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58380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42826.7
申请日:2006-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照灯支承构造体,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支承前照灯组件。在将由单一罩体构成的左右2灯式前照灯组件(30)配置在车体罩里面侧的摩托车的前照灯支承构造体中,在前照灯组件(30)后面侧的大致中央设置卡合轴(47),使其与连接在车体框架上的前照灯组件支杆(31)的先端固定的索环(48)卡合。该卡合部与所述车体罩支承的支承轴(36)以及凸缘(37)相同,配置在作为光轴调整轴的O-O线上,因此,可进行调整轴支杆的光轴调整,同时稳定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前照灯组件(30)。在前照灯支杆(31)上连接支承蓄电池(55)及辅助器(53、54)蓄电池支杆(50)及辅助支杆(53、52)。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7A
公开(公告)日:1997-03-05
申请号:CN96104533.7
申请日:1996-04-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11/10 , B62K2202/00 ,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使摇臂45减轻重量、提高刚性。摇臂45和通过一侧的减震器悬挂架设于车身、支承后轮车轴一端的变速箱协作,支承前述车轴的另一端,同时本身也用与前述减震器左右对称配置的另一边减震器悬挂架设在车身上。摇臂45的主体部分451的后端设有车轴支承孔453,在其上方的减震器支承部分452向上方及车身外侧突出设置,其上端连接减震器的下端。由车轴支承孔453的前侧沿减震器支承部452的前缘与加强筋4510连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001238.1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能够使得枢支框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受到的载荷分散开,使车身框架的各部分维持适度的挠曲。二轮摩托车包括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主框架(25)从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并延伸至所述枢支框架(3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所述枢支框架(35)具有从车辆侧面看大致呈字母T形的T形部(90),该T形部(90)的上部沿着所述主框架(2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该主框架(25)接触并被焊接在该主框架(25)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1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01238.1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能够使得枢支框架与主框架的接合部受到的载荷分散开,使车身框架的各部分维持适度的挠曲。二轮摩托车包括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主框架(25)从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并延伸至所述枢支框架(35)的车辆前后方向后方。所述枢支框架(35)具有从车辆侧面看大致呈字母T形的T形部(90),该T形部(90)的上部沿着所述主框架(25)的长度方向轴线与该主框架(25)接触并被焊接在该主框架(25)上。
-
公开(公告)号:CN100522728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10142826.7
申请日:2006-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照灯支承构造体,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支承前照灯组件。在将由单一罩体构成的左右2灯式前照灯组件(30)配置在车体罩里面侧的摩托车的前照灯支承构造体中,在前照灯组件(30)后面侧的大致中央设置卡合轴(47),使其与连接在车体框架上的前照灯组件支杆(31)的先端固定的索环(48)卡合。该卡合部与所述车体罩支承的支承轴(36)以及凸缘(37)相同,配置在作为光轴调整轴的O-O线上,因此,可进行调整轴支杆的光轴调整,同时稳定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前照灯组件(30)。在前照灯支杆(31)上连接支承蓄电池(55)及辅助器(53、54)蓄电池支杆(50)及辅助支杆(53、52)。
-
公开(公告)号:CN1071229C
公开(公告)日:2001-09-19
申请号:CN96104533.7
申请日:1996-04-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283 , B62K11/10 , B62K2202/00 , F02B61/02
Abstract: 本发明使摇臂45减轻重量、提高刚性。摇臂45和通过一侧的减震器悬挂架设于车身、支承后轮车轴一端的变速箱协作,支承前述车轴的另一端,同时本身也用与前述减震器左右对称配置的另一边减震器悬挂架设在车身上。摇臂45的主体部件451的后端设有车轴支承孔453,在其上方的减震器支承部分452向上方及车身外侧突出设置,其上端连接减震器的下端。由车轴支承孔453的前侧沿减震器支承部452的前缘与加强筋4510连为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2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001531.8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车身框架的部件数量的二轮摩托车,其包括头管(21)、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头管(21)支承转向轴(22)且使其能够转动,所述主框架(25)从所述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所述车座导轨(27)呈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开放的字母U形或字母V形,所述车座导轨(27)接触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框架(25)的后端。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B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324132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01531.8
申请日:2013-01-0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车身框架的部件数量的二轮摩托车,其包括头管(21)、主框架(25)与枢支框架(35),所述头管(21)支承转向轴(22)且使其能够转动,所述主框架(25)从所述头管(21)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枢支框架(35)与所述主框架(25)连接,并且该枢支框架(35)支承后摇臂(30)且使其能够摆动。所述主框架(25)为单体框架,其截面呈圆形,所述车座导轨(27)呈向车辆前后方向后方开放的字母U形或字母V形,所述车座导轨(27)接触并固定连接在所述主框架(25)的后端。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706A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1010605646.4
申请日:2010-1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具备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的电动两轮车(1)中,具备:蓄电池(41)的充电器(65)、设置在收纳箱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充电器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车辆侧卡合机构和充电器侧卡合机构卡合,从而将充电器保持。在充电器被保持在规定位置之前,设置在座位底面的突起部件(75)与充电器的顶面抵接,从而禁止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将突起部件插入通过将充电器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