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隔板和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248549B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0680029281.7

    申请日:2006-0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 H01M8/0263 H01M8/0265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改善反应气体流速均匀性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由于流路沟槽内的冷凝水过多引起的液阻的隔板和燃料电池。隔板(2)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备有:具有分流反应气体的流路沟槽组的分流区域(21),具有混合反应气体的凹陷部并使相邻的分流区域(21)的流路沟槽组与凹陷部连通地连接多个分流区域的1个以上的合流区域(22),以及从凹陷部的底面立起配置成岛状的突起(27),与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连通的一对流路沟槽组形成为上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多于下游侧的流路沟槽组的沟槽数,合流区域(22)的凹陷部在蜿蜒状的反应气体流通区域(101)的折返部分由与连通于凹陷部的一对流路沟槽组之间的倾斜的边界和折返部分的外端划分而形成。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22269A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780000514.5

    申请日:2007-04-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H01M8/0247 H01M8/027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决定位置用的专用部件而将MEA和一对分离器一体化并进行决定位置的手段。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燃料电池单元,其为包含框体一体型MEA、具有供给排出燃料气体的流路的分离器以及具有供给排出氧化剂气体的流路的分离器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电池单元,并且所述框体一体型MEA的框体在其两面具有前端为钥匙状的多个突起,所述一对分离器分别具有多个台阶部分,通过卡合所述框体的突起和所述一对分离器的台阶部分而将该燃料电池单元一体化。

    燃料电池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90720A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申请号:CN201080001347.8

    申请日:2010-03-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包括:单元层叠体,其层叠了由膜电极接合体、以及夹持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分离器构成的单电池;一对集电板,其夹持所述单元层叠体并且由集电板A和集电板B构成;一对端板,其夹持所述单元层叠体和所述集电板并且由端板A和端板B构成;以及弹性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端板A和所述集电板A之间,所述端板A的与所述集电板A相对的面具有凹凸形状,所述端板A的凹部保持所述弹性部件,所述凹部的底面具有第二凸部和第二凹部。

    燃料电池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55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980000234.3

    申请日:2009-04-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金属分离器的燃料电池,该燃料电池为构造简单且无需过量的紧固力就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反应气体的泄漏的燃料电池。也就是说,本发明为具有将MEA保持的框体以及金属分离器的固体高分子型燃料单电池,并且本发明涉及以下固体高分子型燃料单电池,其为,1)分离器的中央部分与电极相对而且形成有直线状的流路,分离器的外周部分是具有歧管孔的平板结构,2)保持MEA的框体具有覆盖在各个电极的周围的密封件,该密封件与分离器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的肋接触,规定反应气体的流动,以及3)密封件与肋之间的接触面分别相对于从框体至分离器的层叠方向倾斜,所述密封件覆盖在电极的周围,所述肋为分离器的中央部分和外周部分之间的边界处的肋。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10773A

    公开(公告)日:2007-02-07

    申请号:CN200580002266.9

    申请日:2005-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H01M8/0254 H01M8/0271 H01M8/1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其中阳极侧隔板和阴极侧隔板中的至少一个是由具有向气体扩散层突起的凸状的主界面、以及围绕该主界面的外周边缘部制成的。主界面的平均厚度制成比外周边缘部的平均厚度厚。主界面最厚部分与外周边缘部的平均厚度之间的差值Δt为5-30μm。结果,通过充分地压缩垫圈能够显示密封效果而不发生气体泄漏,气体扩散层与隔板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的增加能够得到抑制,并且能够避免由于气体扩散层堵塞气流通道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增加和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损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