朝向车辆下方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与接近对置部(11)抵接或接近,接合顶板(10)与侧外板(21)的凝固后的钎料(40)的顶板(10)侧的缘部(42)位于负曲面部(12)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294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580053245.3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顶盖结构及该车辆用顶盖结构的制造方法,该车辆用顶盖结构能够抑制对顶板与侧外板进行接合的钎料的缘部产生起伏。本发明的车辆用顶盖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接近对置部(11),其在顶板(10)上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并与侧外板(21)抵接或接近;负曲面部(12),其在顶板(10)上位于比接近对置部(11)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位置,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面(121);以及安装面(215),其在侧外板(21)上朝向车辆下方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与接近对置部(11)抵接或接近,接合顶板(10)与侧外板(21)的凝固后的钎料(40)的顶板(10)侧的缘部(42)位于负曲面部(12)上。
-
公开(公告)号:CN1505553A
公开(公告)日:2004-06-16
申请号:CN02808842.5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32 ,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08 , B23K26/037 , B23K26/067 , B23K26/0853 , B23K26/24 , B23K26/244 , B23K26/32 , B23K2101/18 , B23K2101/34 , B23K2103/04 , B23K2103/08 , B23K2103/5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2538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78327.5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使得即使是激光的微小偏离也能够检测到,并且能够估计偏离的方式和朝向。激光加工装置具备照射部、板、测量部、板驱动部和推移检测部。照射部照射激光。板构成为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被激光照射。在板中远离旋转轴的位置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至少一部分包含在规定的正常状态的激光照射区域中,使得部分激光通过。测量部测量作为通过通孔的激光的光量或者热量的通过激光量。板驱动部在激光照射板的状态下,使板旋转。推移检测部检测通过激光量的测量值随着板的旋转的推移。
-
公开(公告)号:CN1505553B
公开(公告)日:2010-07-07
申请号:CN02808842.5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32 , B23K26/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0608 , B23K26/037 , B23K26/067 , B23K26/0853 , B23K26/24 , B23K26/244 , B23K26/32 , B23K2101/18 , B23K2101/34 , B23K2103/04 , B23K2103/08 , B23K2103/5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0513048C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510126907.3
申请日:2002-04-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23K26/067 , B23K26/24 , B23K26/42 , B23K26/00
Abstract: 当彼此重叠的钢板(W1、W2)被保持机构(12)定位和保持时,将第一激光束(L1)施加到钢板(W1)的加热区域(P1)以将钢板(W1)与其他钢板(W2)隔开给定距离,将第二激光束(L2)施加到焊接区域(P2)以焊接钢板(W1、W2),并且沿焊接方向使第二激光束(L2)与第一激光束(L1)同时移动。将第一激光束(L1)所施加的热量、第一激光束(L1)的移动速度以及第一激光束(L1)的焦斑直径设定为可将所述第一激光束(L1)所照射的板(W1)保持在未熔化的状态并使得所述板(W1)塑性变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