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3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836460.7

    申请日:2016-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吸收小面积偏置冲撞造成的冲击载荷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具有左前侧架(13)、左侧梁(16)及连接部件(18)。左侧梁(16)配置于左前侧架(13)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梁(16)具有从车身前方依次设置的第1弯曲部(46)和第2弯曲部(47),以及靠近第2弯曲部(47)而形成的第1脆弱部(64a)和第2脆弱部(64b)。连接部件(18)具有设置于连接后壁(75a)的倾斜部(81a)(加固件倾斜壁的后半部)。倾斜部(81a)向左前侧架(13)且向车身后方倾斜。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5121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210245458.4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10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后部车身构造,不会导致备用轮胎支承构造大型化、重量化,不会减少车室空间,能够在后部座席的后方将备用轮胎以垂直姿势适当地支承。从形成在底板面板(12)上的行李收纳用凹部(12C)的车身前方侧倾斜(12F)面立设轮胎承载部件(40),在轮胎承载部件(40)的下部附近设置具有载置备用轮胎(100)的上表面的轮胎支承凸缘部(42E),在轮胎支承凸缘部(42E)的上方设置能够装拆地固定垂直姿势的备用轮胎(100)的轮胎固定部(58)。

    车身前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836460.7

    申请日:2016-09-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B60R19/24 B60R19/34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吸收小面积偏置冲撞造成的冲击载荷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具有左前侧架(13)、左侧梁(16)及连接部件(18)。左侧梁(16)配置于左前侧架(13)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梁(16)具有从车身前方依次设置的第1弯曲部(46)和第2弯曲部(47),以及靠近第2弯曲部(47)而形成的第1脆弱部(64a)和第2脆弱部(64b)。连接部件(18)具有设置于连接后壁(75a)的倾斜部(81a)(加固件倾斜壁的后半部)。倾斜部(81a)向左前侧架(13)且向车身后方倾斜。

    汽车的后部车身构造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51216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245458.4

    申请日:2012-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43/10 B62D4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部车身构造,能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后部车身构造,不会导致备用轮胎支承构造大型化、重量化,不会减少车室空间,能够在后部座席的后方将备用轮胎以垂直姿势适当地支承。从形成在底板面板(12)上的行李收纳用凹部(12C)的车身前方侧倾斜(12F)面立设轮胎承载部件(40),在轮胎承载部件(40)的下部附近设置具有载置备用轮胎(100)的上表面的轮胎支承凸缘部(42E),在轮胎支承凸缘部(42E)的上方设置能够装拆地固定垂直姿势的备用轮胎(100)的轮胎固定部(58)。

    车身侧部构造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39638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22413815.6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与以往比较使电池组的容量增加。在各下纵梁(12)的下部(44)的下方设置支承电池组(16)的电池组支承部件(30),在上部(42)的内部配置吸收侧碰撞载荷的载荷吸收部件(50),在下部(44)的内壁外侧配置支承侧碰撞载荷的载荷支承部(26),在电池组(16)的内部配置能够将输入至载荷支承部(26)的侧碰撞载荷沿车宽方向传递的电池组横梁(24),电池组支持部件(30)朝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至电池组横梁(24)的下表面,并且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中空体(80),多个中空体(80)在沿着车宽方向的截面中在车宽方向上邻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