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73239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10098913.7
申请日:2013-03-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Y02T10/92 , Y02T90/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充电电流的检测精度提高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有将多个电池单体并联连接而成的电池(18)、电力转换模块(40)、充电器(84)及所述快速充电用设备(60)、对上述部件进行连接的连接线,连接线具有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该第一分支点从电池(18)向电力转换模块(40)侧和充电器(84)及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该第二分支点从第一分支点向充电器(84)侧和快速充电用设备(60)侧分支,第一分支点和第二分支点离开规定的距离,且在第一分支点与第二分支点之间的连接线上设有电流传感器(164)。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52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7827.X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其在实现了低成本化及轻量化的基础上,能够抑制动力控制单元或PCU搭载框架和配置在电动机室内的其它部件的干涉,从而保护动力控制单元。PCU搭载框架(22)从四方包围PCU(5),并且,PCU搭载框架(22)具备将前支承框架(25)和左侧支承框架(24)连接的前部支承腿部(32)、将左侧支承框架(24)和后支承框架连接的后部支承腿部(34),后部支承腿部(34)以在左右方向上避开行程模拟器(6)的方式相对于前部支承腿部(32)向沿着左右方向的内侧偏置配置,且比行程模拟器(6)的前端部靠后方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20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09907.4
申请日:2012-10-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0 , B60L11/1803 , B60L11/1868 , B60L2270/145 , B60Y2306/01 , B60Y2400/61 , Y02T10/7005 , Y02T10/7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力供给线与周边构件的接触而保护电力供给线的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该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支承PCU(12)的单元支承框架(31),单元支承框架(31)具备沿着PCU(12)的左侧端面(12a)延伸的左侧支承框架(33),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向车身的安装结构具备将PCU(12)和电动机电连接的电力供给线(21),电力供给线(21)具备与PCU(12)连接的PCU侧连接部(25)和从PCU侧连接部(25)沿着PCU(12)的左侧端面(12a)延伸的外侧配线部(26a),左侧支承框架(33)相对于PCU(12)配置在比电力供给线(21)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PCU(12)的左侧端面(12a)重叠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249799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10759165.5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B60K6/4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单元。驱动单元(14)的电路单元(16)具有板状的散热器(30)和下壳体(28),其中,所述板状的散热器(30)沿与马达(18)的旋转轴(C)正交的方向延伸;所述下壳体(28)被配置在散热器(30)的下侧。在驱动单元(14)中,形成于下壳体(28)的紧固部(60)与外壳(22)紧固连接,位于紧固部(60)的上端(64)的紧固面(80)的高度位于从散热器(30)的下表面(34)到上表面(32)的高度范围(H)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0K1/00 , B60L3/0069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Y2400/61 , B62D21/11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
公开(公告)号:CN103189224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80052749.5
申请日:2011-10-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5 , B60K1/00 , B60L3/0069 , B60L11/1803 , B60L11/1877 , B60Y2400/61 , B62D21/11 , Y02T10/7005 , Y02T1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保护高电压部件以免其受到碰撞时的冲击的影响的电动机动车。该电动机动车(10)具有电动机室(24),该电动机室(24)收纳行驶用电动机(100)和对该行驶用电动机(100)进行驱动控制的动力控制单元(30),且与车室(22)隔开而被划分在车身(12)的前方,其中,该电动机动车(10)具备:在电动机室(24)的车身(12)的两侧部沿着车身(12)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侧框架(64、64);通过四边包围动力控制单元(30),且对动力控制单元(30)进行支承的单元支承框架(44),单元支承框架(44)在一对侧框架(64、64)上悬置,并与一对侧框架(64、64)紧固连结,动力控制单元(30)在单元支承框架(44)的四边中的至少除了车身(12)的后方侧之外的边处支承于该单元支承框架(44)。
-
公开(公告)号:CN103101490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437846.2
申请日:2012-11-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6/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6/023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PCU与周边部件的接触而保护PCU,并且能够稳定支承PCU的电动机动车的PCU支承结构。该电动机动车的PCU支承结构将PCU(5)支承于车身,该PCU(5)对从电池供给的电力进行控制而向电动机供给,该电动机动车的PCU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PCU5经由单元支承框架(31)支承于车身,该单元支承框架(31)与车身不同体且能够装拆地设置于所述车身,单元支承框架(31)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PCU(5)重叠的位置,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以包围PCU(5)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925696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810768115.3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M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和驱动电路单元。在车辆(10)的驱动电路单元(28)中,第1端子(110)与进行电功率转换的驱动电路(220)电气连接,且通过第1电缆(32)从驱动电路单元(28)的外部输入电功率或者向驱动电路单元(28)的外部输出电功率。通过驱动电路单元(28)的前侧的侧表面(270)的一部分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方延伸而形成前方突出部(260)。第1端子(110)在比前方突出部(260)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上被朝向上方设置于前方突出部(260)。据此,能够提高向驱动电路单元的端子安装电缆或从驱动电路单元的端子拆下电缆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28499A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810759182.9
申请日:2018-07-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单元。在驱动电路单元(26)中,密封部件(150)具有第1接触部(202),该第1接触部(202)与规定通孔(122)的壳体壁部(120)的内表面(210)接触。在密封部件(150)被配置在通孔(122)内的状态下,在密封部件(150)的插入方向(A1)上的从内表面(210)的外侧端部(240)到第1接触部(202)的第1距离(L1)比在插入方向(A1)上的密封部件(150)的外侧表面(250)与罩(160)之间的第2距离(L2)长。据此,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脱落或确保壳体气密性的方面进行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312936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491354.1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0 , B60K2001/001 , B60K2001/0438 , B60L1/003 , B60L11/1816 , B60L11/185 , B60L11/1877 , B60Y2400/61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90/121 , Y02T90/128 , Y02T9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母线的散热精度提高的动力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30)具备:配置在散热器(50)的上表面的电力转换模块(60);由第一平面板状部(200)、第二平面板状部(204)、在所述第一平面板状部与所述第二平面板状部之间设置的弯曲部(202)形成的三相端子(64);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的上表面且对所述第二平面板状部进行支承的三相端子台(66),其中,所述第一平面板状部与所述电力转换模块的三相输出端子(148)的接触面(210)接触固定,所述第二平面板状部与所述三相端子台的固定面(212)接触固定,在将所述第二平面板状部固定的状态下解除所述第一平面板状部的固定时,在所述第一平面板状部与所述接触面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