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132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80038867.3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具备:蒸发器(18、19),该蒸发器使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蒸发;储液部(20),该储液部储存液相的制冷剂;压缩机(11),该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制冷剂;以及流路形成部件(110),该流路形成部件安装有蒸发器、储液部、压缩机,并且形成制冷剂的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压缩机配置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下方侧,制冷剂的流路中的供被吸入所述压缩机的气相的制冷剂流动的吸入制冷剂流路(28)具有随着朝向压缩机侧而向上方侧立起的立起部(28a)。
-
公开(公告)号:CN1168020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80091603.5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具备制冷循环装置(10)和热介质回路(40)。热介质回路(40)具有:高温侧回路(41),在该高温侧回路连接有高温侧水制冷剂热交换部(12)的热介质通路(12b);低温侧回路(42),在该低温侧回路连接有低温侧水制冷剂热交换部(20)的热介质通路(20b);以及热移动部(43),该热移动部将高温侧回路(41)与低温侧回路(42)连接。低温侧回路(42)具有第一热交换部(51a)、第二热交换部(50a)、热介质旁通通路(424)以及低温侧回路切换部(422)。并且,在热移动部(43)使热移动时,低温侧回路切换部(422)将低温侧回路(42)的回路结构切换为使热介质在第一热交换部(51a)与热介质旁通通路(424)之间循环的回路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30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80020311.5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nventor: 前田隆宏
Abstract: 冷却装置具有:水回路(10、20、30、31、32);利用与从车室内向车室外排出的空气的热交换来对冷却水进行加热的换气热交换器(43);电动发电机冷却部(42);供从换气热交换器流出的冷却水绕过电动发电机冷却部而流动的电机旁通回路(106);以及流量控制部(S116、S118)。当在换气热交换器与电机流量调整部之间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高于在电动发电机的内部循环的油的温度的情况下,流量控制部使从换气热交换器流入电动发电机冷却部的冷却水的流量増加,当在换气热交换器与电机流量调整部之间流动的冷却水的温度为在电动发电机的内部循环的油的温度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使从换气热交换器流入电机旁通回路的冷却水的流量増加。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59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80025332.9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热泵循环(1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1)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30)。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高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2)、吸热用减压部(14b)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16)。高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使高温侧热介质与温度调节对象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加热用热交换器(23)。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被从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流出的低温侧热介质吸热的多个吸热用设备(31、32、36、38)和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吸热量调节部(33、33a、35a、35b、37)。制冷循环装置在吸热量调节部使各个吸热用设备中的低温侧热介质的吸热量变化的情况下,使流入低温侧热介质‑制冷剂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
-
公开(公告)号:CN11354789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060521.8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有电池加热功能的车载空调系统,包括:包括第一泵和放热器的车内加热回路;包括第二泵和电池热交换装置的电池加热回路;与车内加热回路连于第一分流节点且与电池加热回路连于第一合流节点,供冷却液从车内加热回路流向电池加热回路的第一支路;与车内加热回路连于第二合流节点且与电池加热回路连于第二分流节点,供冷却液从电池加热回路流向车内加热回路的第二支路;以及设于车内加热回路或电池加热回路的至少一方的热源;电池加热回路中的冷却液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泵的驱动下在电池加热回路中循环流动;在第一、第二分流节点、第一、第二合流节点的至少任意一处设有调节流入或流出第一支路或第二支路的冷却液流量的三通流量调节阀。
-
公开(公告)号:CN1132268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80085681.7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1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0)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4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0)具有: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21、35)、加热器芯(22)、分支部(24)、共用流路(23)、流量调整部(30)以及辅助热源(26、36)。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21、35)使热介质与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加热器芯(22)与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并联地连接,并使热介质所具有的热向朝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散热。分支部(24)分支为朝向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动和朝向加热器芯的热介质的流动。在共用流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辅助热源(26、36)在分支部的上游侧加热热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0300878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880011969.5
申请日:2018-02-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交换器(1)进行空气与冷却液的热交换。空气入口(131、171)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一侧,并向空气通路供给空气。空气出口(141、181)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另一侧,并从空气通路排出空气。冷却液入口(41、45)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空气出口(141、181)侧的部位,并向冷却液通路供给冷却液。冷却液出口(42、46)设置在热交换器(1)的空气入口(131、171)侧的部位,并从冷却液通路排出冷却液。第一翅片(31)配置在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入口(131、171)侧的区域。热传导率比第一翅片大的第二翅片(32)从空气通路中的空气出口(141、181)侧朝向空气入口(131、171)侧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523471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28768.7
申请日:2007-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02G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热回收装置,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交换废气和密封在其内部的可蒸发且可冷凝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量,从而蒸发工作流体;以及冷凝器,冷凝器交换通过蒸发器蒸发的工作流体和冷却水之间的热量,从而使工作流体凝结,其中蒸发器和冷凝器布置在封闭回路通道中,其中工作流体通过所述封闭回路通道循环,蒸发器和冷凝器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彼此邻接布置,蒸发器设置有平行布置的多个蒸发侧导热管,并设置有与多个所述蒸发侧导热管的一端连通的第一蒸发侧集管、以及与另一端连通的第二蒸发侧集管,以及当在水平状态下安装在车辆中时,两个蒸发侧集管中布置在底部处的第二蒸发侧集管被布置成使远离冷凝器的一侧低于靠近冷凝器的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1322681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980085681.7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B60H1/22
Abstract: 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循环(1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0)以及低温侧热介质回路(40)。高温侧热介质回路(20)具有: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21、35)、加热器芯(22)、分支部(24)、共用流路(23)、流量调整部(30)以及辅助热源(26、36)。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21、35)使热介质与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加热器芯(22)与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并联地连接,并使热介质所具有的热向朝向空调对象空间吹送的送风空气散热。分支部(24)分支为朝向空气热介质热交换器的热介质的流动和朝向加热器芯的热介质的流动。在共用流路中的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辅助热源(26、36)在分支部的上游侧加热热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80057878.1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1/00 , B60H1/00 , B60H1/22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1 , H01M10/6569
Abstract: 热管理系统(1)具有热泵循环(10)、低温侧热介质回路(20、20x、20y)以及控制部(70)。热泵循环具有压缩机(11)、冷凝器(12)、减压部(13、13a、13b)以及冷机(14、15、16)。低温侧热介质回路具有第一回路(20a、20d)、第二回路(20b、20c)、连结部(21)以及流量调节部(22)。第一回路具有第一热交换部(25、34),并且构成为供热介质能够经由冷机和第一热交换部进行循环。第二回路具有第二热交换部(26、28、34),并且构成为供热介质能够经由第二热交换部和热介质泵进行循环。控制部控制流量调节部的动作,调节连结部处的热介质的流量,以使在第一回路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带和在第二回路流动的热介质的温度带分别成为确定的值。
-
-
-
-
-
-
-
-
-