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42979A

    公开(公告)日:2004-11-03

    申请号:CN03160398.X

    申请日:2003-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及其制造方法。固体摄像器件具有:基座(1),具有在内侧区域形成开口部(2)的框架状的平面形状,由绝缘材料构成;多根布线(4),设在基座一方的面上,从开口部侧的区域朝基座的外周端延伸;摄像元件(5),以受光区域(5a)面朝开口部的方式,搭载在基座的设置布线的面上。各布线在基座的开口部侧及外周端侧的各端部形成各自的内部端子部(4a)及外部端子部(4b),摄像元件的电极和布线的内部端子部电连接。布线由金属薄板引线形成,基座由埋入金属薄板引线的树脂成型体构成,金属薄板引线的侧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在基座中。能由金属薄板引线提高基座的刚性,抑制扭歪及翘曲。

    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3339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03160398.X

    申请日:2003-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及其制造方法。固体摄像器件具有:基座(1),具有在内侧区域形成开口部(2)的框架状的平面形状,由绝缘材料构成;多根布线(4),设在基座一方的面上,从开口部侧的区域朝基座的外周端延伸;摄像元件(5),以受光区域(5a)面朝开口部的方式,搭载在基座的设置布线的面上。各布线在基座的开口部侧及外周端侧的各端部形成各自的内部端子部(4a)及外部端子部(4b),摄像元件的电极和布线的内部端子部电连接。布线由金属薄板引线形成,基座由埋入金属薄板引线的树脂成型体构成,金属薄板引线的侧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埋设在基座中。能由金属薄板引线提高基座的刚性,抑制扭歪及翘曲。

    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79173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510072862.6

    申请日:2005-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固体摄像器件,包括:基座(1),具有从其第1主面(1a)贯穿到其第2主面(1b)的贯穿孔(17);固体摄像元件(5),将其摄像面面向贯穿孔(17)的第2主面(1b)侧的开口,且由密封树脂(6)固定在上述开口的周边区域;透光性板材(7),由密封树脂(8)固定在贯穿孔(17)的第1主面(1a)侧的开口的周边区域;且第1主面(1a)侧的开口以及第2主面(1b)侧的开口的至少一方的上述周边区域,比上述基座(1)的其他区域粗面化。由此,提供在确保连接可靠性的同时可减少树脂渗出的固体摄像器件。

    制造固态成像装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16816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410075204.8

    申请日:2004-09-03

    Abstract: 一种固态成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树脂模制格状肋条形成部件,该肋条形成部件是用于构成多个固态成像装置的多个框状肋条的集合。使用具有与多个布线板对应的区域的集合的布线板,在每个区域中设置多个布线部件,将成像元件固定到集合布线板的每个区域上,并且连接成像元件的电极和布线部件。肋条形成部件放置在布线板表面上并且接合到该布线板表面,使得该成像元件设置在肋条形成部件的框状肋条内部。将透明板固定到肋条形成部件的上面,切割每个外壳,将这些固态成像装置分离为若干个单独的部件。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制备低成本外壳,避免当一起形成多个外壳时、由布线板和由树脂构成的肋条之间的热膨胀的差异引起的变形。

    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00475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510072862.6

    申请日:2005-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固体摄像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固体摄像器件,包括:基座(1),具有从其第1主面(1a)贯穿到其第2主面(1b)的贯穿孔(17);固体摄像元件(5),将其摄像面面向贯穿孔(17)的第2主面(1b)侧的开口,且由密封树脂(6)固定在上述开口的周边区域;透光性板材(7),由密封树脂(8)固定在贯穿孔(17)的第1主面(1a)侧的开口的周边区域;且第1主面(1a)侧的开口以及第2主面(1b)侧的开口的至少一方的上述周边区域,比上述基座(1)的其他区域粗面化。由此,提供在确保连接可靠性的同时可减少树脂渗出的固体摄像器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