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蓄热装置
    1.
    发明公开
    化学蓄热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284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46832.0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吸附物质快速且能量效率良好地吸附于蓄热材料。化学蓄热装置包括吸附物质、蓄热材料及喷雾装置。吸附物质在常温下是液体。蓄热材料借由吸附物质的吸附而释放吸附热,借由吸附物质的脱离而蓄积吸附热。喷雾装置在使蓄热材料释放吸附热而进行散热时,将吸附物质喷雾至蓄热材料。根据以上的构造,借由将吸附物质喷雾至蓄热材料,可以提高吸附物质在蓄热材料的内部的扩散速度。由此,可以使吸附物质快速地吸附于蓄热材料。而且,与对吸附物质施加热量而使吸附物质气化的情况相比,能量效率良好。

    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53263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80022009.X

    申请日:2016-03-09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杆,该连杆的杆部被有效地加强,并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制造。所述杆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杆部4具有一对肋21,21和腹板22,所述腹板的两端大致在高度方向的中心处连接到所述一对肋21,21;在横截面中,所述肋21由位于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肋根部23和位于高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一对肋梢24,24获得;并且所述肋梢24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40HV,且所述肋根部23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30HV。

    机械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94249C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03822868.8

    申请日:2003-09-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42 C21D1/06 C22C38/02 C22C38/04 C23C8/26 C23C8/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钢制成的通过渗氮处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机械部件(1),具体地,具有通过经渗氮处理而增大了表面硬度的表层(2),和未受渗氮处理影响并显示出几乎恒定硬度的内层部分(3)。将内层部分(3)的维氏硬度调整至190HV~260HV,将表层部分(2)在距部件表面50μm深的基准位置测得的维氏硬度调整至340HV~460HV,并将从部件表面(4)测起的维氏硬度达到270HV的硬化层的有效深度调整为大于等于0.3mm。这使得提供由钢制成并通过渗氮处理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的机械部件成为可能,并且成功地改善了其强度和弯曲度矫直特性,并且还提供了该机械部件的制造方法。

    蓄热材料
    7.
    发明公开
    蓄热材料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917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89131.5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以乙酸钠三水合物为主成分的蓄热材料中,在充分确保蓄热密度的同时,使熔点充分下降且使熔解峰的宽度充分狭窄。蓄热材料含有:作为主成分(21)的乙酸钠三水合物;及,作为硝酸钾、氯化钾及硝酸钠之中的任一者的熔点调整材料。蓄热材料中的熔点调整材料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本发明人确认到如果在乙酸钠三水合物中添加硝酸钾、氯化钾或硝酸钠,则可以充分确保蓄热密度,并且使熔点充分下降。而且,确认到如果使熔点调整材料的含有率为10重量%以上,则作为熔解温度区域的熔解峰的宽度变得充分狭窄。

    制造连杆的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2636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680022009.X

    申请日:2016-03-09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连杆,该连杆的杆部被有效地加强,并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制造。所述杆部被构造成使得:在横截面中,杆部4具有一对肋21,21和腹板22,所述腹板的两端大致在高度方向的中心处连接到所述一对肋21,21;在横截面中,所述肋21由位于高度方向的中心处的肋根部23和位于高度方向的两端处的一对肋梢24,24获得;并且所述肋梢24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40HV,且所述肋根部23的硬度比所述腹板22的硬度高至少30HV。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