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4247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010417440.2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高效地吸收从上方施加于发动机罩的载荷。车身前部构造(1)包括发动机罩(3)和在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设置的挡泥板(2),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朝向下方形成,在挡泥板(2)的位于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并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23)。

    前围上盖板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459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123294.2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特性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倾斜壁部(10)具有:安装凸缘(10c),从下侧倾斜壁部(10a)的下缘部(10b)向下方且前方伸出;第一脆弱部(10d),在下侧倾斜壁部(10a)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第二脆弱部(10e),在下侧倾斜壁部(10a)与安装凸缘(10c)之间弯折形成。安装凸缘(10c)安装于前隔板上支架(4)的车体侧安装部(4a)。

    车辆前部构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456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332927.0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生产性的车辆前部构造。车辆前部构造(1)包括构成车辆的前面的前格栅(20)和吸收针对所述车辆的前碰撞载荷的冲击吸收部(30),所述冲击吸收部(30)具有:筒部(31),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凸缘部(33),其从所述筒部(31)的前端部向该筒部(31)的外方延伸设置;以及底部(32),其形成在所述筒部(31)的后端部并固定于车身,所述凸缘部(33)与所述前格栅(20)一体化。

    车身前部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4477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89251.9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输入了载荷时通过使下隔板构件容易压溃来提高对行人的保护的车辆前部构造。车辆前部构造具备: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2),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上构件(14),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隔板(18),其分别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2)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的连结部件(16),其设置在各上构件(14)与前隔板(18)之间,前隔板(18)具有配置在下方的下隔板构件(38),下隔板构件(38)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连结部件(16)相比位于车辆前方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脆弱部(44)。

    车身上部构造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3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502730.7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能够高效地缓和冲击。前车顶梁(4)使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一体地具有大致平坦的一般面(20)、在一般面(20)的前缘设置的前缘凸缘部(21)及在一般面(20)的后缘设置的后缘凸缘部(22)。在一般面(20)上设有变形促进开口(42),该变形促进开口(42)与变形开口部(40)的变形开口主体(41)连续设置并将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得较短。变形促进开口(42)向安装座面(30)的前侧形成为使顶点部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的大致三角形状。并且,变形促进开口(42)配置在安装座面(30)的前侧,与安装座面(30)的前侧倾斜部(35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车身前部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44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489251.9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输入了载荷时通过使下隔板构件容易压溃来提高对行人的保护的车辆前部构造。车辆前部构造具备: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2),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的上构件(14),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隔板(18),其分别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前侧车架(12)上,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的连结部件(16),其设置在各上构件(14)与前隔板(18)之间,前隔板(18)具有配置在下方的下隔板构件(38),下隔板构件(38)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连结部件(16)相比位于车辆前方且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脆弱部(44)。

    车身上部构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2693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502730.7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能够高效地缓和冲击。前车顶梁(4)使长度方向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一体地具有大致平坦的一般面(20)、在一般面(20)的前缘设置的前缘凸缘部(21)及在一般面(20)的后缘设置的后缘凸缘部(22)。在一般面(20)上设有变形促进开口(42),该变形促进开口(42)与变形开口部(40)的变形开口主体(41)连续设置并将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设定得较短。变形促进开口(42)向安装座面(30)的前侧形成为使顶点部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的大致三角形状。并且,变形促进开口(42)配置在安装座面(30)的前侧,与安装座面(30)的前侧倾斜部(35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重叠。

    车身前部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4247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417440.2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高效地吸收从上方施加于发动机罩的载荷。车身前部构造(1)包括发动机罩(3)和在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设置的挡泥板(2),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朝向下方形成,在挡泥板(2)的位于发动机罩(3)的车宽方向端部的下方的部分形成有朝向车宽方向外侧并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部(23)。

    前围上盖板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4595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123294.2

    申请日:2020-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碰撞能量的吸收特性的前围上盖板结构。倾斜壁部(10)具有:安装凸缘(10c),从下侧倾斜壁部(10a)的下缘部(10b)向下方且前方伸出;第一脆弱部(10d),在下侧倾斜壁部(10a)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中间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第二脆弱部(10e),在下侧倾斜壁部(10a)与安装凸缘(10c)之间弯折形成。安装凸缘(10c)安装于前隔板上支架(4)的车体侧安装部(4a)。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