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928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46832.0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吸附物质快速且能量效率良好地吸附于蓄热材料。化学蓄热装置包括吸附物质、蓄热材料及喷雾装置。吸附物质在常温下是液体。蓄热材料借由吸附物质的吸附而释放吸附热,借由吸附物质的脱离而蓄积吸附热。喷雾装置在使蓄热材料释放吸附热而进行散热时,将吸附物质喷雾至蓄热材料。根据以上的构造,借由将吸附物质喷雾至蓄热材料,可以提高吸附物质在蓄热材料的内部的扩散速度。由此,可以使吸附物质快速地吸附于蓄热材料。而且,与对吸附物质施加热量而使吸附物质气化的情况相比,能量效率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532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2009.X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7/0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杆,该连杆的杆部被有效地加强,并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制造。所述杆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杆部4具有一对肋21,21和腹板22,所述腹板的两端大致在高度方向的中心处连接到所述一对肋21,21;在横截面中,所述肋21由位于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肋根部23和位于高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一对肋梢24,24获得;并且所述肋梢24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40HV,且所述肋根部23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30HV。
-
公开(公告)号:CN100554477C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610105980.7
申请日:2006-07-21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能够有利防止伴随高强度化而作为问题出现的以延迟断裂现象为代表的氢脆、且耐延迟断裂特性优良的高强度螺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强度螺栓以质量%计含有C:0.2~0.6%、Si:0.05~0.5%、Mn:0.1%~2%、Mo:0.5~6%、Al:0.005%~0.5%,抗拉强度为1400MPa或以上,螺纹底表层的压缩残余应力为抗拉强度的10~90%。此外,从螺纹底部的表面到至少50μm的表层部的原γ晶粒在轴方向和半径方向的纵横尺寸比为2或以上,而且,该表层部的硬度为Hv460或以上。另外,在制造方法中,使用具有上述成分的钢材来成形螺栓头部以及轴部,然后加热到900℃~1100℃并进行淬火后,于580℃或以上的温度进行回火,然后进行螺纹滚轧。
-
公开(公告)号:CN11689163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46831.6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8L87/0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3 , C08K3/3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MOF,充分确保吸附性能,并同时以低温充分牢固地进行烧结。本发明人们发现,如果在具有对苯二甲酸系配体Tp的MOF中混合具有羟基OH的粘合剂b1,便可以针对该MOF,充分确保吸附性能,并同时以低温充分牢固地进行烧结,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MOF烧结体X含有:具有对苯二甲酸系配体Tp的MOF;及,具有羟基OH的粘合剂。根据本结构,针对MOF,可以充分确保吸附性能,并同时以低温充分牢固地进行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00594249C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03822868.8
申请日:2003-09-1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钢制成的通过渗氮处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机械部件(1),具体地,具有通过经渗氮处理而增大了表面硬度的表层(2),和未受渗氮处理影响并显示出几乎恒定硬度的内层部分(3)。将内层部分(3)的维氏硬度调整至190HV~260HV,将表层部分(2)在距部件表面50μm深的基准位置测得的维氏硬度调整至340HV~460HV,并将从部件表面(4)测起的维氏硬度达到270HV的硬化层的有效深度调整为大于等于0.3mm。这使得提供由钢制成并通过渗氮处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机械部件成为可能,并且成功地改善了其强度和弯曲度矫直特性,并且还提供了该机械部件的制造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900343A
公开(公告)日:2007-01-24
申请号:CN200610105979.4
申请日:2006-07-21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延迟断裂特性优良的抗拉强度为1600MPa级或以上的钢及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所述钢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20~0.60%、Si:0.50%或以下、Mn:大于0.10%但不超过3%、Al:0.005%~0.1%、Mo:大于3.0%但不超过10%,且根据需要含有W:0.01~10%、V:0.05~1%、Ti:0.01~1%、Nb:0.01~1%、Cr:0.10~2%、Ni:0.05~1%、Cu:0.05~0.5%、B:0.0003~0.01%中的1种、2种或更多种,剩余部分由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而且,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钢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例如螺栓形状)后进行淬火,然后在500~750℃的温度范围进行回火。
-
公开(公告)号:CN1168917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89131.5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9K5/0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以乙酸钠三水合物为主成分的蓄热材料中,在充分确保蓄热密度的同时,使熔点充分下降且使熔解峰的宽度充分狭窄。蓄热材料含有:作为主成分(21)的乙酸钠三水合物;及,作为硝酸钾、氯化钾及硝酸钠之中的任一者的熔点调整材料。蓄热材料中的熔点调整材料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本发明人确认到如果在乙酸钠三水合物中添加硝酸钾、氯化钾或硝酸钠,则可以充分确保蓄热密度,并且使熔点充分下降。而且,确认到如果使熔点调整材料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则作为熔解温度区域的熔解峰的宽度变得充分狭窄。
-
公开(公告)号:CN107532636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680022009.X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C7/02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杆,该连杆的杆部被有效地加强,并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制造。所述杆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杆部4具有一对肋21,21和腹板22,所述腹板的两端大致在高度方向的中心处连接到所述一对肋21,21;在横截面中,所述肋21由位于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肋根部23和位于高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一对肋梢24,24获得;并且所述肋梢24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40HV,且所述肋根部23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30HV。
-
公开(公告)号:CN107075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2705.0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50 , C21D7/13 , C21D8/06 , C21D2211/004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60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的涨断连杆用轧制钢材以质量%计含有C:0.30~0.40%、Si:0.60~1.00%、Mn:0.50~1.00%、P:0.04~0.07%、S:0.04~0.13%、Cr:0.10~0.30%、V:0.05~0.14%、Ti:超过0.15%且0.20%以下、N:0.002~0.020%,作为任意元素可以含有Cu、Ni、Mo、Pb、Te、Ca以及Bi,余量为Fe以及杂质。由式(1)定义的fn1为0.65~0.80。具有200nm以上的粒径的粗大析出物中的V含量相对于钢材中的V含量的比率为70%以下,粗大析出物中的Ti含量相对于钢材中的Ti含量的比率为50%以上。fn1=C+Si/10+Mn/5+5Cr/22+(Cu+Ni)/20+Mo/2+33V/20‑5S/7 (1)。
-
公开(公告)号:CN100443614C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申请号:CN200610105979.4
申请日:2006-07-21
Applicant: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延迟断裂特性优良的抗拉强度为1600MPa级或以上的钢及其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所述钢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含有C:0.20~0.60%、Si:0.50%或以下、Mn:大于0.10%但不超过3%、Al:0.005%~0.1%、Mo:大于3.0%但不超过10%,且根据需要含有W:0.01~10%、V:0.05~1%、Ti:0.01~1%、Nb:0.01~1%、Cr:0.10~2%、Ni:0.05~1%、Cu:0.05~0.5%、B:0.0003~0.01%中的1种、2种或更多种,剩余部分由Fe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而且,其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上述钢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例如螺栓形状)后进行淬火,然后在500~750℃的温度范围进行回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